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山逢怪--最强大脑曹全全《道西游》第四十篇
(2017-08-28 09:36:08)
标签:
国学教育经典文化 |
分类: 道西游 |
好朋友们,我们现在一同来去看一下西游记第四十难,师徒一行别了白鼋一路西行,前面有一座山金兜山,山里金兜洞,洞中有个独角兕大王,此怪乃是太上老君坐骑青牛,看牛仙童拾了老君的仙丹吃了,睡了七日,青牛乘机偷了太上老君的“金钢琢”溜下界兴风作浪。唐僧饿了,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让唐僧八戒沙僧坐在里面,自己去化斋。八戒胡说三藏耳软,三人不等大圣回来便走出了圈子往前行走,被妖怪捉去,孙悟空找到妖怪与他争斗,被妖怪用圈子将金箍棒套去。
我们看一下,这里有一个细节,孙悟空画了个圈,唐僧他出了这个圈。这样理解一下,当我们已经约定好的事情,如果我们自己变了,我们就走出这个圈,到另外的圈子去了。人生当中我们有很多的圈子,你不走这个圈子,就会走那个圈子。就看你是不是按照你的心去走的。
过了通天河,取经的路走了一半了,我们想想,唐三藏和孙悟空磨合到现在也磨合很久了,我们可以发现,唐僧到现在,其实还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心,如果相信,耳根也软不了。我们先看一下对应的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简单理解下。既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道。A生气的话,道动了,就是“反者道之动”的状态。B看A生气了,说,那就听你的吧,他就弱了下来,“弱者道之用”的状态。A生气了,B就弱了下来,其实呢,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状态。
西游记当中也是如此,孙悟空,无论他用什么方法,只有他打败了妖怪,这时候他们才能一路前行。为什么能打败妖怪,一个是他靠自己的能力,一个是他请人的能力,也就是善于运用资源的能力。我们也是如此,人生当中无时无刻不在竞争。
在学校有学校的竞争,在工作单位有工作单位的竞争,在任何地方都有竞争,这时候就看自己有没有第三十九章说的,你有那个“一”。有“一”之后,就是一个“有”的物质。“有”是怎么产生呢?这里告诉大家,产生于一个不可见的无形质。无形质,我们可以理解,就是一种精神。
我们来看,太上老君的这个圈儿,最开始时候打过孙悟空的头。现在呢,它可以去吸孙悟空的兵器,非常非常厉害。反过来去想,其实太上老君从一开始打孙悟空根本就没有用全力。那么他为什么没有用全力,咱在这里先不加分析。
为什么唐僧又走了,不听孙悟空的话呢。我们试着这样理解,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属于“动”的过程。唐僧和他的配合属于“静”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躁动的心,都喜欢去动,都静不下来。可是呢,就像一个有无的关系,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如果没有一个“静”的过程,动怎么能产生呢,产生不了。这是静动是一很好结合。
在我们生活当中,如果两个人配合做事情,一方是动的,另外一方一定要“静”,同样的,“动”的那方也要去尊重“静”的那方。
现在孙悟空的棒子被太上老君的圈吸走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最宝贵东西被拿走以后,我们要怎么去做。之前说到了,孙悟空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应对每一难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儿,这时候,他是不是可以继续用这方法往前走呢,我们可以继续来去看西游记下一难。
其实看到这我们已经很习惯了,就是出现了问题,一个问题当中也许有一难,也许两难,或者更多。那么每一难当中,都是需要磨练的,当我们找方法以后,还是要不断去磨练。
好,看到这里呢,我们也会发现,其实孙悟空非常不容易,每回化斋各方面都是他去的。也就是说,自己这个心也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平时我们需要多关注自己这颗心,能去休息时候就休息。偶尔阶段性努力是必须的,但是不能经常这样。一定要去克服心中的恐惧,走好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现在呢,唐僧又被抓走了,那唐僧是怎么被救出来的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下一难。这一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十章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