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弥补分离给孩子造成的伤害?

(2020-09-14 08:16:36)
标签:

家庭教育

育儿

安全感

蒙台梭利

分类: 为人父母

怎样弥补分离给孩子造成的伤害?


在前一篇文章(《分离,带给孩子的创伤有多深?》)发出之后,是几位朋友给到的反馈让我产生写这一篇文章的想法。

有位朋友说,随着孩子自己的成长,安全感会慢慢好起来的。没有错,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在婴儿时期发生的事,我们已经完全不记得,正常的成年人也不会再无缘由地产生恐惧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婴儿时期安全感的缺失对一个孩子来说不是问题,更不是长大了就不再有影响。婴儿期形成的东西将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决定人一生的性格,正是在儿童时期,通过与环境的适应过程建立起来的。而一个人的性格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有前同事安慰我说,不要过分自责。是的,做为一个母亲,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事情已经发生,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妈妈对孩子产生愧疚、自责的心都是难免的,这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自责非但于事无补,还很可能会让这个妈妈陷入对周围环境(包括亲人)的抱怨之中,妈妈有负面的情绪,对一个家庭,特别是对这个已经受到伤害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位博友说,性格70%是先天的,30%靠后天改造。对于性格在多大程度上受遗传(基因)影响,多大程度受后天环境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我确实是一无所知。这两年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学习教育理念比较多,知道每个人先天带来的心理基础不一样,它是来源于前世的性格特点、烦恼习气,带到这一世,会成为这一世心理特征的一个基础。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每个孩子他前世是什么样的个性,又有多少带到了这一世。所以,我认为做为父母,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一世给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是否给了他正确的养育和教育。

蒙台梭利在书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孩子的先天禀赋虽然存在差别,但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他们身上出现的所有不正常现象,都出于同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生活,使之缺乏必要的养分。

其实,如果能够认识到婴儿期的分离对孩子造成了深深的创伤,比如孩子明显的缺乏安全感,这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因为只有具备这个前提,父母才会关心怎样去弥补。

这里面有很关键的一点,之前提到,一个人从出生到18岁,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0-6岁、6-12岁和12-18岁。这三个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每个阶段又都在为下一阶段做铺垫。要保证第二阶段的发展正常,就要求第一阶段的发展不出偏差。

如果孩子在0-3岁的发展中遇到障碍,形成了心理上和人格上的缺陷,进行治疗的最好时期是3-6岁,因为在此期间,大自然正在全面培养和完善儿童的各种能力。如果0-3岁造成的问题在3-6岁得不到更正,7岁之后将很难弥补,这些缺陷就会一直保留下去,而且发生愈来愈大的影响,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之后,这些缺陷甚至会产生危害,影响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

西方心理学中所提到的这些理论,我们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所以我想用最浅显的道理来解释,那就是“亡羊补牢,犹未迟也”,一旦知道自己做错,就马上纠正,越早越好,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怎样弥补?也不复杂,我们需要做的、所能够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

 

给孩子全身心的陪伴

为孩子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没错,如此简单,因为大道至简。

举个小例子,对待一个正在挨饿的人,我们骂他是个傻瓜,或者进行一番说教,要求他的心情变好起来,这些做法都没有意义,因为饥饿的人只需要食物,其他任何东西都没有用。对于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问题也是一样,因为分离而造成了创伤,那就不要再轻易离开孩子,给他陪伴和正确的爱

这只是在说理想的状况,正常的状况下,妈妈一直陪伴着孩子,不会随便离开他,而且很会爱他,以良好的性情抚养他,那么他正常形成的情感就一定是正面的、良好的,不会有心理问题。但现实情况永远都是不完美的,相信很多的父母也会认为离开孩子是身不由己,包括我自己的经历和感慨也是如此,妈妈生病了、生二胎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还有别的选择吗?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应该带着西西去医院,哪怕让她在医院陪床,也许负面的影响也比硬生生地让她离开妈妈要小得多。

我是个因为没有人帮忙带孩子而被动辞职的全职妈妈,自己的孩子自己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尽本分而已,还未必尽到了位,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那些本来就有老人愿意给带孩子的女子,她们依然排除种种困难、克制种种欲望、抵挡种种诱惑、面对种种质疑,而辞去工作回归家庭,亲自照顾孩子,我觉得她们才是真正拎得清的人。

对一个人来说,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0-6岁,懂得这一点的父母,就不会再以要努力赚钱为孩子提供好的物质生活和好的教育资源为由,而放弃给孩子生命最初无比重要的这几年全身心的陪伴。在物质方面,孩子需要的很少很少,真正深刻的爱,是不需要花钱的。在昂贵的早教机构,把孩子交给所谓的专业人员来训练,怎么能比得上由妈妈带着他在田野闲间接触大自然?

如果已经在婴儿期因为或长或短时间的离开给孩子造成伤害,而且又做不到在后一个阶段去亲力亲为地陪伴孩子、照顾孩子,那么就只能接受他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是孩子在为父母的错误买单。

 

正确地爱孩子

能留在孩子身边,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是能治愈孩子问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因为孩子还需要爱,正确的爱。

如前所说,有的父母可能会因为愧疚、自责而去加倍地疼爱孩子,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物质条件。这方面我也是有点体会的,在生完二胎的几个月里,因为每天频繁的母乳和哄睡穆穆,我没办法很好地陪伴西西,她经常独自在客厅或者阳台上玩,那个时候,曾经一次性买了好几种玩具给她,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我的内心感到对她有亏欠,买那么多玩具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罪恶感。

