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的教子总结(20200312)

标签:
育儿教子家庭杂谈教育 |
分类: 至乐教女 |
教子总结
根据目前的学习和实践体会来总结的话,最重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父母的身教,一个就是环境,这两方面是教育的关键,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讲的。父母天天跟他在一起会影响他。那么这个环境,现在比较突出的就是手机、网络、电视,还有就是恶友,就是那些品质差的人,不学传统文化的这些人,他们的言行,这些都会给孩子发送不好的信息,在给他做示范,这些都是属于恶缘。环境恶缘的消除可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想想办法还是可以做到的,最难的还是父母的身教。
父母做不好,身教不合格,这是当前教育问题中最大的瓶颈。包括传统文化学堂也一样,如果不能把家长的素质抓起来,加上老师的素质也不理想,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最后都把功夫下在了读经和汉学知识的学习上。现实中看到的许多学堂只是对家长开一些网课,或定期参加一下培训,剩下的全靠家长自己去做,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效果往往非常有限。现在这个时期,必须同时把家长和孩子一块教好,教育才能成功。
现在父母的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贪心、不知命,《论语》里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因为我最近也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是人的这个命,尤其是孩子的命,跟父母有关系,或者说就是父母自己的福报、业力决定的,感召的,他和父母是一体的。孩子出生之后,他的命有定数,孩子适合学什么,他能做什么,能做多大的事,甚至是有多少苦难、有多少福报,这都有定数。虽然说可以改,但是真的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我觉得首先要立足于知命、认命,然后才谈得上去改命,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刚才讲的,一般人他都不知道这些,他不知命、不认命,都是抱着很大的贪心在教孩子,这往往成了最大的障碍。
他总觉得一切都是偶然的,都是可以奋斗来的,都可以通过努力争取到的,所以现在为什么家长焦虑,他总觉得自己一不小心大概就会失去很多机会,会丧失很多出人头地的机会,说不定孩子努力一把就会成为社会精英,能成大才;或者他看别人都在为孩子忙很多东西,他感觉自己不跟上就会落后,会被淘汰,他把人奋斗的一切都看成偶然,这都是不知命、不认命造成的,这会导致他生出很大的贪心。这个贪心就一定会蒙蔽他的智慧,他看不清,他看不清你让他去做决策,他一定会做错。这就是《大学》讲的格物而后致知,贪欲格除不了,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知见。他也不会认真的考察孩子的根性,往往就做不到因材施教,那么他的很多决策都是错的,纵然他教的内容都好,都是《弟子规》、《感应篇》,都是孝亲尊师,这些都没错,要怎么怎么样读经,表面看起来你教的内容都是好的,可是这个贪心就让你什么都做不好,因为你的贪心就会让你什么都看不清,孩子现在最需要什么你看不清,出问题了什么原因你看不清。最可怕的就是,你这个贪心一起来,其实你的身教就已经是恶的了,这已经是把最重要的东西丢掉了,等于一个恶人在教孩子,结果会好吗?
这样的话,你看不清往往就会完全按照自己的功利心、按照自己的贪心去决定,希望孩子学什么,应该学成什么样,根本不顾孩子他能学什么,他适合学什么,你都不考虑,往往你就会错位,你给孩子安排就不适合他,不适合他孩子往往就学不好,压力也会很大;他做不好的时候,父母他自然就很焦虑,他就容易生气,甚至怨恨,反过来就会给孩子继续加压,你说孩子是什么感受?他会什么反应?这就是现在很多家长要命的问题。所以现在老实说,教育孩子的方法内容可能经过这么多年传统文化的普及,一般家长可能都知道了,无非就是劳作、读经、《弟子规》,就是这些内容,一般人都知道。所以表面看起来他们都在教正确的内容,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抓住关键点,这些关键都在于父母的用心,他的身教,他的智慧,智慧往往就取决于父母的平常心有没有。
你要再从因果上去看就很清楚了,因为一般人开始的因地就不正,都是以贪心去做的,最终还是福报决定一切,所以他结果一定不好。你的福报没有改变,德行没有改变,只是以贪心去做,纵然你用的方法手段都是善法,可是最后的结果是取决于因的,不是取决于这些缘。所以现在很多人学了多少年,这些教孩子的方法内容他都知道,他还是教不好。
制约孩子教育的最大瓶颈是在家庭,在家长的提升。那么应怎么做才对?一定是内求,不是向外求,绝对是内求,就你越是内求,越不要为孩子焦虑,不要总盯着孩子,可能你的方向越正确,你对孩子的影响力越大。这个我在生活中有体会,就是你真的不去为这些事情焦虑,就是你真的放下了,放下你那些贪心,所谓的理想,你只关注自己的本分,当然这个本分包括教孩子。很多人老是不理解这句话,好像叫他放下贪心,他就以为是不管孩子了,因为放下贪心,你还有责任,这个很多人总是体会不到这一点,你说放下贪心,他就不负责任,他就不管孩子。
