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精读引领课)说课稿横山区第十三小学刘英
(2019-12-30 21:45:55)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
17. 古诗三首(精读引领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中包括三首诗《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浪淘沙》是刘禹锡组诗中的一首,主要写了作者运用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赞美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江南春》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书湖阴先生壁》主要写了湖阴先生家庭院里和庭院前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从课程标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出发,力争落实以学为核心的 教学理念,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顺学而教”,继单元预习课之后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抓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句,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从五年级学生学习古诗已有的经验出发,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
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有助于诗歌内容的了解。
2.发现点拔教学法
诗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的主旨句、关键词要进行重点分析,以帮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诗歌节奏划分,资料补充等,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
作者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感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把知识看成学生应该保存在头脑里的存货,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就应当拿出来给他看。”介于本节课是单元预习课之后,所以我采用图片谈话导入,“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仔细观察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诗句?”(PPT)既温习旧知识,又激发学生新课学习的兴趣。
(二)民主导学。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只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有知识。本节以教材上的《浪淘沙》为核 心,整合教材内相同类别、相同特点的文章,《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以单元语文要素“抓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为聚焦点设计教学,做到“一课一得”、举一反三。设计
自主探究四环节: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通过语言实践,语言运用,把学生积累下的语言文字转变为课堂语言。课中落实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重在指导 学生学习阅读古诗的策略与方法、领悟作者感情,重在通过语文方法的指导、语文技能的历练,提高学 的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学法迁移。
语文课“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要用课文教语文,古诗教学亦是如此,,我们不妨把第一首诗《浪淘沙》当作这节课的一个例子。在后边两首诗的学习中,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 重点,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依据学情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剔 除无价值的教学内容,减少教师无效劳动,使课堂教学提速增容、走向高效。老师则在语言文字和学生能力形成上下功夫。
检测环节设计:
1.搜集一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江南的古诗?
3.《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散文家。传世文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这样的检测依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 计,注重发挥作业的巩固、检测、诊断、激励功能,体现语文课程实践性,具有思维含量,易于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品位,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五、板书设计
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我们教了什么,更重要的使我们留给孩子什么。本节课古诗教学采用词语式板书,既帮助学生巩固诗意,又领悟诗人寄托的感情,学生知识结构清晰,老师教学思路明了。
17.古诗三首
借景抒情
气势雄伟
洁净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