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全椒菊博园赏菊】
(2025-10-30 09:56:13)
标签:
文化时评情感历史教育 |
分类: 古体诗词 |
点绛唇·全椒菊博园赏菊
(“菊花诗会”诗友酬唱,拈韵得“菊”字)
乙巳重阳,椒陵邀约观秋菊。古来风俗,重九登高祝。
菊博园中,红绛黄橙绿,皆悦目。骚家心曲,垂问谁能读?
2025·10·29
【赏析】
这首《点绛唇》以重阳赏菊为契、诗友酬唱为骨,在词牌格律的框架内,兼具纪游之真、文化之厚与情韵之远,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古今交融,题材贴合而有新意
上片锚定“乙巳重阳”“椒陵邀约”的现实场景,以“菊博园中”切入现代农旅园区的赏菊体验,让传统题材落地当下,避免了空泛怀古。
又以“古来风俗,重九登高祝”勾连千年重阳传统,将“登高赏菊”的古俗与今日诗友雅集无缝衔接,既呼应了“骚家酬唱”的创作背景,又赋予小令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今相映成趣。
二、语言凝练,炼字炼句见巧思
恪守《点绛唇》词牌格律,句式长短有致,押“菊”韵(菊、祝、目、读),音韵和谐,且契合“拈韵得‘菊’字”的创作要求,格律严谨而自然。
色彩描写直白传神,“红绛黄橙绿”五字铺陈菊花品类,不堆砌辞藻却尽显斑斓,与“皆悦目”的直白赞叹呼应,既符合赏菊时的直观感受,又以极简笔墨勾勒出菊博园的盛景。
语言兼具口语化与文雅气,“邀约观秋菊”“皆悦目”浅白自然,“骚家心曲”“垂问谁能读”则文雅含蓄,雅俗之间平衡得当,贴合词的婉约调性。
三、结构层递,由景入情显深致
上片“起—承”分明:首句点出时间(乙巳重阳)、地点(椒陵)、事件(观秋菊),次句承接 “古来风俗”,为下片赏菊、抒怀铺垫背景,节奏舒缓。
下片“转—合”自然:“菊博园中”转至眼前实景,色彩描写是“景”;“骚家心曲,垂问谁能读”转而抒怀,从众人赏菊的愉悦,落到诗友间彼此共鸣的微妙心境,由浅入深,余味悠长。
四、意象聚焦,以 “菊” 为核串全篇
“菊”是贯穿全词的核心意象:既实指菊博园中“红绛黄橙绿”的各色秋菊,是赏玩的对象;又暗合重阳习俗、文人雅趣的文化符号,是诗友酬唱的情感纽带。以“菊”为韵脚枢纽,将“赏菊—忆俗—抒怀”串联起来,意象集中而不单调,让小令虽篇幅短小,却兼具景之美、俗之厚、情之深。
整首词以小见大,既勾勒出菊博园赏菊的鲜活场景,又传递出文人酬唱的雅韵情怀,在传统词牌的形制中,写出了兼具时代感与文化味的赏菊之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