他体会不到还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做对过,他就没有体会过人只安住在本分上是个什么样子,因为一般人永远是在争,总是在贪,总是在这个心的作用下去做一切事,所以你叫他不贪,他就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你真的放下这些贪心和妄想,只关注自己当下的本分的时候,只求自己德行提升的时候,你这个状态一定是最好的。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到底哪些因素在影响他?我的总结是这样,第一个就是父母的表现,或者说他能接受到的信息,也就是他看到听到的,所以这个首先就是父母的言行,和环境给他的信息,这就是我们开始说的环境和父母的身教,这个是直接能够传递给他的,这是他能看到的,这是一种榜样,这个是很重要的,一般人都能想到。
第二个就是父母的磁场,这个是往往很多人没想到的,你要冷静去观察的话,其实生活中你也能观察到,这个眼睛是看不见的,就是你的心发出的能量。比如你的心起烦恼、起恶念了,可能你心里的烦恼你并没有说出来,你也没有做出来,按说孩子他是不知道的,别人也不知道,但是你这个磁场却发出去了,这个其实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一般人没有体会,其实不是没有体会,他没想到,一般人都忽略。当你心里很多这种负面的心态,不要说恶念了,就说你这种负面的,比如你烦躁、你不满、你忧虑、你报怨等等,总是这些负面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往往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可能多少天你都是这种心态。那么你想想你这种心态发出的磁场也是负面的磁场,为什么叫磁场?说磁场是不准确的,人的心发出的不是磁场,但是它借用了这个概念,它发出的总是一种能量,也可以说是一种场。这种场它的特性真的跟磁场一样,它可以磁化别的东西,就跟磁场可以磁化一块铁,时间长了,这块铁本来没有磁性,跟磁铁放几天它也有磁性。
别人在你的磁场中会受到影响,比如你在一个自私、烦恼的人面前,纵然他没说什么过分的话,你的心却容易生起讨厌、反感等恶念,如果他这时有困难或需要时,你的善念不易生起来。可能你知道这时应该随缘帮他一下但感觉却不想去。这就是他的磁场在影响你的心,你心随境转了,也就是说是他自己的磁场感召来了别人对他的不善。这也是人感召果报的一种机制,善人容易使别人在他的磁场中生善念,恶人则容易使别人在他的磁场中生恶念。所以说自己遇到的一切境界都是自己造成的。
家庭也一样,你长期负面的磁场去影响孩子,你对孩子的心就有磁化的作用。比如你烦躁,孩子待在你这个磁场里他可能也容易烦躁,或激发他其他的烦恼,激发他的恶念,时间长了之后他也烦,当然他不明白是为什么,一般人都是跟着感觉走,时间长了在孩子身上一定会表现出来。
第三个就是你业力的感召,这种感召比较好理解,这就是因果,比如说我们一般人自己不孝顺,很多地方不符合人伦本份,纵然没在孩子面前做,甚至是在怀孩子前做的,只要那个业力在,你的福报又不够,它就在感召你的恶报,这个恶报很多时候就落在孩子头上,由孩子来实现。比如你不孝,孩子就一定学坏,最后对你不孝;你挣凶财,你孩子后来一定堕落把这些凶财败掉。结果等于是你自己的业力在控制孩子不孝、堕落。
这三方面都是父母造成的,老实说这每一方面力量都是很大的,它一旦体现出来,往往就是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三方面再连在一起,那这个孩子你说怎么教?这时候你给他讲善法、给他读经,有用吗?根本就抵不过这么大的负面力量,它能够抵消所有你给他的正面教育。
这是我讲的身教,如果身教做好了,你的言教就处于辅助的地位,不需要你整天那么紧张地盯着孩子,只要应机而教就行了。就是看到孩子有问题了或看他需要教了就教一下,没事就做好自己。
这是我的体会,身教做好了,你的心态放好了,言教这个时候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说它效率会很高。所以我就理解了为什么蔡老师讲他母亲当年教他,可完全没有现在我们家长的这些焦虑,整天忙着怎么教孩子,他不需要。因为父母他这种身教的力量是很大的,可能很多时候一天也许就跟他说一两次问题,或者确实他哪里不懂的去给他讲一下,或者他来问的时候说一说,就是这种言教不会很多,但是它效率非常高,效果非常好。也许给他讲几次,他这一生都不会忘记,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言教往往就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就点一下就行了,就点出要害,我觉得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这个样子;同时,你没有贪心的时候,你一定就能够看出你的孩子的根性怎么样,会为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另外,我以前一直强调价值观,价值观其实才是做人的根本,因为它会引领人的一切行为,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我们讲的一般的这种生活能力、行为习惯其实都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人生观,这个就完全要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在生活中遇到了讲一下,你把自己怎么想的、自己认为应该怎么做的自然地告诉他,在生活中一定会碰到各种情况。