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六讲】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一)

(2017-04-21 19:25:37)
标签:

国学

健康

教育

经典

文化

分类: 曹全全讲道德经

《曹全全讲道德经》为曹全全老师原创。

圣人之言,随心转载,注明作者,以正传承。

2:05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嫣然诵读来自静闻道

 

开经偈


阴阳五行精气神

博古通今天地人

周公吐哺善若水

   慈航济世度众生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这一章哪一句感觉比较熟?我们常在电视剧里看过,对,侯王自称孤寡不古,寡人。

  作为人来讲,他生活在这个宇宙空间,要得到这个。有一句话叫得一万事毕。这个”就是道。这个一,我们得到什么?天要得一个清静,地要得到一个宁静,可以先这么理解。神得到什么?得到一个灵气;谷得到一个丰盈;万物得到一个生,怎么能生出来;侯王按照一个正统、按照规则去办事,天下也就清静了。

  下面说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它是告诉你,如果没有得到会怎么样,它会出现反方向。

  我们现在想想,我们要得到那个,得到的是什么?

  上课前大家在聊找对象的事儿,继续这个话题,一般来说两个人分开的原因是什么?分开的原因跟在一起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在一起的原因想不起来了,其实就是对方可以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快乐,现在没有了。

  如果你知道,当下对方让你快乐,未来对方肯定会让你苦恼一下。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就知道这是一个循环。所以每个人如果能达到更高的,按照咱们说的圣人级别的时候,这些都是要按循环去走的。怎么去避免这些呢?就要得一个”,两个人就一条心了。最开始两个人一条心,可以是任何都行,比如一个共同的爱好,脱离这些金钱什么的,比如某个精神上的爱好,就会共同成长。

  学记忆时,有两人姓一样,名字里一个字一样,最后一个字不一样,两个人都拿到记忆大师,这一段自然得到更多人祝福,这是他们共同的“一”。再比如一个学生,本来学习并不好,可是突然突破一个点,得到校长和老师共同的认可,想学习不好都难。人都一样,祝福的人越多,他自己也会去想,我要坚守自己的本分。得到谁的祝福?他想得到他认可的那个人的祝福,还得有一个点,他到底心里注重是谁?一般来讲是父母中其中一个人。

  两个人出现问题的时候,只要双方父母,不介入去分开的话,如果双方父母是让合的话,基本上分不开。肯定有一方或者是他重视的某个人说了一个拉开的话,才会分开。众人的集体意识是非常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好,我们继续看,你要得一个得什么?这一个是什么呢?他是一个让人能去认可你的。也就是说,别人越认可自己,自己也就认可自己。

  举个例子。以前老师有个习惯,随时装一副牌,现在放下了,有时候需要的时候还得现买。这个过程呢,就是以前老师希望别人认可。大家说,展示个节目,那老师就去背扑克牌,正背倒背抽着背,大家都说真厉害,这就是你的那个”。当你有这个的时候,不管那时候大家聊的,是不是你感兴趣的事情,你知道当下大家对你是认可的,自己对自己也是认可的,你会发现在这个集体当中你会更好的去融入。

换句话说,每个人希望得到一个被重视的感觉。可是当下如果没有得到被重视的感觉,什么原因呢,也许就是以前走的“道”和当下的不在一条路上。那该是什么道呢,既然生在中国,就按中国的来去完成就可以。

讲一个实事。当一个人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下来很困难。大学时,大家谈天说地,不聊吃饭呀这些日常话题,这低的聊不了,得聊点高的,太年轻,高的还聊不上去。现在,得到一个一之后,发现高的都能聊上去,多高都能聊上去,但低的下不来了。打车时,跟出租车司机聊房价,就觉得右腿是紧的,得放松,没有通。这个”,既能上去,也能下去,在任何场合,这个一,都能发挥相应的能量。这个是开悟的另外一层,这跟年龄没关系。

    我们看拜师,这小孩九岁,那个老人去拜他为师,达者为师,跟年龄没关系,当下就是一种缘分。老人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他才会去拜这个孩子为师。古代包括这种智慧的文章有很多。

这个一,当下没有怎么办呢?去找一个你认为有的那个。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一是什么,我们要去找这个一。从《道德经》来说,这一到底是什么?这一就是,它写的什么就是什么。

人,你想知道自己是什么,你得知道别人是什么;想知道别人是什么,得知道天是什么。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当这个人非常烦躁的时候,你怎么让他清净、宁静下来,那么你就能去做天地的事了。可以这么理解。

“神得一以灵”,精神着,总睡不着觉,为什么睡不着?老百姓说,都浆糊了,想不通了,神得一以灵,你能不能打一个灵光,给他通出来?他就睡好了。

谷得一以盈”,你怎么可以让谷更丰盈,有人说这涉及到农业,我是研究工业的。开悟以后不存在工业农业,都一样。

万物得一以生”,本来它没有生,比如豆子,它是万物的一种,怎么让它在几分钟之内打开?这就是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你说前几项我都没感觉,那最后一项,它是个规矩,你能不能按照古圣先贤的规矩来去做事?哪个得一都可以,你会发现只要得一个,其他就都通了。

好,那么现在,咱们做个实验,用O环找这个”。我们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这个事情是该这么做,还是那么做?这是我们最苦恼的事情吧。所以,会找很多人问,有的是看易经来算,就是想去找到哪个是对的,其实呢,哪个是对的呢?他相信哪个人,那个人说的话就是对的,人就是这样。有没有这样的老师,这很关键。我们拿O环,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当自己的老师,看怎么去完成。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一次课第六讲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27日

地点:天津大光明桥畔


       曹全全

       世界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特级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二季捕风捉影挑战者

国际青少儿脑力锦标赛道德监督委员、终身形象代言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武术第八代传人

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分会会长

曾仕强老师良心读书会天津分会副会长

《用高效记忆法记英语单词》作者

《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论语》、《大学》、《孟子》、《金口决》、《紫微斗数》、《药师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诵近万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