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格讲坛】因“吹猪”丧命的战国名将 ——话说嵌名诗之二十六

(2015-01-03 15:50:30)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娱乐

收藏

“吹猪”丧命的战国名将

——话说嵌名诗之二十六

            http://s16/bmiddle/005QVceagy6OTjbvdjU1e&690——话说嵌名诗之二十六" TITLE="【格格讲坛】因“吹猪”丧命的战国名将 ——话说嵌名诗之二十六" />

“吹猪”是一门古老的屠宰工艺,它的操作规程是这样的:在给猪放完血之后,把一根又细又长的铁钎从一只后腿捅进猪肚子,使五脏六腑彻底贯通。接着,就攥住这只后腿,从捅开的小口向猪肚子里吹气,直到猪肚子胀得滚圆。应该注意的是:当猪肚子涨到一定程度时,要不时用木棍在猪身上敲打几下,为的是能把气充斥到猪的各个部位。这道工序是为了把猪毛刮得更干净。吹起一个猪要用很大的力气,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很难一口气把一个猪吹起来。要吹好一个猪,需要歇好几气或有几个人轮流进行。吹猪是个力气活儿,更确切一点儿说:这是个动气的活儿。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就形象地把赌气说成“吹猪”。在这一讲里,格格要讲的因“吹猪”丧命的名将不是杀猪累死的,而是因赌气惹来了杀身之祸。

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长平之战以后,秦国名将白起一直与秦王和宰相范雎较劲。由于当初他要乘胜灭赵,而秦王和范雎则坚决主张撤军,他就认为这些人怕他立功太大,是在嫉妒他。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白起最终还得服从命令听指挥。也就是从那时起,白起就在心里憋上了气,开始“吹猪”。起初,白起只想这是怄气,秦王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到最后,他却把这条老命“吹”没了。《格格春秋》上有首诗是这样写的:

 

日经天曜曜,

舞神形裙飘。

国有泪处洒?

罢阎罗知晓。

 

这首诗,有人说是白起临终前写的,因为它符合当时的情境。不过,也有人说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写的,因为这两位诗人都写过有关白起的诗。究竟出自谁人之手,留待学者以后研究,格格现在要做的是串讲诗的大意。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应该是这样的:太阳在天空光芒四射地展示着赫赫功业,月宫里的嫦娥舞姿那么美,也只是表现在飘动的长裙上。不知山东各国那些死去的战士现在何处流着怀乡之泪,只有逐个去问那些鬼魂才能知道!朋友们应该注意诗中嵌着这样一句话:白起思过,功在何方?是的,白起临终前确实有过忏悔。他说:我早在长平之战时就该死了,四十万人啊!被我一道命令就全给杀了……

战争是生命的肉搏,一将功成万骨枯,战功越大杀人越多。据《格格春秋》记载,关于白起的军事生涯中究竟杀过多少山东各国的战士,有说89万的,有说160多万的,梁启超经过反复考证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战国期间山东六国共战死200万人,而死于白起手下的据二分之一偏多。在这里,我们不妨做个统计: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伊阙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龙门;公元前274年,在韩国华阳大败赵魏联军,斩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多人;公元前265年,攻韩国陉城,斩杀韩军5万余众;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斩杀赵军俘虏40多万,只把240名年幼的士兵放回去报信。这就多少了?84万人啊!这还只是对重大战役的不完全统计,譬如公元前280年的攻破楚都之战,因为没有确切数据就没有计算在内。《格格春秋》上评论说,正是杀人如此之多而立下了战功,才使白起受到秦王器重,以至于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仁不带兵,义不生财。但是,人毕竟是灵性十足的感情动物,再坚强的英雄内心也有脆弱之处。当未泯的良知受到刺激而被唤醒,往昔的所谓赫赫战功便是压垮意志的稻草,在临死的那一刻,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也深深地忏悔了。

《格格春秋》上说,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为:白起、廉颇、李牧、王翦。中间两个是赵国人,两边的是秦国人。位居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又是怎么把老命赌丢了呢?史书上对此有详尽记载。长平之战的胜利让白起生出一举灭赵的雄心,但受过赵国贿赂的范雎却因私废公,坚持撤军。由此,将相失和,矛盾愈演愈烈。秦王的意图本是和白起一致的,也是想一举灭赵,要不是范雎中间插一杠子,也许早就完成了灭赵大计。所以,尽管在范雎的鼓动下撤了军,秦王的手心还是痒痒的。因此,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8年,秦军再次攻入赵国。这次的秦军统帅是谁呢?大将王陵。为什么没让白起去呢?《格格春秋》上说,不是不让他去,是他坚辞不受。秦王点名派将指定白起挂帅,但白起就是不接这个帅印。他说:赵国这地方算是攻不得了,我们去打它路太远,而东方诸侯想支援它只需一天就能赶到,我看这次无法取胜!白起还有个更好的理由:重病在身,不能赴命!结果,还真让白起说对了,王陵不但没把赵国拿下来,还损失了4万多人。秦王急眼了,再次责令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还是那条理由:重病在身,不能赴命!秦王没办法,改换王齕替代王陵挂帅。可是,这时的战争形势对秦军更加不利,楚国的春申君和魏国的信陵君率几十万援军赶到赵国参战,秦军全线溃败,战线被迫后撤几百里。白起这回更有话说了:我说伐赵不行他们非要去,这下该认头了吧?要听我的话哪会有今天?据《格格春秋》记载,此话传到秦王耳朵里,秦王暴怒异常,对范雎下了死命令:老范,你去告诉白起,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必须挂帅出征!范雎明知去也白去,但既然老总说了,不去又不行,只好硬着头皮进了白起家门。白起见了范雎,气儿更不打一处来了:当初要不是你从中作梗,我老白早就把赵国灭了!怀着这样的心态,白起又怎会把面子给了范雎?范雎碰了一鼻子灰,心里也给白起较上了劲,回复秦王时就添油加醋的说了白起许多坏话。这下,秦王对白起彻底失望了,立即罢免了他的所有职务,举家赶出京城。范雎又说:我看白起眼里含着怨气,让他这么走了,往后他还会做什么对国家有利的事吗?这句话判了白起的死刑,秦王终于下令:带上我的宝剑,赐白起自尽!

《格格春秋》上说,秦王派出的执刑官在杜邮追上了被赶出京师的白起,杜邮这个地方在今天的陕西咸阳东北。听完秦王诏令,战功赫赫的白起老泪纵横,到现在才明白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不错,他的病是假的!他一直坚信秦王不会把他怎么样,也不曾想过被赶出京城,更不曾想过被赐自刎。但是,这一切都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一切都晚了!这时,他终于明白自己已经铸成大错。但这大错又是什么?是屡次抗命还是杀人过多?再有就是居功自傲?

公元前25711月,一代名将白起死于秦王所赐的剑下。也许他想过很多秦王让他死的理由,但却始终不曾猜到秦王的真实动机。《格格春秋》上说,秦王之所以不让白起活下去,一是不想留一个无法驾驭的名将,二是因为白起杀山东各国人太多,处死他好缓解一下他们对秦国的仇恨。

啊!白起思过,功在何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