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悟
论
------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孟
勇
地球上自从出现了人类和文明,每个人都是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只不过它们的大小有天壤之别,正是这种天壤之别使有的人活成了“天选之子”,有的人活成了“草木之人”------使命的差别体现在个体身上就是命运,即:人作为物质本身,一生“从生到死”(从有到无)都注定要生存(存在)在各种客观的现实的物质条件的限制之中,当人可以冲破某些条件的限制时,从集体视角就表达为他的使命;当人无法冲破某些条件的限制时,从个人视角就表达为他的命运。所以说白了,使命就是人与人之间事成的差别,命运就是人与人之间活着的差别,而所有人都要活在命运中,直到死亡将它彻底消除,化作无差别的尘土。命运和死亡的概念只存在于人类世界:命运的存在让人生有了意义的可能性,死亡的存在让生命有了价值的可能性,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物质是分三个层次的”:人性表达为本我,命运表达为自我,使命表达为超我。由于人的一生注定只能在人类世界而不是在动物世界中度过的,所以,人一生注定要在这三个“我”之间不停地跳来跳去,以获得内心的平衡,而不可能只有一个动物的“本我”。人的觉悟,即对自己的认识,正是在这三个“我”之间的内心平衡与对外部世界的学习(包括实践)和思考中慢慢获得的。
古董是越老越值钱,人体永远是越老越废物-----人的生命本身是无法保值和增值的,能为人的生命注入价值的只有人的精神价值,人的精神价值又是由人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来的,而人的精神世界又只能通过学习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是学习让生命有了价值,是学习让生存有了人生,是学习让人类成为了“人类”。因为“辛苦觅食,建立家庭,生儿育女”-----这是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鼠都会做的事。人类如果仅仅只是象动物一样活着,那么人类的生命价值和动物的生命价值在本质上将毫无区别。这里所说的“生命价值”是指哲学和精神上的价值,与法律和人权上所讲的“生命无价”和“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里的“生命价值”是两码事。
由于人是物质,所以人会生老病死,由于人有思想,所以人有生命价值。造物主之所以赋予人类如此发达的大脑,是为了让人来到这个世界后,以人类的身份站起来仰望星空、学习知识、思索真理的,可不是以动物的姿态趴下去与同类和其他动物争一口吃的。人的生命价值的获得应该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养育思想,即:在持之以恒的终生学习中,肉体越来越衰弱,思想却越来越强大。而当一个人“尘归尘,土归土”-----肉体消失得干干净净,但他的思想却能长留人间,象一座伫立在暴风雨中的灯塔,引导着人类文明的航船在茫茫夜海中前进,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永垂不朽的伟人-----但这并不是觉悟者所主观追求的!在我这里,一个真正的觉悟者永远只是“自觉”而非“觉他”,因为“他人即地狱”,他人和人群只会让人迷失自我。更因为人只有自学、自思才可能自觉,而不可能代替他人去学去思的。换句话说,人只能在精神煎熬的痛苦中自我启蒙和自我觉悟。因此,群众只能被洗脑成愚民,而愚民是无法反向启蒙的。
人生的意义是无法确定的,但人生的价值是可以确定的------因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对活着的看法,所以,人生的意义是纯“个人化”和“主观性”的,只取决于每个人的自我感受,即:只要他自己觉得这样的活法很精彩有意义,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任何第三方都没有资格对他的人生意义进行判断,更没有权力替他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在一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的前提下,他为自己所选择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但是,有意义的人生不等于是有价值的人生。如上所述,如果一个人只追求感官和欲望而不学习和思考,那么他就必然就是个愚昧的人,而愚昧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因为他一生都在用人的脑子去思考动物的脑子思考的事物,这就等于是把上帝赋予自己的这个高级智能生命降格为动物的低级本能生命。
人和动物并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是因为人眼中的世界和动物眼中的世界并不是同一个世界。造成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位于人眼后的人脑进化出了理性而动物的脑子没有这个能力。理性使得人类的眼睛象X光机那样有能力看透世界的混沌和表象而直达世界的秩序和本质。但是,人类的理性必须要通过长期的艰苦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开发与运用,才能让人类实现这种能力。否则,理性的拥有就会成为“聋子的耳朵”而毫无意义了。因此在这一点上:“文盲天生就是愚民,而愚民不一定是文盲”。是理性的拥有才使人类有可能认识真理。真理对人生而言是觉悟,对世界而言是本质,人总是通过认识世界的本质来获得人生的觉悟的------人是很难觉悟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混到死也就懂个“人情世故”,因为他们既没时间学习,更不愿意学习。而“人情世故”只是物质利益,无关精神层次,更不是人生智慧和觉悟,是最低级的层次-----“物质是分层次”的:思考只有建立在学习的成果上才有价值,否则再高的智商也只能“高射炮打蚊子”。人类理性是可以让人生活在动物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的,并且,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多高,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有多大。
