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ywood·幕后|《坚不可摧》背后的顶级制作团队大揭秘

标签:
娱乐 |
By Bill Desowitz
安吉丽娜•朱莉这次召集了一支顶级的队伍,并让他们完成了至今以来最好的一份作品——《坚不可摧》。
《坚不可摧》讲述了一个奥林匹克运动员出身的炮弹手路易斯•赞贝里尼(Louis Zamperini)在内心的光明面和黑暗面之间挣扎的故事。观众看着他学会如何被认可并达到心灵上的一个新境界。这一段离奇而真实的生存游戏是一种人生的矛盾——既悲惨却又很美——而第二次指导电影的朱莉希望能将这种矛盾用画面、声音和音乐表现出来。
在采访过摄像导演罗杰•迪金斯(Roger Deakins)之后,我知道了更多幕后的制作故事。不仅来源于罗杰,还有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音效团队以及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们。
制作电影的关键在于观察的角度。“我的目标是让观众能和路易斯感觉到一样的场景和氛围。”美术指导赫特曼(Hutman)说,“比如说当他坐着筏子漂流了47天终于在夸贾林环礁靠岸了以后,有两种感情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是在异国的陌生感,这是一个他所见过最可怕也最不熟悉的地方,另外一种是幽闭恐惧症。在那一段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里,他待的屋子只有一间棺材那么大。”
保证逼真性也同样重要。“大森战俘营(一个脏兮兮的木头房子)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单调的地方。劳拉(Laura)(《坚不可摧》的原著作者)把那里形容为月球的表面。这是东京湾中的一个人造岛。安吉(安吉丽娜•朱莉)对那里有清晰而强烈的视觉要求,尤其是一开始的色调。在大森,尘土、木头、军服以及人是互相映衬着的。而在直江津则刚好相反,色彩的反差非常大。身上覆盖着煤渣的黑人在石头、金属以及雪地中行动——这里黑与白的反差让人像来到了世界的尽头。”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大森战俘营位于布里斯班城外,建于河上原有的一座堡垒遗址上。建筑起高达10英尺的墙壁,竹桩,以及兵营之后,这里就变成了一座监狱。“与世隔绝”这个词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真实的直江津是由一座废弃的盐厂随便改造一下建成的,从那里可以俯瞰日本的西海岸。在海岸上,囚犯们需要把煤背到那里卸下来补充战争所需的燃料。“从劳拉对那个位置的描述里,她谈到了悬崖上的那些工厂”赫特曼继续道,“我们是在鹦鹉岛拍摄的,在悉尼港的中间有一个海军的船坞,除此以外到处都是悬崖峭壁。”
“当我们来到澳大利亚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电影场面需要的所有东西,除了一座体育馆。为了呈现奥运会的场面,我们找到了一间现代化的有橡胶跑道的体育场,然后在跑道上铺上类似当时的煤渣跑道一样的材料,还在周围建了一栋八英尺高的石头墙,这样,它的比例就能和柏林奥林匹克体育馆一样了。而墙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后期制作的。”
朱莉用色是很靠直觉的。在为奥运会准备服装时,服装设计师弗格里(Frogley)曾经在得到奥斯卡最佳服装奖的《火之战车》中担任服装助理,因此,她学会了不少如何在制作队服上“造假”的招数。她买来了便宜的运动鞋和裤子,然后搭配非常鲜艳的运动服上装。很多日本队的队服都是由波兰制作的,而其他服装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和墨西哥。
“安吉丽娜希望看到18套不同的队服,这样她可以从中选出9套她喜欢的。”弗格里解释道,“她喜欢棕色和蓝色,我们制作了20套给15个人穿。她对色彩的记忆力非常好,而红色对她来说是最具有敌意和侵略性的颜色,正好代表当时的日本和纳粹。”
“队服上有意加入了一些图案让它看起来更随意,但必要的规则还是需要遵守。我们没有按照当时的日本队服进行设计,因为朱莉希望他们比真实里的人更阴暗一些。我非常喜欢那些并不完全真实的东西。而路易斯的校服是由她母亲亲手缝制的,我们也把颜色加深了些来体现这些衣服的年代感。”
