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专家会对你的孩子负责

(2015-09-24 13:17:36)
标签:

育儿

专家

喂养

开口晚

分类: 为人父母
没有专家会对你的孩子负责
    西西六个多月的时候,在照顾她的过程中我犯过一次颇为严重的错误,纠正那个错误的同时,我的育儿观念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调整。

     西西从出生就是个几乎不哭闹的孩子,就算是饿了困了的时候也不怎么哭。可在她六个月多点的时候突然变得容易哭闹起来,持续有差不多一个礼拜左右,她白天不肯在小床上睡觉,让她睡觉的时候就哭闹得很凶,大夏天的一哄她就把我急得满身大汗,她自己更是出汗,每每折腾得母女俩都精疲力尽,我的坏脾气也难免上来,朝着那么小的西西说教,甚至还大声喝斥她,说个不夸张的,我还被气哭了好几次……可是,实在搞不懂乖宝宝怎么突然变成不乖宝宝的。

    有一天,当我正抱着哭闹的西西哄时,发现她朝着客厅厨房之间放食物的方向使劲,好像还要伸手去够东西,我突然意识到,西西是不是饿了?虽然还是被她哭闹得很心烦,可是我马上给她弄了吃的,她一吃到东西就不哭了,这下换成我哭了,看着西西吃东西,我的眼泪哗哗的止不住,这是个什么妈妈?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为什么原来养得好好的,突然之间就奶量和辅食不够了?如果碰巧看到这篇文章的您是有经验的宝妈,或者是育儿方面的达人专家,您觉得这会是什么原因呢?

   之后有一天我好像灵光一动开窍了,问了先生一个很低级的问题,饭量是不是和运动量有关?他说当然有。既然西西是饿得哭闹,那么我就开始细细回想西西满六个月之后的运动量,对,运动能力大爆发形容在那时的西西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前后大概也不过几天的功夫,她先是会坐着,再是会爬行,是手膝爬(匍匐爬在她五个多月时就会了),接着她能从趴着自己坐起来、坐着再趴下,更令人吃惊的是她扶着东西能自己站起来,站累了再坐下,还有,她甚至可以扶着小床床栏移动了(如果那不算是走)…… 总之,才六个多月的西西每天一停不停的动啊动。

     还在怀孕的时候,我就买了本很有名气的育儿书,也是朋友推荐的,《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从西西出生我就经常看那本书,而且逐月逐月看得非常仔细,说个不夸张的,插图上的宝宝名字我当时都记住不少,从那本书里我大概知道什么月份的孩子大致会有哪些动作,对照之下,西西这是超前发育了,把书使劲往后翻,六个多月的西西会的动作几乎相当于九个多月的孩子,她那里都那么大运动量了,我这里还在按部就班的一样一样添加辅食,喂奶间隔多少多少小时…… 把我的娃娃给饿的直哭,我还朝她发脾气,简直就是不称职的妈妈。反思之后开始做改进,没特殊情况哭闹就给吃,效果明显,好了很多,虽然还是不愿意睡觉,但不再哭闹了。当时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当妈不容易,当宝宝更不容易,自己的需求连说都不会说,只能是哭。

    从那以后,我没有再看任何其他婴儿喂养方面的书籍,什么月龄添加什么样、什么量的辅食对西西没有什么参考意义,她的成长发育与月龄不相符(一直到现在,她的身高体重、大动作、精细动作等方面发育都远远超出同月龄孩子)
我只是用我觉得适合的方法来跟着她的成长步伐来养育着她,我也从没有咨询过任何专家,甚至连亲朋好友都没有咨询过。而我看待各路育儿经,甚至育儿专家的一些育儿观念和方法时也不再那么执着了。

    也正因为有了那次的教训,我在西西成长的另外一件事上也异常的坚定与淡定。西西十一个月会独自走路的,我想每个带孩子的人都知道,育儿专家告诉我们,不要过早地让孩子站立,走路太早不好,要多爬,爬行对孩子的发育有好处…… 西西刚会走路的时候两条小腿分得很开,经常有人说我让她走得太早了,所以导致她罗圈腿。那个时候,无论是专家还是砖家,都没有一丝毫影响到我。没有错,十一个月会走路是有点早,可是西西学走路的过程一步一步过来很是踏实,她五个月会爬,到会走路她爬了整整半年,少吗?她六个月会扶物站,九个月会独站,十个月能自己迈出几步,十一个月独自走得很好,这个过程有什么不对吗?我从来没有弯着腰扶着西西走路,一次也没有,学走路完全是她自己从独站到开步,摔倒再起来,摇摇晃晃自己来的。说真的,看到那么多家长弯腰扶着连站都站不住的孩子学走路,我真为他们着急。而现在,西西的腿很直,走路、跑步、上下楼都非常好,再也没有人说她的腿有毛病了。