没有意义的人生就是随波逐流无法选择的人生,就是被完全体制化和彻底社会化的“工具人”的一生。“工具人”的本质就是奴隶。在一个人吃人的丛林社会中,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人生”而只有“畜生”-----食物链上层的人是“肉食动物”,食物链底层的人是“草食动物”。不管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所有的“动物”一生都在这条食物链上挣扎生存。等级制度和专制权力的客观存在,使得社会永远在把人异化成非人化的“工具人”。而当人在这种设置下,唯一的智慧就只剩下“生存智慧”:怎么吃人和避免被别人吃,这种“生存智慧”在“肉食动物”那里是“权谋”,在“草食动物”那里是“世故”。
“物质是分三个层次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由低到高也可以分为三层:没有意义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和有意义又有价值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必须要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而“有价值的人生”必须要在“有意义的人生”基础上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得到。我这里要指出的是:“有价值的人生”与“有意义的人生”一样,都是纯“个人化”和“主观性”的,即:其价值仅仅只针对个人而言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方向是指向个人内心的,只是完全作为人的使命。其性质类似于那些自甘清贫的修行者:我只要自己悟道了就行了,世人理解不理解和我无关。无所谓被社会承认与否,更无所谓对社会的贡献与否。因为人是为自己活着的------至少首先是为自己活着的。当人开始为“别人”活着时,不管这个“别人”是具体的个体生命,还是抽象的集体概念,人都将失去“自我”而沦为“他人”的奴隶。
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由于人从生到死必须终生生存在具有特定种族文化的社会人群中,所以这个“枷锁”首先和主要指的就是体制(就是人类作为“社会人”受制于社会的奴役程度,类似于生产关系),其次才是科技(就是人类作为“自然人”受制于自然的奴役程度,类似于生产力),自由是人生能够得以存在的前提,因为没有自由,人就只能是奴隶,而奴隶是没有人生的,不管其在物质上是一贫如洗还是富可敌国。所以,文明的进步就是人类争取自由的脚步。而人类争取自由的第一步,就是要争取精神的自由,只有自己首先是个“自由人”才可能想到为自己争取现实中的自由,即:只有具有自由意识的人,才可能逃离和反抗专制统治(不管是来自社会的还是来自家庭的);只有具有自由意志的种族,才可能建立和维护一个民主国家。否则,一个离开监狱就不知道该怎么活的人,即使把他放出去,他也会主动自己给自己造一座监狱的。而要想获得自觉的自由精神而不是本能的自由意识,只有通过学习到达理性认识的高度!
每个人的一生都生活在无数次的运气当中。但是,剔除各种完全无法预测也无法抗拒的飞来横祸之类的意外(宿命),唯一能够预测并且对人生具有主宰性质的最大的命运就是投胎-----糟糕的投胎就是投胎在一个愚昧的家庭,父母都是野蛮的愚民-----这会导致悲惨的命运:如果你不肯学习或者完全没有学习的条件,那么你就注定只能随波逐流地被原生家庭和阶级社会所主宰、奴役和塑造,彻底沦为“环境动物”,你的所谓“成大成人”也注定只能是浑浑噩噩地在不知不觉间完全复制父母愚昧、野蛮、麻木、痛苦、艰辛、贫困、多难、无聊、枯燥、卑贱、猥琐和黑暗的一生,别无选择-----正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和张天翼笔下的“包国维”。而如果你肯努力学习并且也有优越的学习条件,那么文明和觉悟就可能相继而至,你就必然要无可奈何和无法选择地看透和面对双亲的愚昧和野蛮,并且由此产生巨大隔阂、对抗与分裂。由此伴随而来的痛苦、厌恶和憎恨的情绪,会越来越冲淡亲情,毁灭家庭。因为文明和野蛮是无法调和的,觉悟与愚昧是无法沟通的。
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是一定要走过一段漫长而黑暗的混沌懵懂时期(童年+青少年),除了孤儿院里的孤儿和流浪儿,绝大多数人的,都是需要在家庭中度过的,如果把人的这段混沌懵懂的时期的物质和精神比作一团无形的泥巴,那么将它首先揉捏成型的就是父母的双手。因此,中国人对此有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拉贡纳特从自己干了一辈子法官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两句名言:“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他在抛弃了待产的妻子,导致儿子沦为私生子后,他的儿子在肮脏、下流、野蛮、愚昧、充满暴力和罪恶的贫民窟里,终于成长为一个贼,完美地验证了他的这两句话。原生家庭的好坏和父母素质的优劣,对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和命运而言,都是具有方向性和决定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