B-24轰炸机是片子的“主角”,但关于这架飞机的记录却非常少。它在投下炸弹后就会迅速离开。和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不同,B-24并不是用于战斗的。混音总监苏利文(Sullivan)四处搜索,终于在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各找到了一架B-24。在范奈斯,这架叫做“巫术”的飞机完全根据真实重新装修后,录音组花了整整一天才把飞机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拍摄下来。
“他们允许我们先开启引擎然后再关掉,因为我们需要真实情况下当氧气和燃油管混合到一起时的引擎熄火声。”苏利文说,“我还拍摄了高射炮,日本人当时用它们进行防空射击,这些高射炮会发出非常刺耳难听的声音,因为它们在发射炮弹的时候,其他的材料会溅落到飞机上。而这也是那个在路易斯的飞机上开了好几个洞的元凶。”
两位音效编辑都曾经参与过许多好莱坞大片的制作。参与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斯奎尔一直陪伴着《坚不可摧》,另一位编辑,戈登堡(《逃离德黑兰》的音效编辑,得过奥斯卡)则在电影前半部分要进行微调时才进组,关键的漂流戏就出自他手。
“很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忠于路易斯所经历的一切以及劳拉的书。”斯奎尔强调道,“这部电影里包含了大量的暴力,但我们不想让观众在观看中经历相同的暴力。有一些场景我们必须反复拍摄好几次,并且接受观众的反馈。公司希望这是一部PG-13级的电影。暴力并不是电影的主题,而是路易斯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坚韧。”
朱莉虽然拍摄了路易斯在柏林奥运会期间与希特勒那次尴尬的握手,但这一幕最后并没有出现在电影里。“这一幕并不是必要的,而且这也算不上一场精彩的戏。”斯奎尔补充道。“杰克(路易斯饰演者杰克•奥康奈尔)的表演非常多样化,很多画面很精彩以至于在我看到样片时相当的惊讶。在平板支撑那一场戏里,他那一声大吼并不是安排好的,而是他的即兴表演。”
戈登堡则是在粗剪之后才加入。“让我感到惊讶的就是,这是一部超级精美的电影,演员的演技非常、非常好。”戈登堡回忆到,“整部影片最震撼的部分从大森战俘营开始。整部电影真的很长但精华就在这一段。我们花了最多时间处理的就是木筏漂流那部分,我们想让观众相信这些人在海上待了47天——他们却感觉不到已经过了47天。你需要那种荒凉感和绝望感,但你不能让观众被这种感觉缠住,而是要尽可能的鼓动他们的情绪。”
最后,为《坚不可摧》制作配乐的是法国作曲家亚历山大•德斯普拉(Alexandre Desplat),他减慢了音乐的节奏,听起来就像是亚洲电影惯用的那些配乐。“在大银幕上呈现的这些元素就是路易斯信念的呈现以及他活下去的理由。”德斯普拉说,“音乐能让他的精神像水蒸气一样环绕在他身边。我们的管弦乐队规模很大但音乐是收敛的,因此不需要太多音乐上的爆发,我们就能感受到管弦乐队的威力。”
作曲家们试着将女声的合唱与一个童声独唱混合在一起。“我不太确定大家都听过这样的效果,非常的好。当经典的女高音唱段出现后,最后的一个声部是由一个少年唱出来的。他的声音非常的纯净,就像是敲击着一块小小的水晶。”
德斯普拉别出心裁地创作了这一段缓慢并且极少出现的主旋律,“选择哪种乐器,音乐进入和停止的方式都非常重要,它们让旋律彼此联系或者互相分离。”
德斯普拉和路易斯本人见过一面来得到作曲的灵感。“当每天的跑步训练结束,别的跑者都在洗澡的时候,他会留下然后在体育馆的楼梯上来回跑直到他没力气继续。这也是为什么在其他人都累了的时候他能坚持到终点。我们还谈到他在木筏上时听到的,天空中传来的歌声。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会以一段合唱开场。我们是在天上,云层里,与飞机在一起。”
【Via:Thompson on Hollywoo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我在好莱坞】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我在好莱坞】及原作者和译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好莱坞
【微信号:wozaihaolaiwu】
你不在好莱坞,我在。
人不在好莱坞,镜头在。
提供最有价值的好莱坞资讯
一手资讯,热辣点评,大牌专访,行业干货。
从此不当时差党,一样成为好莱坞达人!
扫扫二维码,轻松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