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篮现身--最强大脑曹全全《道西游》第三十九篇
(2017-08-27 11:32:49)
标签:
国学教育经典文化 |
分类: 道西游 |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去看西游记第三十九难,鱼篮现身。
话说兄弟三人回到东岸陈家庄陈老汉家饱餐一顿后,行者、八戒、沙僧一同下水去救唐僧,八戒背着行者想捉弄他,行者变作一个猪虱子贴在八戒耳朵里,兄弟们戏耍着找到水府门前叫打。孙悟空先变作个长脚虾婆跳到里面找到唐僧,跟他说让他放心,他们去捉妖。八戒、沙僧二人在水中与妖怪打的胜负难分,悟空的本事在水里发挥不出来,叫他们二人把妖怪引出岸上打,妖怪打不过大圣,一头扎进水中不出。
孙悟空纵祥云到普陀崖上找观音拜问通天河妖怪根源。观音说:“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不知是那一日,随海潮到此害人。”于是观音菩萨随孙悟空去收服了妖怪。把水府还给了白鼋,白鼋感激唐僧师徒,驮唐僧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白鼋请唐僧在佛祖面前问一下他几时脱得本壳可得人身,唐僧应允。
我们看一下对应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先看一下书本的解释。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好,那我们先来去看前几句。
这里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我们要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个“一”。其实呢,还是找着属自己那条道,可是在找着这条道之前,我们先去试想,你对自己真正自信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再看孙悟空,在这集的时候他已经发生了转变。就是上一难我们讲过的,他已经不着急唐僧了。不像以前唐僧被抓之后,马上就急了,担心唐僧的安危,为唐僧难过掉泪。而这一次,通天河之难,我们看孙悟空,他居然不着急。换句话讲,他知道其实唐僧根本就不会有危险,但他必须亲自去救,不救还不行。这个,其实就是我们讲的配合。
那么同样的,我们看,当他不着急的时候,他更游刃有余,不用去打的太激烈,因为他也并没有动肝火。一发现打不过的时候,马上又去请观世音菩萨。还是前面讲过的,谁让你去做,你去找谁就可以了。从这集开始我们发现,孙悟空已经变得聪明了,新的灵智出来了。
新的灵智出来,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孙悟空已经开始去悟到“空”了,得到他“悟空”的这条“道”了。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我们先来静静的想一想,我们到底真正自信的是什么。
属于自己的这个“一”,能不能让我们像天一样清明,像地一样宁静,像谷一样充盈,像万物一样繁衍生长。可以做到这几点,我们这个“一”,就完成了。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一”,就能满足心里愿望。
像孙悟空之前的担心,怕妖怪把唐僧吃了,他要保护好,这就是他心中的恐惧,在这难当中,孙悟空先是破除了自己心中的恐惧。这里提示我们,每个人,当我们破除自己心中恐惧,想去做什么事情,你只需要努力去做就可以了。办法,比恐惧的时候会要多。
为什么,就像道德经最后一句写的。“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好,那我们看,人要是没有这个“一”会怎么样。“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
我们从人的角度简单理解,当心中恐惧的时候,生成的邪火,不知道怎么发,反正发了当时是舒服,过后满满都是忏悔愧疚。其实就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自信的那个点,那个“一”。
发怒的背后是恐惧,通天河一难,孙悟空去打妖怪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和猪八戒玩玩闹闹,一点儿也没有太着急的状态。因为他已经找着了属于自己悟空的“道”。那这时候,心也就踏实了。
反过来讲,无论用脑还是用心,一直处在恐惧当中,睡都睡不好。所以我们先要克服心中的恐惧,克服心中恐惧的方法有很多,根上就是找到那个“一”。也许每个人的“一”不一样,每个人的道不一样,找到后,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一难当中,菩萨那条金鱼,它常年去听经,它找着了“一”,它变化了。最后那个驮唐僧过河的白鼋,请唐僧到了西天后,替他问问佛祖,他什么时候能脱壳得到人身。他其实就是没有找到“一”,没有找到自信。
这一难算是比较轻松的过去了,因为孙悟空有所提升。人在有所提升的时候,其实面对困难的时候,自己都会感觉容易些。同样的,通天河过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继续关注下一难,这一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