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我的困惑

(2015-09-30 11:11:35)
标签:

育儿

  语文教学——我的困惑

语文教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作为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随之产生的困惑也多。 我将我的困惑整理了以下几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解决。

困惑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

虽然兴趣之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运用了很多的手段,却仍然无法让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学生提起对语文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孩子们会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而学习也将会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们多不喜欢语文,尤其是男孩。他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学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

困惑二:新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

新课程标准下的低年级语文教材识字量大,平均每天要有15个左右,学生们的生活背景不同,入学时的水平也不一致,有些孩子一入学就已经认识好几百字,可是多数学生识字量并不大,这样认识一课生字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虽然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很多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记忆,比如游戏、猜谜、熟字相加、形近字比较等,但是这只是短暂记忆,根据记忆规律,孩子们会有回生现象,这就要再给出一部分时间让他来巩固,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在这一年多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往往让人觉得时间窘迫,往往是很紧张的在教学时间要求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协调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呢?

困惑三:口语交际训练的困惑。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达还算可以,可是一到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创设情境的训练方法收效也不大。很多学生说起来总是丢三落四,而且,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想发言。新课程标准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然而,短短的40分钟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而这与实际生活中的交往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何让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获得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场合去运用更需要探讨和研究。

有困惑才有探讨研究,有探讨研究才有提高,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不吝赐教,帮我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使我能更好的投入到为教育事业的贡献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