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你钟爱的诗词中,一定有古代少数民族诗人的作品

分类: 诗词曲赋 |
中华文化无疑是世界最优秀文化之一,它的发展和传播极大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诗词文化,更是一枝独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精美篇章不断涌现,给今天的人类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面,除了汉民族诗人的成就外,也有大量少数民族诗人的功劳。早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就出现了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敕勒歌》和《木兰辞》,其中《敕勒歌》是一首鲜卑语诗歌,译成汉语后依旧那么美。这两首诗刚健质朴,流传久远。今天很多人喜爱的一首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是著名蒙古族诗人仓央嘉措所写。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少数民族诗人?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鲜卑族人,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元稹的的诗作,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其中最为人熟知和脍炙人口的当属他的《离思五首其四》。
离思五首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爱恋。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来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尤其是前两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备受世人激赏。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比喻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已经不放在眼里。这两句诗还被简化为成语“曾经沧海”,广泛使用。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匈奴族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天宝时名士,擅画山水,工诗,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其《夜月》、《春怨》、《新春》、《采莲曲》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其中《月夜》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月夜黎明前的情景。夜深人静,月光斜照着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着,天将亮了。低微唧唧的虫鸣声,第一次透进了绿色的窗纱,春意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诗的前两句写环境的幽静,后两句写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以"虫声新透绿窗纱"来表达春回大地的信息,"透"字传神,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
萧观音(1040年-1075年),契丹族,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代著名女诗人。她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据传萧观音因谏阻辽道宗单骑驰猎被疏远,心情孤寂苦闷。因此,写下《怀古》一诗,不久即被诬陷赐死。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元好问(1190年-1257年)鲜卑族人,据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代。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他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莫过于人人传唱的《摸鱼儿雁丘词》。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萨都剌(约1272-1355),回族人(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人称雁门才子。萨都剌的一生大部分在江南度过,在风光秀丽的环境中,模山范水,写出了许多赏心悦目的诗篇。如他的《芙蓉曲》:
芙蓉曲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这首诗情致雅淡,意象凝聚。似无情而有情,有所思而不怨,蕴藏着作者怀才不遇,飘泊江湖的心情,深得唐李贺、李义山的笔法,辞婉意清。“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含而不露,有一种身世飘零、孤芳自赏的抒情味道。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满族人,字容若,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的一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千古流传。
木兰花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词中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感人至深。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满族人,清代著名文学家,名霑,号雪芹。他虽不以写诗词闻名,但他的巨著《红楼梦》中,有近百首古典诗词,其成就已堪称诗词大家。试举一例: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是书中黛玉所写的一首诗,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