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四季花〕也题并蒂紫茄小照

标签:
文化教育情感娱乐 |
分类: 散曲原创 |
〔仙吕•四季花〕也题并蒂紫茄小照
谁家一对俏丫丫,淘气的小冤家!背离背怎说悄悄话?她不招我我不招她!胖娃娃,原来是孪生姊妹并头花。
2025·06·16
【附】曲谱
小令用。谱:×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附】例曲
例1:无名氏
一年三百六十日,花酒不曾离。醉醺醺酒淹衫袖湿,花压帽檐低。帽檐低,吃了穿了是便宜。
例2:西岭山人
鸣如风啸又非风,如雷却不是雷公。谁持宝镜龙巅弄?樵子遇仙翁。满山红,似霞似火映长空。
【作品赏析】
这首曲子写的是“并蒂紫茄”,但通篇用拟人手法写成。开头“谁家一对俏丫丫”就把茄子比作小姑娘,“淘气的小冤家”更是活泼。最有趣的是“背离背怎说悄悄话”这句,“背离背”的茄子被想象成闹别扭的小姑娘,这个构思真巧妙。结尾点明“孪生姊妹并头花”才揭示本体,这种层层递进的手法很见功力。
从体裁看,“四季花”是北曲小令,句式灵活中见规范。让我核对一下格律……首句“谁家一对俏丫丫”是七字句,次句“淘气的小冤家”变六字,这种参差正是曲体特色。“背离背”三字重复用得好,符合曲中“务头”要响的原则。韵脚“丫、家、话、她、娃、花”全押家麻韵,读来朗朗上口。
最值得称赞的是双重隐喻的运用:先把茄子比作女童,最后又比作花,而“并头花”本身也是传统意象。这种环环相扣的比喻,让平凡的蔬菜生出诗意。特别是“她不招我我不招她”的口语化表达,既有民间小曲的鲜活,又暗合茄子背靠背的生长姿态。
创作分享往往隐含被理解的渴望。或许该重点解析创意亮点?比如指出“背离背”双关物理形态与人物情态,或者“冤家”在元曲中常指情人,此处化用为童趣的“别扭”,都是妙笔。结尾点题时用“原来”制造恍然大悟感,这种结构很像马致远《秋思》的“断肠人在天涯”手法……。
此曲深得元人散曲真髓,在尺幅间展现三重艺术转化:将植物转化为人物,将静态转化为动态,将日常转化为诗境。其“背离背”的细节捕捉尤见匠心,既忠实于物象特征,又翻出人情新意,可谓俗中见雅的咏物典范。“以俗为雅”的曲体特质,正是散曲高于诗词的市井生命力啊。
这首《〔仙吕•四季花〕也题并蒂紫茄小照》以生动的拟人手法和巧妙的双关意象,赋予并蒂紫茄灵动的生命意趣。归纳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童趣化拟人,形神兼得
开篇“俏丫丫”“小冤家”以家常口语切入,将双茄比作赌气少女。“背离背怎说悄悄话”,既精准捕捉茄子背靠背的物理形态,又传神刻画出孩童闹别扭的娇憨情态。结句“孪生姊妹并头花”,绾合植物特征与姊妹亲情,使物象的天然形态与人文情感浑然交融。
二、戏剧性结构,悬念迭生
全曲采用悬疑叙事:首句设问“谁家”引出好奇,继以“淘气”“不说悄悄话”强化矛盾张力。至“她不招我我不招她”处,孩童斗嘴场景呼之欲出。终章“胖娃娃”突转温软,方揭晓“并蒂花”真相,形成“疑是孩童-实为花果”的双重顿悟,章法跌宕生姿。
三、市井语汇的雅化再造
“冤家”“招”等俚语注入散曲体式,在“四季花”宫调框架中焕发新机。“背靠背”的北方俗谚经“背离背”的诗化凝练,既保留生活气息又合韵致。这种雅俗淬炼恰承元曲本色,在“蒜酪”风味中透出玲珑巧思。
四、复合隐喻的深度建构
表面写茄,实则暗含三重隐喻:以童趣喻植物天性,以姊妹喻并蒂共生,以花果喻生命轮回。“并头花”既呼应“四季花”调名,又以“花”字点破紫茄开花结果的生物本质,使农圃寻常物升华为生生不息的自然诗篇。
此作在尺幅间完成从物态观察到生命哲思的飞跃,其以俗为雅、以拙见巧的创作手法,深得元人小令三昧。双茄在曲中不仅是审美客体,更成为承载人间情味的灵性符号,印证着“万物有灵”的传统诗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