比如说今天有邻居来了,有外人来家做客,或者在外面遇到有人有困难了,这个时候你看到他不懂,你自然就要去给他讲,我们要怎么对待客人,怎么对待长辈,怎么对待陌生人,怎么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边真实的做自己,一边自然就把这些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了,一点都不费劲。因为你要跟孩子在一起生活很多年(至少到初中毕业),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碰到,每次你都这样一边做一边讲,他不认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教训一顿,不用很久他一定把你的思想行为、价值理念、行为习惯全盘接收、复制了。
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空闲给他讲自己学到的圣贤道理。比如我平时带儿子一起劳动的时候,常利用劳动间隙给他讲因果、讲做人的道理;在他开始读《论语》《孟子》后给他讲君子和小子的区别,讲“吾日三省吾身”的价值,讲“嗟来之食”,讲“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等等。这样最起码他将来走出去,他不至于像没学的孩子一样,连善恶是非都分不清,有害的事情他还以为是幸福之道,好坏完全颠倒,那是最可怕的。这种教育方式有没有效果在于你所讲的东西是不是你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因为这样自己的心发出的磁场与自己所说的内容相应(知行合一),孩子才会相信和接受,否则对孩子来说你只是在说火星上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无关;至于他将来能做到多少,就要看我们自己的感召力和他自己的善根、因缘了。但父母给他的这些教育,对他的人生终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在的家长教孩子总是很紧张,总是要费很多精力,那一定是有问题的,一定是不正常的。古人正常地教孩子,就是那种有良好家教家风的普通家庭,他一定是这么教的,因为古代的孩子多,他哪有精力专门去教孩子,花这么多心思,他就想这么教他也没那个精力,因为古代生产力落后,家里事儿也多,孩子也多,你说这个母亲怎么去教?根本就没有精力去专门去教,她主要就是靠这种以身教为主,言教那就是三言两语,碰到问题了讲一下就够了。所以现在我是体会到这一点,这种效果是最理想的,也是最符合实际的、最自然的,孩子跟你在一起没有一点压力;除非他做错,哪件事犯毛病了,也有教训他的时候,但是这种事儿肯定不会多,这才是最自然、最理想的教育,这样的父母决不是整天在那儿琢磨怎么教孩子,他可能生活得很悠闲。
我们再谈知识技能,职业问题,前面这些生活的教育、人性的教育应该在他比较小的时候,大约15岁之前,在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完成。至于他的学习也是一样,你没有贪心的时候,你知命的时候,你只教他好好做人尽本分的时候,那么对学习你真的不需要过多的去操心,只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帮他就可以了。因为他会做人的话,学习上就不会出什么问题,我主要指的态度。如果他态度没问题,也帮他了,他还学不好,那说明他的根性就不是读书的料,那你就要关注他的优势是否在其他方面。
如果他不适合于读书,那你逼他干什么?他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什么程度。就像我儿子一样,小学毕业,他就不爱学习,以前也逼过他,可是没有用,那怎么办?你逼他,结果就一定不好,除了结怨之外,让他很痛苦之外,不会有好结果。以前给他算命就说他不是读书的命,说他不爱学习,脾气古怪,不会待人处事。你如果知道他的根性、知道他的命,你碰到这些问题了,你就不会去焦虑。因为他命里带来的这些问题不是轻易能改变的,你要先认命,先随缘。看他不适合学习,不适合读书,那么只需要生活中看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生活中够用就行了,然后你看他适合做什么。
比如我儿子,我前段时间通过学习一些命理方面的知识,我发现他原来适合做陶瓷;这跟他小时候的表现也有关系,他小时候喜欢用泥捏各种造型,他捏得特别好,让你感觉很赞叹,没人教他;再一个他小时候也曾经画过画,也是没人教他,他真的画得很好,想画什么就画得很好。后来我们功利心一起来,我们说得想办法让你学学,发展一下,结果他马上就不画了,功利心把他的兴趣就给打掉了,从此他就不画了,这个事就过去了。我们平时只关注他学习,结果他学习越来越反感,越来越不喜欢,最后感觉他脑子装不进东西了,怎么逼他都没用。后来知道他五行缺土,最需要的是土,这就是他为什么喜欢玩泥。他擅长捏泥和画画是天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抽象思维能力(正常9-12岁发展起来,所以过早学科学知识只会摧残孩子;如果家教没有大问题,应该尽量晚上学,学习会轻松一些)比同龄人差(和命里缺土有关,土代表大地,具有稳固的作用,缺土让他身好动,心不定,好幻想),所以他四年级后数学就跟不上了,小学毕业了四年级的东西还学不明白,怎么给他补也不行。
