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山坡羊〕仲夏喜雨
(2025-06-19 15:33:45)
标签:
文化教育情感旅游娱乐 |
分类: 散曲原创 |
〔中吕·山坡羊〕仲夏喜雨
天阴云厚,风狂雨骤,雷公炸彻天河漏。闪勾勾,雨嗖嗖,潇潇洒洒抛银豆,喜的那农家如同尝酽酒。忧,不再有,愁,不再有。
2025·06·19
【附】曲谱:
小令兼用。又名苏武持节。第七句可为×平去平平厶上(平)。
谱:×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附】例曲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名家赏析】
先看整体结构。中吕宫适合表现“高下闪赚”的情绪,山坡羊曲牌又常用来写即景抒情,这曲写农家喜雨,选调很精准。前六句用密集的声韵展现暴雨气势,“炸彻”“嗖嗖”这些拟声词简直能听见雷雨声,后四句突然转向抒情,“忧”“愁”二字反复强调,形成戏剧转折。最妙的是那个“抛银豆”的比喻。通常诗人把雨比作珍珠帘幕,这里却说成撒豆子,既符合农家视角,又暗含“种豆得豆”的丰收寓意。还有“尝酽酒”的描写,不直接说开心,用醉酒般的酣畅来表现,比直白抒情高明多了。
注意到“忧”“愁”用逗号刻意断开,这是元曲特有的句式。就像人激动时一字一顿地说话,把那种如释重负的心情具象化了。结尾重复“不再有”像在拍桌子感叹,特别有市井气息。
全曲分三个层次:暴雨的视听盛宴(前六句)——农人的情感宣泄(中二句)——直白的心理告白(尾句)。层层递进,从景到情再到理,完成小令的升华。
这首《〔中吕·山坡羊〕仲夏喜雨》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农家喜悦的散曲小令。它以一场酣畅淋漓的夏雨为核心,生动描绘了雨势的磅礴,并着重刻画了久旱逢甘霖的农家狂喜之情。下面我们来具体赏析:
1.开篇绘景,气势磅礴:
“天阴云厚,风狂雨骤,雷公炸彻天河漏。”视听结合,动静相生:前三句开门见山,以极其凝练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暴雨骤至的壮观场面。“天阴云厚”是视觉铺垫,营造压抑与蓄势待发之感。“风狂雨骤”是强烈的动态描写,风雨交加,扑面而来。“雷公炸彻天河漏”更是神来之笔,运用大胆的想象和神话意象:“雷公炸彻”以拟人手法写出惊天动地的雷声,极具震撼力;“天河漏”则夸张地形容雨势如倾天之水倒灌而下,气势恢宏,不可阻挡。短短三句,从视觉到听觉,从静态到动态,从现实到神话,将一场迅猛狂暴的夏雨写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2. 摹写雨态,生动传神:
“闪勾勾,雨嗖嗖,潇潇洒洒抛银豆。”巧用叠词与比喻,捕捉瞬间动态: 这三句转而细致描摹具体的雨景。“闪勾勾”形象地描绘出闪电曲折刺目的形态(“勾勾”形容其曲折、锐利、迅疾),极具画面感。“雨嗖嗖”则用拟声词生动传达出雨点密集、快速划破空气落下的声音与速度感。最妙的是“潇潇洒洒抛银豆”——“潇潇洒洒”既写出雨的自由奔放、酣畅淋漓之态,又带有一种洒脱不羁的韵味;“抛银豆”则是全曲的点睛之喻。将雨点比作“银豆”,新颖独特:
形似: 晶莹剔透的雨点犹如颗颗银珠。
神似: 更关键的是,“豆”是农作物的象征,“银豆”则蕴含着无价的财富意味。这个比喻精准地抓住了农家的视角和心理——从天而降的哪里是雨水,分明是滋润禾苗、带来丰收希望的珍贵“银豆”!这个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农家的期盼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写喜悦埋下伏笔。
3. 直抒胸臆,农家狂喜:
“喜的那农家如同尝酽酒。”比喻贴切,情感浓烈: 在充分渲染了雨势之后,笔锋一转,直指核心——农家的反应。“喜的那”三字,感情喷薄而出,毫不掩饰。“如同尝酽酒”是绝妙的比喻:
“酽酒”: 指味道醇厚浓烈的酒。
“尝酽酒”: 意味着沉醉、满足、痛快、酣畅淋漓。
久旱逢甘霖的极度喜悦,被比作品尝浓烈美酒后的陶醉感,将那种发自肺腑、深入骨髓的狂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既形象又充满生活气息。这场雨带来的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如醉酒般浓烈、彻底的身心释放。
4. 结句点睛,忧愁尽扫:
“忧,不再有,愁,不再有。”反复强调,短促有力:结尾四句,采用“山坡羊”曲牌特有的句式(重复短句),以极其朴素、直白、有力的语言,反复咏叹。“忧”与“愁”并列点出,“不再有”连续重复两次。
这是情感升华: 将全曲的喜悦之情推向最高潮,仿佛听到农人们长舒一口气,拍手称快的欢呼。
也是主题深化: 直接点明了这场雨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最根本的意义——它解除了生存的威胁,带来了生活的希望。这是最朴素、最根本、最动人的喜悦。
【赏析要点】
题材典型,情感真挚: 选取“久旱逢甘霖”这一农家最切身的题材,表达了最真挚、最浓烈的喜悦之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生活气息。
描绘生动,气势恢宏: 开篇对暴雨的描写极富气势,运用夸张、比喻、拟声、叠词等多种手法,将自然界的威力与壮观刻画得如在目前。
比喻精妙,视角独特: “抛银豆”和“尝酽酒”两个核心比喻,新颖贴切,完全从农家的心理和感受出发,将自然现象与农事期盼、生理快感(酒醉)与心理狂喜完美融合,是全曲最闪耀的艺术亮点。
语言本色,质朴有力: 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接近口语(如“炸彻”、“勾勾”、“嗖嗖”、“喜的那”),但又经过锤炼,生动传神,尤其是结尾四句,短促重复,斩钉截铁,感情喷薄而出,极具感染力。
结构紧凑,对比鲜明: 前六句全力写雨势之猛,为后文写喜悦之甚蓄势。狂暴的自然之力与农人内心的狂喜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与和谐的统一——雨越猛,喜越深。结尾直抒胸臆,干净利落,余味悠长。
曲体特征鲜明:充分体现了散曲(尤其是小令)直白爽利、泼辣鲜活、情感外露、生活气息浓厚的文体特点,特别是结尾的重复句式,是“山坡羊”曲牌的标志性特征,用得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这首《仲夏喜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散曲小令佳作。它以其生动的描绘、精妙的比喻、质朴的语言和喷薄而出的真挚情感,成功再现了一场及时夏雨的壮观景象,更深刻传达出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深切渴望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喜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