现在不乏有家长没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却能花钱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或者安排很多的课,美其名曰为了发现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的能力……,用这种方式来爱孩子,他不知道孩子还需要自由和生活的乐趣,这样的孩子慢慢会变得苦不堪言。这样的家长爱的恐怕不是孩子,而是利益和物质生活,他只顾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去认真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

在我生病离开西西的那几天,妈妈亲眼看到了西西的情形,她特别心疼孩子,以至于后来很多次,我因为西西犯错训斥她的时候,妈妈总是提醒我,不要对西西太严厉,一定要对她好点。我知道自己有时候确实严厉有余、慈爱不足,但是,对她好并不等于无视她的错误。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的安全感不足,无论成人对他们严厉还是和蔼都不能解决,因为这不是问题之所在。

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伤害,还容易矫枉过正,在某些方面给孩子太多的爱,对孩子保护得太过分,让他得不到适当的磨炼,这会造成很大的弊端,导致孩子意志力、忍耐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太弱,独立性太差,这依然是对孩子的伤害。因为总有一天,孩子要离开你,将来他一旦离开父母,来自外界的打击、伤害,他就抵抗不了,最后他依然会受苦、受伤害,这也是应该要考虑周全的地方。 

真正的爱孩子,是要重视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成长规律,懂得孩子有哪些合理的、本能的需求,这些需求不只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需求,爱的需求、自由的需求。在孩子已经受伤的情况下,更要懂得去陪伴孩子,不是溺爱,不是纵容。

 

关注人性和家庭的和谐

很多父母,特别是有些妈妈,做错的主要原因,除了没有正确的爱以外,还有过分追求物质生活(或者所谓的自我价值,在《我的个人价值究竟该怎样实现?》一文中有详细分享),无论是为了父母、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受整个社会习惯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是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人就是要追求好的生活,将来有钱有房有车有地位,这就是人生的幸福,现在年轻的父母,把这当成理所当然,不认为有问题。正是因为对物质的强烈追求,这种贪心一定会蒙蔽他的理智,利令智昏,导致他的爱生不起来,给家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却茫然无知。

我向老师请教如何弥补分离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这个问题时,在老师给到的答复里,首先是这样说的:

家人对家庭责任的认知不足,对妻子的责任和养育孩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觉得自己的事业重要,出于男人对工作的忠心和责任感,有他的合理性,但造成对妻子健康的忽视(这个有人照顾影响就不会太大),受害最大的是孩子,大半个月离开了妈妈,对她的心理是多么大的创伤,这么多天生活在恐惧和焦虑当中,心一刻也不敢放松,睡觉都崩得紧紧的,承受这种恐惧和对妈妈的思恋,这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在出现意外的时候,其他的家人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才是体现对家人的爱的时候。面临实际问题要权衡利弊,对妈妈的责任和孩子养育认识不够,就会看重工作,这时候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看哪个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更大。爸爸认知的失误,孩子被这样伤害之后,对孩子来说,只能说这是自己的命,妈妈也只能认命。


说实话,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远远没有到今天不工作明天就饿死的地步,哪怕是丢了工作,都可以再找,但是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却可能永远都无法弥补了。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过失全然无知,都以为自己做得很好,结果我们的无知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包括对我们的亲人,甚至对自己的伤害。

爸爸没有给家人应有的爱,责任在爸爸身上,有时候表现是这样,这是很多人的感受,家人不明理、不支持、做不好,因为这个原因引起很多家庭矛盾,这在现代社会很多婚姻家庭中是普遍现象。其实,一般生活中,家庭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源于我们缺少爱,如果我们真的是一个会爱家人的人,很多问题都不会出现,这是问题的根源。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根源上入手,然后再去面对具体问题。

 

向内求,不断地提升自己

说到认命,也许会有人嗤之以鼻。但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们会安慰自己,说这就是自己的命、孩子的命,没有办法,其实从这里我们也许能得到一些启示,我们的命运在有些方面是能够触摸到的,比如有些对孩子的伤害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正是因为自己不知道的过失,造成我们给自己、家人带来很大的伤害,等事情发生了才觉得没办法,其实根源都在自己身上。自己的过失,就是命运里面最糟的一部分,带来不幸的那部分,我们不知道的自身毛病,这就是给我们带来苦难的根源,那一部分让我们痛苦的命运。

所以,实际上命运控制在谁的手里?自己手里。这就是为什么古人总是强调要改过,要反省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提升,并不是再多学几个专业、多拿几个证、多掌握几样技能,如果不懂得在心性上转变自己(用现代的话来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那些外在的东西越多,可能越容易让我们迷失。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的健康会出问题?为什么得不到先生的理解?为什么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为什么总在抱怨现在?为什么总在焦虑未来?为什么依然对孩子大发脾气?……

做为一个妈妈,最重要的是要把心收回来,多关注人性、家庭的和谐和家人的幸福,关注自己的本分,降低物欲、克制贪心,做一个安静、知足的贤惠女子,在孩子七岁以前,以强大的、理智的爱和言行身教,去弥补孩子、摄受孩子,帮助孩子自然而然形成正面的情感、正确的观念和优秀的习惯

怎样弥补分离给孩子造成的伤害?

西妈结语:

自从今年四月份接触到老师关于儿童成长过程基本规律的分享,又明白了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原因,我总在计算距离西西七岁还有多久,因为我很想在她3-6岁这个阶段去弥补,时间真的不多了。所幸的是,从两年多以前我就开始了自我修身与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与提升,所以,可以说是暗合道妙吧,穆穆至今都没有表现出性格上的问题,而西西也在自然的恢复之中。


怎样弥补分离给孩子造成的伤害?
(扫码关注西妈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