    我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西西已经快二十一个月了,可是她还只会叫爸爸、妈妈,只会说谢谢,仅此而已。某天浏览网站无意间看到某崔姓育儿专家关于孩子开口晚问题的观点,认为孩子不说话是父母照顾得太好了,父母把孩子想表达的话都做到了,孩子觉得没有说话的必要,还说如果孩子在两岁半之前不能开口,那么会影响他的语言能力…… 我不知道这位专家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反正我是不相信。王阳明五岁才开口说话,出口即是四书五经,这妨碍他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了吗?西西叫爸爸妈妈叫得非常好,我知道她不是哑巴,她不说话没问题,总有一天她会滔滔不绝的,急什么?

    专家们写育儿文章、写育儿书,基本上都是针对的普遍性问题,是多数情况,而不是全部。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只有日日照顾他陪伴他的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成长特点的,父母要善于观察自己的孩子,要勤于总结反思,要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照着专家学者们的观念和方法来操作。

    在孩子的喂养方面,如果我们犯了错误,也许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最多就是孩子瘦了、病了,孩子遭点罪、大人受点累,可是如果是在孩子稍大点之后的教育方面犯了错误,那个后果真的很严重,而且非常难以纠正,最终贻误的也许是孩子的一生。

    前些日子误打误撞进了一个亲子阅读群,因为西西还小,亲子阅读是初级阶段,所以没有看太多群里的对话,可有天早上偶然看到有位宝妈向群里一位资深人士请教关于孩子不能适应新幼儿园生活的问题,那几句对话我至今难忘。一个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中不能适应这很正常吧,别说是个孩子,就算是成年人也不见得能马上适应新环境,也需要时间的。可是那位资深人士给予的答复却让我很惊讶,她认为那个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就被送到幼儿园太早,会有很多的后遗症,以后这个妈妈会有很多要为此买单的时候,她认为孩子不能适应新幼儿园是亲子阅读没有做好,当宝妈问她该怎么办时,她的答复让我震惊,她说没办法,再重新生。我不知道她究竟了解那个孩子多少,既然宝妈向她咨询,一定是对她很信任,愿意听取她的看法,可她竟然那么迅速地就得出那样的结论,换成是任何一位宝妈,听了之后都会伤心得泪如雨下吧!亲子阅读真的那么神奇吗?我们这一代的人,八0后或者九0后,有多少是小时候父母给了你亲子阅读的?说实话,在生孩子之前,我连“绘本”这个词都没听说过,也不懂什么亲子阅读,可这影响了我们成长吗?

    这是个知识爆炸的社会,育儿方面的问题更是倍受关注,因为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各路育儿专家、学者、达人、写手等等的文章层出不穷,书籍、报章杂志、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传播平台五花八门,这里面当然不乏师出名门、有真才实学和经验的专家和专业人士,可既使是这些人,他们出书出文章也只是从各方面案例总结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针对了多数情况,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多数现象并不代表是正常现象(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谈)。他们的书出了就出了,文章发表了就发表了,他们知道每一位父母读者看了他们的东西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或后果吗?他们会对你孩子的问题负责任吗?恐怕很难!就算有些相对负责的一点的人会不断地接受读者来信、来电咨询,并且给予答复,可是他们所听到、看到的,无非是一些你转述过去的问题表面现象,从这些表象里得出的答案和给出的建议,你能相信几分?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利用了这个社会的知识爆炸而从中牟利,他们也许花了很大功夫去研究育儿知识,搜罗了各方面的信息,汇集了各种资讯,再添枝加叶地发表一些所谓的个人观点(其实无非是他人观点的拼凑),最后借用上述提到的某些平台把这些东西发布出来,可这些人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出于真心的想要帮助天下父母育儿,而是从中牟取利润,他们所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花样越多、案例越丰富,越是能吸引的更多的观众,从中牟取利益的空间就越大,
这些伪专家更不可能对你的孩子负一丝毫的责任。如果他们给你一些意见和建议,你敢相信几分?

    天下父母们,尤其是那些初为父母的年轻人,生儿养儿不易,多关注、观察自己的孩子,遇到问题不要急于向外寻求答案和帮助,更切忌病急乱投医,沉下心来认真地反思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里面寻找答案,因为没有人比妈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你才是你孩子的育儿专家,别的都只是一个参考,别当圣旨来执行。在不得已去参考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辩证地看待各类信息。更重要的,父母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丰富养育和教育孩子的知识,多看看古人的家训和教子义方,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思路和方法,做一个自己孩子的真正育儿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