这就是命里带的,你很难从本质上改变的,虽然这两年学传统文化,对他的训练,劳动、读经(初中的科学常识也基本教他了,大了他的抽象思维能力好一些了),应该说这些方面是有改善的,对他的内心安定是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有些方面只有量的改变,没有质的改变,他不爱学习还是不爱学习,脾气古怪(常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的问题没有完全改变,他只喜欢跟土有关的事物。所以我再结合他小时候的表现(形象思维能力强),我就想到,给他选择职业或专业的时候,应该跟土有关系;他小时候爱捏泥、爱画画,陶瓷就需要这个,就决定让他上技校学陶瓷专业,跟他一说他很喜欢。那么我相信他学陶瓷一定能学好,至于他最终是做一个混口饭吃的工匠还是会有所作为,就看他的命运和造化了,不是父母能控制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在他的命运里做好父母该做的本分。他这种情况如果你非要逼着他正常上学,他一定学不出来,最后一定逼出问题。我就感觉到孩子应该按照这个理念去教。
从孩子的角度讲,你如果能以这种心态去教孩子,孩子跟你是最亲的,这是我的体会。达到这种状态其实就是放下贪心,那么你其他方面的烦恼也许还会有,但是这种贪心,就是要知命、认命,没有太多的贪心,你理智的爱心会出来,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现在一般人最大的问题。你如果真修行的话,应该不是很难做到把贪心放下,贪心放下,你就不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因为你主要是靠你的身教去感染他。你真的对孩子有感染力的话,很快,你只要适当的采用一些责罚,就是打消他侥幸的心理,让他有所敬畏,这个状态可能就比较理想了,就是你主要靠身教,外在的这种约束、责罚只是辅助或者作为一个底线,就是逼着他必须要认真的面对,面对父母的这种身教和言教。
当你没有那么大的贪心和焦虑,不会去给他很大的压力,因为你的关注点主要在自己身上,他跟你在一起他会感到很舒服,他没有感受到你的压力和焦虑,他会感觉到只要我做好了、我不犯错,妈妈对我一点压力都没有,他跟你在一起主要感受到的是你的爱心,他会非常的轻松、舒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的心清净,你没有去焦虑,去逼他,没有那些贪求,他跟你在一起感受到的是一种祥和、舒服的磁场,所以就会表现他跟你特别亲,他有问题喜欢跟你说,那么你再跟他讲道理、教他的时候,他也很愿意听,因为你教他的是善法,往往就是直通他的性德,对他的影响往往深入骨髓,所以你平时总这样去跟他讲,一定会影响他终身。我现在就理解了蔡老师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你看他的父母很少去关注他的学习,但是对他的教育却很成功。
前面说的是比较理想的教育状态,在实际中估计很多人他不一定能做的这么好,就算你做不到这么好,稍微差点也可以,至少你要放下你的贪心,否则你永远看不清楚,永远都做错。你要知命认命,至少得顺着他的根性去给他安排,去让他做什么。如果不适合他的事情,你讲再多的道理,你讲的道理他一句都没听进去,他永远没有感觉,他感觉到的就是你带给他的压力、痛苦,你说他这个孝心能教得出来吗?纵然每天都让他做为父母服务的事情,听着经典、读着经典,没有用,最后的结果不但是你的理想不能实现,而且还结了个冤家。
所以父母和孩子都要过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生活就是不要给自己增加无谓的压力,生活应该有忙碌有悠闲,有辛苦有放松,有奋进有娱乐,这样人的心智和情绪才能处在健康、正常的状态,更何况是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试想让一个成年人在一些事情(无论多有意义)上天天从早忙到晚,没有一天间断,要不了一个月他一定会感到疲惫和厌倦,硬撑下去就会累倒或崩溃,孩子也一样。所以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日程安排的很满,有一点空隙就报辅导班,唯恐落于人后,这样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而且越到高年级压力越大,可想而知孩子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常有孩子出现极端的行为(自杀或杀父母),在这样的持续高压和疲劳战下,加上父母本身和环境的问题,孩子的心智不出大问题才怪,都是父母自己逼出来的。虽然出事的孩子似乎只是少数,只是一些人说的小概率事件,但更多的孩子只是还没到那个暴发的节点而已,也许只差一个机会或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所以父母只要自己做不好,孩子真的是一定教不好——这是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