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澳珠随记(二)香港篇

标签:
旅游图片 |
分类: 旅游随笔 |
11月13日,我们开始了港澳游。方案是第一天跟团游香港,第二天在香港自由行,第三天去澳门,继续跟团,当日住在澳门。我们这样的选择出于“都是老年人”:第一天跟团,可以省心;第二天自由行,可以稍稍深入。我们是同深圳一家旅行社签订的合同,合同包括这三天所有行程。后来发现这家旅行社只是一个中介,他们的“导游”只负责在莲塘口岸把60位游客交给一个香港的“一日游”团队就完事了;这样某些合同细节就难免会落空。
莲塘口岸是一个新开通的赴港口岸,离南山科技园有一小时地铁路程,我们7点出发,以便8点30分赶到。结果到了那里等到9点,团队才集合完毕。出关,入关,接着就在停车场等车。许多后来的团队都“后来居上”,急性的朋友开始抱怨,导游说,旅游车进停车场得排队。
导游是一位五十来岁的女子,自称“阿秀”,说是二十几年前从韶关那里把自己嫁过来的,在她的自我介绍中,车子终于出发了,这时10点20分左右。
旅程与九年前差不多:黄大仙祠、星光大道、西九文化区艺术公园、午餐、尖沙咀海港城附近逗留、游维多利亚港、乘天星小轮去对岸,然后参观金紫荆广场,上太平山。晚上是自费夜游,欣赏维多利亚港夜景。
在这些景点中,可以说一说的,一是“黄大仙祠”。这是一座道观,黄大仙以行医济世为怀,并“有求必应”,所以在岭南,在香港富有盛名。
二是维多利亚港,她是香港的地标性景点,可惜天气仍然不佳,雾蒙蒙的。自然拍了不少照片,我特别关注对岸的“中银大厦”和“招商局”。我们在那里坐了“天星小轮”去对岸,就像在上海外滩游客坐渡船去陆家嘴一样。然后就去金紫荆广场,与那座“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合影留念。
三是“尖沙咀海港附近逗留”,这是一个坑,其实就是在一家商铺里购物。这家商铺在二楼,由手表、首饰、中药、巧克力四个区域组成,走了一圈,许多人打开了淘宝对比之后就下楼,在街边歇息。有游客,在楼上看了货,走到楼下换个店买,价格便宜了一半。
四是“天平山顶”,在上山过程中,导游忙个不停地介绍,哪里是明星住宅,哪里是大佬的房产,让游客左顾右盼。山顶广场比2014年去的时候建得好,这时阳光终于露脸,夕阳下让我拍到了灿烂的维多利亚港湾。
下山,就是夜游维多利亚港。自费,150元一人。因为我们中间有第一次来香港的,所以也报名参加了。夜晚的海港,灯火阑珊,不能与上海外滩相比。偶有灯光秀,似是天鹅舞。
结束夜游,导游说不能送我们去酒店,他们回深圳不顺路。她介绍,不远的地方可坐地铁。这样,我们就拉着行李坐地铁去旅馆。车到“金钟”站转车,刚到月台就有一列车到了,我们急急上了车。突然发现这车厢结构变成了“城际列车”的式样,位置宽敞,抬头一看是“头等车厢”。刚坐下,对面一位女士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提醒说,你们坐错了,会被罚款五百,赶紧换。于是急急向前,按按钮,打开过道车门,换一节。转眼“旺角东”到了,又怎么去“维景酒店”,遇到一位年轻人,比划着让我们去坐“小巴士”。小巴士载着我们到了酒店,一问这里是“旺角”维景酒店,我们预定的是“九龙”。于是,酒店服务员,一辆辆的为我们拦出租车,起步27,每个行李加6元,十个人分三辆,花了近150元到了“九龙维景酒店”。时间应是夜里11点多了,好在有惊无险。
第二天,我们在旺角、油麻地转悠,看到了居民早上送孩子上幼稚园,尝了粤式的早餐,原来39元一碗的米线,还配着吐司、煎蛋和红肠,够饱。经过了广华医院,看到了不少教会办的学堂,到了一个水果市场去采购。这水果市场好像上海已经拆除的铜川路水果批发市场,零售的水果论个卖,价格不菲。有同伴买了莲雾,40元5个,挺新鲜。
过了中午,就盘算去下一个酒店:荃湾丽丝酒店。打车去地铁站,然后坐荃湾线到葵兴,再乘小巴士,就到了。这个酒店的房间太袖珍了,连一个凳子都没有,只能洗澡和睡觉。但这去澳门旅游团的集合点,必须住。当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图片,一位在加拿大的朋友留言说,荃湾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完全是农村,他们这些孩子被唤作“乡下仔”。不过现在没有一点农村的影子了,有同伴上街吃夜宵,虾肉云吞比九龙便宜哦。
黄大仙祠
前九广铁路钟楼附近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