回忆我的暑假生活
(2015-07-17 14:34:48)
标签:
暑假生活回忆 |
分类: 随心所想 |
回忆我的暑假生活
又到了放暑假的时期了,现在的孩子们多么幸福!父母带着外出旅游,当然也少不了上补习班,但是无论如何生活上没有负担、没有压力。
我生在北新桥、长在护国寺,上中学前连城都没出过,算是个城里的孩子吧!可是家里生活困难,寒暑假就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挣点学杂费、书本费。
干什么呢?我的同学张长增说咱们捡瓜子吧!我们年年暑假都捡。大概是从1956年开始,我也加入了捡瓜子的行列了。
白天我做暑假作业,玩。天一擦黑就拿一个钢精盆(钢精的精字在这里读zhŏng,钢精是那时对铝的称呼)上护国寺口上元盛商店门口的西瓜摊儿前捡瓜子去了。
那时人们夏天吃西瓜绝少有人买整个的,能够买半个就很是让人惊讶的了。一般都是买一牙儿,什么是一牙儿呢?就是把整个西瓜长着切成一块一块的,这一块就是一牙儿,一毛钱。如果中间横着再切一刀,那就是半牙,五分钱。一般都是在瓜摊儿前,买了就吃了,大约有不到三成的人会买回家吃。瓜摊儿前有一个椭圆形的大木盆,用来盛人们吐出来的瓜子和扔掉的西瓜皮的。我呢,就要伸手端着钢精盆接人家吐出来的瓜子。一个晚上也接不了多少。如果遇到娄了的西瓜,商贩不要了,那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了!这个娄西瓜就归我了!西瓜娄了,瓜子可不坏呀,而且一个不少的全归了我,多么让人高兴!那时的西瓜大多数是黄瓤的,瓜子是红色的,外皮墨绿色,叫黑蹦筋儿!也有少数红瓤黑子的。然而,我们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也有人不喜欢我们拿盆接着,他们愿意自己吐在大木盆里,那也没关系,等他走了我们再捡。我们这些捡瓜子的孩子懂得要尊重他们,给他们尊严。很多时候,几个人吃就有几个人在接,西瓜子吐在我们身上也是在所难免的,弄一身西瓜汁儿、娄西瓜汤儿也少不了。回到家里一身馊臭味儿,顾不上洗,先得把西瓜子洗干净,明天还得晒干了才能收起来!偶尔,妈妈心疼我,也给我五分钱、一毛钱,让我自己买块西瓜吃。我只买五分钱的吃。因为那时已经知道钱来的不容易了。
一个暑假下来也捡不了多少瓜子,最多也就能卖两三块钱,大概够书本费了。我的同学张长增他们家能捡一洋面口袋瓜子呢,他们家孩子多,很是让我羡慕。他们能卖十好几块钱呢!
第二年暑假结束是,张长增告诉我别卖了,不划算!咱们留着冬天煮成五香瓜子包包卖,挣得多。我听他们的,留到了冬天,在放寒假时,也正是春节前后,妈妈帮我把这些瓜子煮成了五香瓜子。张长增他们家来自农村,主意多,他还告诉我煮的时候别放酱油,那样贵,放点黑矾就行了。我们不知道什么是黑矾,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买,妈妈说给人家吃的东西咱们可不能瞎放。我们还是加酱油、花椒、大料、五香粉、盐煮了。也许是我们做得好吧,我的瓜子卖的很快。每天晚上我挎一个竹篮子,里面装上一些事先包好了包儿的五香瓜子,到护国寺汽车站、护国寺路口、人民剧场门口转悠,一会就卖完了。那些等车的、看戏的人们都愿意买包瓜子吃。我也得到了收入。
果然,这一年我的收入大概翻了一倍还要多。
晚上可以捡瓜子,白天能干什么呢?第一年,有人告诉我我们家西边的化工厂需要学生刷瓶子,一天给三毛钱。我就去了。
一个大铁盆里泡满了装化妆品的玻璃瓶子,我们一人拿一个瓶刷子刷。每天都有破瓶子剌手的同学,我也剌了好几次。去他们办公室上药时还告诉我们:这不是在家里,别那么娇气!点上点儿二百二十(红药水)就行了。干了一个多礼拜,妈妈心疼我就不让干了。
第二年暑假,平安里南边有个糕点厂需要砸核桃的人,准备中秋节的月饼用。我又去了。背回家一个面口袋核桃,需要一个个砸开,皮和仁儿都单独放,最后一起称重,不能少。为的是怕你偷吃。我们也不会砸,那也得砸呀!砸了手也是常有的事。为了挣钱嘛。院子里的小伙伴看见我在干,他们也纷纷干了起来。说实在的,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都偷吃了,只是谁也不敢多吃,吃个一个俩的再所难免。
现在,我能把每一个核桃都砸出整个的核桃仁儿来。可是,那时小,不会呀!
这样的暑假生活我们也觉得很愉快,轻松、健康,还体验了生活的艰难。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电脑版的请转发或“喜欢”,手机版的请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更欢迎您点击手机蓝色小字“阅读原文”,这样您就可以进入我的博客,里面有很多篇有图有文的内容可以供您欣赏。
您的转发和分享,对我很重要。谢谢您的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