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堂、粮店谁也离不开谁

(2015-02-28 14:39:07)
标签:

历史

财经

分类: 随心所想

说明:这是我2001年3月25日发表在《中国食品报》上“我和食堂”征文的稿件。

 

我在粮食仓储、零售企业工作了34年,和食堂打了半辈子交道。

上世纪60年代末参加工作时,粮食销售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凭票验证、划片定点”的原则对机关食堂也不例外。食堂管理员来买粮食时要把粮票分出米、面、粗粮来,再按不同面额粘贴好,拿什么粮票买什么粮,无法选择。价格也是多年不变的,标准粉一角八分五厘一斤,那是尽人皆知的,没有人有非分之想。然而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在和我打交道的数不清的管理员中竟然真的有一位因为自己买的标准粉数量大而提出要按照批发价付款的人,我简直不刚相信。不过当即痛快的答应了他:行!二角一分一斤!他挺纳闷儿,怎么批发价比零售价还贵呢?我说:没错,就是这个价!你不知道粮食价格倒挂吗?付款吧!他愣了,然后放弃了这个要求。以后十几年的计划经济中再也没遇到第二位像他这么有经济头脑的人了。

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粮食销售实行了“双轨制”,平价、议价粮食都有,对食堂的供应政策也有了松动。每个季度辖区内的食堂管理员都要来我这儿核批量是供应量。批多少就能买多少平价粮食。不少负责核批的人就想出了歪点子,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管理员买点紧俏的烟酒等;一心想多批点粮食的管理员也会主动送些东西,这就开始了权钱交易,而且越演越烈。我是死脑筋,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该批的供应量也别想多批,因此也得罪了一些食堂的管理员。那时,食堂吃不了的粮食拉到河北省就能赚钱,尽管北京市粮食局在房山的琉璃河、延庆的张三营日夜严密设卡,但去河北省倒卖粮食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因此我每次对前来核批供应量的法院、监狱、派出所、邮政运输局等的食堂管理员都要嘱咐一句:千万别执法犯法,现在只有你们的货车在路上不受检查,能够把北京的粮食拉出去。

那时也确实有一些人让金钱迷住了眼睛,倒卖平价粮犯了错误,甚至进了监狱。那时粮食零售企业确实是个让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食堂管理员都动脑筋的地方。

1998年北京的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了,实行了40年之久的粮票也彻底取消了,粮食零售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昔日各食堂来求我们买粮食,如今我们要挨门挨户的央告食堂买我们的粮食。原来我“得罪”过的食堂管理员现在神气活现的对我说:不买!你们也有今天?那时我让你多给我批点都不行。我无言以对,当初没有多批给你们粮食是认真执行了国家的粮食供应政策,是对的。倒是那些当初敢偷偷摸摸多卖给食堂粮食的粮店经理和他们打得火热,所不同的是如今不再是管理员给经理送礼,而是变成了经理给管理员送礼了。就连我这死脑筋也要在逢年过节时为买我粮食的人送点小礼物,感谢他买我的粮食。

主动提出要吃回扣的人也决不是个别的,个体粮商投其所好,有求必应。卖出去粮食不能即时付款的现象也开始发生了。更有一些人让金钱迷住了眼睛,轻的调离了管理员、采购员的岗位,重的进了监狱。不过这回折进去的就不光是卖粮食的了,还有买粮食的。买粮食仍然是个值得让食堂和所有有关人员动脑筋的地方、

其实,不论是计划经济时的食堂求粮店,还是市场经济时的粮店求食堂都不是正常的现象,都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都为腐败提供了温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机关食堂会逐步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选择一两家信誉好、价格公道的供货商,一则避免了过分追求低价而忽视了就餐人员的健康,二则也避免了采购人员的灰色收入,避免了企业和就餐人员的损失。

粮食零售企业和食堂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一对供需关系,我盼望着这种关系尽早走上正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