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小组讨论架起桥梁

分类: 2022-2023小课题 |
为学生小组讨论架起桥梁
解放路小学
和同事聊天时,时常听到不少同事抱怨:学生现在越来越难教了,一个题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你讲了一阵子,他那里一问三不知……有时也有同感,我反思,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对呢?
的确,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放在头上怕摔着,放在嘴里怕化了,缺乏坚韧、坚强、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再者,时下不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家里老人,父母鞭长莫及,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是不是我们的学生就不可造就了呢?
一天,在复习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东西两城相距560千米,有甲、乙两个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40千米,已知甲货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那么乙车的速度你知道是多少吗?”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怎么讲呢?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呢?我冥思苦想起来……如果直接画线段图讲解,班里也就有七八个孩子能理解并掌握,那其他大部分同学还是不会,那用什么办法让大多数孩子也会了呢,
后来忽然想起本单元开头的情境问题,我能不能把情景题进行改编,作为知识迁移,让孩子们来理解并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于是进行了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有已知到未知
A、求路程
这个问题学生手到擒来,没悬念,并且用两种方法解决。
师:如果知道总路程和两车的速度和,怎么求时间呢?(我适时点拨)
生: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那我们继续解决第二个问题吧
B、求时间
这个问题由于有了上面的点拨,绝大多数孩子稳过。好多孩子,开心的不得了,小组讨论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
C.求速度和 东西两城相距560千米,有甲、乙两个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它们相遇,你知道两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吗?C问题又是稳过,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D.求速度 接近目标问题 东西两城相距560千米,有甲、乙两个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相向而行,他们行驶了4个小时相遇,已知甲货车的速度是75千米/时,那么乙车的速度你知道是多少吗?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统一做法,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E.求速度
然后,我让三个小组长,讲解这个问题的思路和做法,孩子们侃侃而谈,一个比一个强,后边的孩子随时修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思路清晰有条理,语言简洁、流畅!孩子们懂了、会了,我的预期目标达到了!下课了,孩子们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我当时感觉这些孩子们真了不起,小小的年纪,竟有如此深邃的思想!
我突然间醒悟:不是孩子不聪明,是我们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学的开心,老师也有成就感
问题变式、知识的迁移和小组讨论活动,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把这些看似孤立、单一的题型链接形成网络知识结构,使新知识之间有了内在的联系,也就为“学、帮、理、练”模式下,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架起了一座桥梁,可谓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