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杯子的西西——有感于因材施教
(2020-04-25 20:15:13)
标签:
家庭教子育儿杂谈 |
分类: 至乐教女 |
西西从不到四岁学会洗碗,由少到多,最近一年多是固定她每天洗一次碗,从学洗到现在熟练操作,她只摔过两只碗,很久以前不小心摔破一个,就在前些天,不知道她怎么搞的,洗着洗着啪的一声又碎了一只……
我跑到厨房察看现场,问她为什么会掉到地上,她说不小心。我感觉是她没有认真做事,如果单纯是洗碗,就算手滑掉了碗,也应该是掉在水池里,怎么会摔到地上呢?大概就是因为认定她不用心做事,又是一只我挺喜欢的碗,所以当下就训斥了她,怪她做事不认真导致摔坏东西,这碗还是从宜家店里买的,都好几年了,一共四个,现在就只有两个了,交待她做事情要专心,她也没任何辩解。
其实训完西西就有点后悔了,因为当时想起近期读的宋朝魏国公韩琦的一则故事。
有人献玉杯二只,公以百金纳之,每宴客,特置一桌,出杯贮其上,借以锦,一日宴漕使,小吏误触桌倒,杯碎,众皆愕然,公神色不动,笑谓客曰:凡物成毁,皆有数。复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勿惊。客皆叹服。(大意:有人进献两只玉杯,韩公就以百金买下来。每次宴客时,特别放在一张桌上,下面垫以锦布,以供客人观赏。有一天,韩公宴请管理水运的官员,一位小吏误触桌子,玉杯就掉地破碎了。众人都吓了一跳,韩公却神色自若,笑着对客人说:凡是东西,必有造成和毁坏的时间,这都是定数。又回顾那位小吏说:这是小失误,你并非故意,不用害怕。在座的客人都非常赞叹佩服他的为人。)
一想到这个故事,顿时感到有些无地自容,觉得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太不好,其实她洗碗还是很认真的,一般不会一边洗一边玩,而且这么久了,也没出过几次差错,所以我本来就不应该太苛刻,而且,即便是她这次因为做事不认真而打破了碗,我也不应该用那样有点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她。
就在前天,两个姑娘在客厅玩,又听到啪的一声响,原来是西西用球打到了我放在书桌上的飘逸杯,掉到地板上摔了个粉碎,穆穆没有错,她一直是坐在那边看着西西玩球。当我听到声响过来看时,心里暗暗先告诉自己不要再犯之前的错误,特别是当我看到西西这时已经紧张得嘴唇都有点发白了,我马上先过来安慰她,告诉她每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寿命,和人一样会有生有死,这个杯子破了,说明它的寿命到了,和我们的缘分也尽了,所以不必太难过。西西听我这么说,紧张的心情立即放松了。这个时候我先让她把拖鞋穿好,把地扫扫,不要扎到脚,如果再受伤那就麻烦了。
等她扫完一遍,我又扫了一遍,然后我继续跟她讲道理,在客厅玩球是很危险的事,这次是把杯子打破了,妈妈不怪你,你看书桌上还有电脑,如果是砸到了我们的电脑,把电脑砸翻了摔破了,那后果就很严重了,爸爸也会很生气的。西西表示赞同,她知道自己做错了事。
其实我前面还听到西西边玩边跟穆穆说话的部分内容,所以我又告诉西西,妈妈知道你刚才玩球是在逗妹妹开心,妹妹看得很高兴,这是很好的,说明你友爱妹妹。西西已经完全放松下来,她既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后要怎样改正,又知道妈妈非但没有怪她做错的一面,还认可了她做得好的一面。
其实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也算可以了,但我临时又有了个主意,就又加了一段,虽然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寿命,当它坏掉的时候我们不必感到难过,但是用得时间长了会产生感情,比如这个飘逸杯,妈妈每天都用它喝茶水,你每天给妈妈洗茶杯是知道的,所以妈妈会对它有些不舍。再一个,每天喝水的茶杯摔碎了,妈妈以后用什么喝水呢?你应该再给妈妈买一个新杯子赔偿妈妈,对不对?但是现在又没有购买能力,那就先欠着,等将来长大了再给妈妈买,我们把这件记录下来,以后可能还会有别的想做的事,也可以都写上去,我们找个本子,把它当作心愿记录本,里面写上你们的心愿清单。
西西对这个提议很愉快的接受了,我找了个小本子给她们两个,分别写上她们的名字,问她们有什么心愿,穆穆先说了:在我的心中,有个小小的心愿,祝愿亲爱的爸爸妈妈幸福平安……
真没想到穆穆会有这样的小心思,前段时间教她们唱的这首《心愿》,虽然五音不全唱得跑调,但是歌词都已经深深的记在心里了。我就把这首歌词抄在了心愿记录本的第一页~至此,这次打破杯子的小事故算是圆满解决了。
因材施教,这通常是对一个老师的要求,是指老师应该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质,而给予不同的教导,从而可以让资质不同的学生得到适性发展。其实最近越来越感到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根据他的性格给他恰当的教育更加重要,因材施教绝对不是只存在在学校里,在家庭教育里更应如此。
记得去年带着她们两个在老家住的时候,弟弟的孩子甩水壶时把客厅的穿衣镜打碎了,弟弟当时二话不说就踹了他两脚,但孩子却没哭,跟没事似的,我知道他一定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但是也许以往犯错也是挨过打,所以他并没有被爸爸打哭。相比之下,如果西西犯了错我这样揍她,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不要说打她,就连训斥她几句,她可能都会产生恐惧。当我看到她犯错之后的表情时,我知道她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她的态度其实已经认了错,我只需要再施以恰当的言教,应该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更多的责打只会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反而会给她造成伤害。
前些天有位家长说到,在教育孩子时不知道怎么把握原则,不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当孩子犯错时,是不是就得很坚持的让他改正?我现在的体会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也不相同,他们的性格更是不同,所以即使是犯了完全相同的错误,也不能用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做家长的一定要用心,以爱孩子的心态,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