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2讲】《道德经》第十一章(一)

(2017-04-21 14:12:42)
标签:

国学

教育

经典

文化

分类: 曹全全讲道德经



开经偈


阴阳五行精气神

博古通今天地人

周公吐哺善若水

 慈航济世度众生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家如果愿意花点精力,就多读几遍,背下来更好。以前试过,学员工作也很繁忙,就是用业余时间来背,比较精进,二十多天也就背会了;慢的同学,四十多天。

    什么时候背效果比较好呢?一个是特别清醒舒服的状态,一个是特别累的时候。因为特别累的时候,潜能会出来。这么累的时候强行背,你会发现背得更快。清醒的时候呢,大家都知道原因。这个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章。这一章讲的是空杯的心态。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以前车马连接的那个轴,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轴,中间是空的,才有车的作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大家做陶瓷,转啊转啊,中间是空的,才能形成陶罐。后面更大一些,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一块大石头,中间掏空了,能形成房子的作用。可以想象这个楼,刚开始是个实的东西,各个地方都掏空了,它就是一个房子。

我们也可以这样想,一开始我们学任何东西,它都是死的,你给他掏空了,是你自己学,你想怎么掏就怎么掏。你掏的时候问一下老师,老师这个结构对不对?老师我这么掏会不会塌了?老师说不会,那你就掏吧,怎么掏都行,怎么学都可以。

    现在有些技术是制造,达不到创造,就是因为他不敢再往里深入。你只要深了,它只要不塌,就都能去做,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要怕浪费这个时间。《道德经》这本书最神奇的地方,老师体验到的就是,当我背这么多遍的时候,人们说你背100遍,背熟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背几千遍?你背熟之后,你会发现,它的确会把你以前的东西都找回来。

就以学习为例,《道德经》可以把各方面的道理都通了。有一位教国学老师,他不仅在讲,还在学,也还在读。到了一个瓶颈,有些通不开。无意中看到老师发表的一些文章,他看明白这是一个”的境界,所以就来找老师。基本就出去了,出哪个门进哪个门就都明白了。道德经、易经的思想和他教授的国学全都通明白了。很高兴,完成了。也就是说,你前面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的,都是可以有的,只需要再去出那一步。

    所以,在说这事儿我不行的时候想一下,这事儿只要给你,肯定就有解决的办法,你只要听到了,肯定就有解决的办法。当下你不行,你可以借力,自己出不去,找人帮你就行了吗。你不找人,人家怎么知道你要什么,人家还以为你在里面挺好的。

老师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时刻告诉老师,老师我想要什么,老师会问你,你要完你要干什么呢?你只要告诉老师你要干什么,而你要干的事情呢也附和更高层面的,老师就会把你抬上去,拽到上面那个上去。老师想帮你,老师都会来找你,老师都着急,想着怎么引导你,让你说出来是对的。一天可能会问你十好几次。不是说,好,回去悟两三年。老师多大岁数了,哪有那时间。他看到这人是可造之材的时候,能更好的往上走,都会去帮。

往上走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把你以前固有的思想给掏空了。你那不对,空了;又不对,又空了。你只有有足够的容器,你才能承载上面的东西,所以要空。空的状态就是悟空的状态,碰见任何妖魔鬼怪都得往前冲。只要迈出这一步,肯定就会有人过来帮你,你不走你就在原地打晃吧。只要有一个困难在面前,就说明就要进步了。你往前走,真没人帮,你就想,老师说了,会有人帮我的,就会有的。当这个学生非常相信你的时候,它就通了,就是这么简单,传承就是这么来的。

大石头,它只有空了才能当房子住。它没有掏空,它能干什么呢?有阴就有阳,不掏空,整个一个大石头,可以写几个字,是地标性建筑;可以立一个碑;可以是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它一旦形成了,不管什么状态都可以去帮助人。

为什么说道德经的能量是610呢?就是“都一样,你怎么说都对,这事儿怎么做都对。标准是自己划分的。人在教育孩子时,这事儿不对啊,那是你认为不对,孩子认为这事儿都对。

    所以要破除一个事情。孩子当下就喜欢学数学,那就学数学吧。当下不喜欢学英语,那当下就不适合学英语。学数学可以带来快乐,大部分东西都是要学习得来的,学习本身是个吃苦的过程,而快乐很难得。这时候如果家长真正认同他这一点的时候,他的英语也就补上来了。

    既然你是人,一定是为最根本的那个人去做。为最根本的那个人去做的时候,永远不会有懈怠。所以要想好,最开始最根本的一个人是谁?最后还是他。当一个人想为了一件事情做到某个平台的时候,肯定是曾经给他影响的那个人,动了一个念,无意当中说了什么话,他努力完成了,完成以后,要给他一个认可。

借着这一章,老师讲一下《易经》的第一卦,乾卦的“飞龙在天”。

(第一次课第二讲,未完待续)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一次课第二讲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27日

地点:天津大光明桥畔

 

曹全全

世界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特级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二季捕风捉影挑战者

国际青少儿脑力锦标赛道德监督委员、终身形象代言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武术第八代传人

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分会会长

曾仕强老师良心读书会天津分会副会长

《用高效记忆法记英语单词》作者

《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论语》、《大学》、《孟子》、《金口决》、《紫微斗数》、《药师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诵近万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