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车迟--最强大脑曹全全《道西游》第三十四篇
(2017-08-18 13:42:10)
标签:
国学教育经典文化 |
分类: 道西游 |
好,朋友们,我们开始西游记的下一难,搬运车迟。车迟国的经历,在电视剧里面也是非常非常精彩的,它的精彩程度和平顶山逢魔不分上下,很多朋友反映说很喜欢看。咱们先简单了解下剧情。
师徒一行走到车迟国,看到城门外有一块沙滩空地,许多和尚在那里拉车,车里装的全是砖瓦木植土坯之类。又见走出两个道士,那些和尚见道士来了,个个心惊胆战。孙悟空变做道士上前打探。原来二十年前,天无点雨,地绝谷苗,忽从天上降下三个仙人,虎力大仙(黄毛虎精)、鹿力大仙(白毛角鹿精)、羊力大仙(羚羊精),替国王降了一场大雨。于是国王拜三个妖精为国师。说和尚无用,拆了寺院,毁了佛像,不让和尚回家,把和尚御赐与道士干活,给他们作奴隶修道观。
好,车迟国这一段,也是分成了三难。三难是一个故事,简单说就是来了三个妖怪,迷惑了车迟国王。我们想一下这情节是不是和之前文殊菩萨的狮子有些相像呢?其实呢,这一难,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也是智慧的一部分。换句话讲,修行,就是修智慧,修自己的心。
同样的,我们来去看一下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以及他们的关系。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咱们先看一下书本上的解释。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这一难有个细节。有人会说那国王怎么这么昏庸呢,在昏庸之前,我们先去看,就是这三个妖怪的确会去祈雨,帮助了国王和百姓。我们从人的角度来讲,谁能最快的最直接帮住我们,就会相信谁。那么国王不将这些和尚赶尽杀绝呢,后面也就不会有孙悟空去解决这个事情。
好,我们看一下。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他们的确需要这个雨水灌溉,这雨水,大道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道德经是抽象的描述,这雨水,是具体而形象的阐述,刚好对应上,帮我们来理解这的几句。
当我们想遇上什么人的时候,我们正好遇上了,这个叫心想事成。有的人和事,当自己想遇上,偏偏怎么都遇不上,这叫心想事不成。心想事成,在生活当中会很高兴,很舒服,很愉悦。心想事不成则反之。
这一难要告诉我们的是,心想事成之后,要明辨是非!这里有更的感悟性的东西在里面。告诉大家,真正的道的状态是,“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所以,我们在去做事的时候呢,要有这个状态,才是真正的道的状态。这个也是非常有德行的一个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上德状态。上德的状态在后面我们会讲到。如果我们平时去做事的时候,经常有心想事成的状态,我们要去思考心想事成,背后到底给我们一个什么提示。不要总去想啊,我心想事成,很高兴,心想事成的时候,肯定就会有心想事不成的时候,要去感悟背后的东西。
怎样保持心想事成的状态,要去找心想事成的原因。就好像做应用题,做对了,要看为什么做对了,下次遇到同类题,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做错了,找找为什么做错的原因,争取下次把题做对了。
我们更应该去找如何把题做对的方法,那样你会越来越快。如果盯着错题,你会发现错越来越多,对和错要平衡。
所以说,当我们心想事成时候,我们要找为什么可以心想事成的原因。心想事不成的时候,要去找为什么心想事不成的原因。当我们找到心想事成的规律的时候,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回到这一难,这个故事很简短,它里面的信息就是,当年妖怪真是帮助了国王和臣民。好,任何事情物极必反,碰见孙悟空,他们后面做了很多了不仁不义事情,必然也会发生相应的问题。至于会发生什么问题?我们继续往后看。这一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