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嫣然诵读来自静闻道
开经偈
阴阳五行精气神
博古通今天地人
周公吐哺善若水
慈航济世度众生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这一课,老师教大家掌握O环测试的方法,用O环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关于O环,网络上有很多资料,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这一期公众号,也转载了一篇,方便大家查阅。
这里,不讲复杂的体系,还是一贯的原则,大道至简,简简单单的做几个小实验。
被测试者右手拇指食指相扣成O环状,检测者用力去拉开它,感受拉开它的力度。检测时,被测试者左手接触被测试物体,检测者用力去拉被测试者的O环,与初始的力度做对比。
请学员S先生作为被测试者配合完成。
测试一:
身体各个脏腑的健康状况。
请S先生,用左手依次放在自己心肝脾肺肾的位置。
摸到哪个位置,O环变松了,那个脏腑当下就是有点问题。
原理:人是一个导体,左手摸东西,右手是有感知的。
测试二:
某个物品是否适合自己使用。
S先生左手拿一支笔,说,这个适合S用,右手O环变松了,说明不适合。说,这支笔不适合S用,O环变紧了。结论一样,说明不适合。
原因,因为这支笔是刚才曹老师用的,它的归属权暂时是曹老师的。
怎样改变呢?如果S先生想要用这支笔,他要问曹老师,这笔我可以用吗?曹老师说可以,就可以了。
再测试,结果是适合了。
原理:这是中国的一个“理”,这东西当下归属权是谁的,当你要用的时候,你要问对方。
有一些家长说,白天上班后,晚上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感觉特别特别的累,其中有一个细节,白天给孩子上学带的水,孩子没喝,家长接到孩子就把水喝了。这个水当下是孩子的,喝之前要经过孩子同意,跟孩子说可以喝吗?孩子说可以,喝了就可以补充能量。如果没有征询孩子意见就喝了,就不适合。
测试三:
L姐问自己穿的衣服是不是合适。
用左手,摸着衣服,问,这衣服适合,O环变紧了;问,这衣服不适合,变松了。所以是适合的。
老师讲解:早上拿三件衣服,就能选出来一件最适合的。有人测出来三件都适合,那是问话有问题,你问是不是适合,都是你的衣服肯定都适合。所以你要问当天最适合的,就能出来唯一的。今天穿这衣服,这一天都是正能量。
原理:宇宙是一个整体,有它的磁场,心在宇宙当中,你今天的磁场,你的心知道哪个是最适合的。
(以下是曹老师进一步讲解的内容)
有一个现象,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他的运势往下走,某种因素跟水有关系。因为这个人的能量太高了,水的能量一般来说,根据大卫霍金斯能量表,按照地球能量来分,是200。如果这个人就是普通老百姓,每天其乐融融,喝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这个人学识非常高,还承载了一些人共同的愿望,他的能量就高,要不然他也承载不了,他的能量高,水的能量高不上去,就补充不了自己。
那怎么补充?要喝茶,越好越名贵的茶,能量越高。所谓“名”茶就是别人赋予这茶这种能量,这时候茶本身能量就提升上来了。
有的人能量太高了,连这些茶的能量,也补不上去,他就要往下走了,所以需要找一个循环的能量,能给自己补充。
这是关于能量内在的比较精髓的东西。
O环的应用领域非常非常的多。但它不能测,这件事儿,我能成吗?这个不能测,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学员问,可以测人吗?比如说问这个人能不能用?这个不可以。因为人是会变的,在这个时间不合适,那个时间也许就合适了。这个问题,可以用易经推出来。物可以,因为物,当下来说它不能动,涉及到人就不行。
还有一个原因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像这个情况,如果你问出来不适合,把他给压下去了,那就不符合上天好生之德。他想去改变,他想去舍一些,去做改变,从天地之道来讲,是可以给他相应的机会的。
很多人都是曾老的学生,通过跟曾老学习道德经易经,学习“道”,这些道它非常符合大道的原则。看这个人做事儿的时候,是不是符合这些大道的原则,有偏离的时候,你给他调正过来,真调不过来那就算了。相当于这棵树,允许分叉,不分叉也不漂亮,但是分叉分到比主干还粗,这树就要倒了。一样的道理。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一次课第六讲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27日
地点:天津大光明桥畔
曹全全
世界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特级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二季捕风捉影挑战者
国际青少儿脑力锦标赛道德监督委员、终身形象代言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武术第八代传人
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分会会长
曾仕强老师良心读书会天津分会副会长
《用高效记忆法记英语单词》作者
《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论语》、《大学》、《孟子》、《金口决》、《紫微斗数》、《药师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诵近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