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剧照
尊敬的管理员:您好!这是篇从头到尾都只是在聊《水浒》的学术类文章,可能是前面选得插图选得不好,具有某种“刺激性”,也可能是倒数第二段的结尾处有“个别字句”不好,所以被您删除了,所以现在我不但重新换了个插图,而且还修改了那“个别字句”,如果还是不行,那就算了。感谢您的审核和支持!祝好!
在我看来,《水浒传》中唯一的智者,既不是“自幼曾攻经史”的深谙体制游戏规则的宋江,也不是什么学富五车的“智多星”吴用,也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柴大官人”,更不是鲁达、武松、林冲这类军汉武夫。而是一个大字不识、完全没有被体制驯服和社会开化的“野蛮人”李逵。因为整个梁山集团108人中,谁也没有李逵对大宋社会看得明白、看得深刻、看得透彻。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李逵肯定不是什么君子,但他却是个典型的“敏于行而纳于言”的行动派:他平时人狠话不多,但只要他开口,几乎句句都不管不顾直戳问题的核心和本质,让你不想拍案喝彩都不行。他最饱含智慧的两句名言分别是:
1、“‘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
当体制内“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柴大官人”,在面对自家的合法房产遭到高廉小舅子殷天锡完全只是依仗权力,甚至连个借口都懒得找,赤裸裸地抢夺和强占时,“柴大官人”还是力主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权”。也就是说在柴进的脑子里,大宋还是一个有法律的地方,还是一个可以讲道理的地方。而李逵这句话却无比简单、无比透彻、无比深刻地指明这个社会是个权力社会,而权力社会在权力面前是没有法律的,即: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权力,你就可以做到在社会上横行不法,肆意犯罪,却无人能管和无人敢管而逍遥法外。电视剧《水浒传》里高俅的台词对此解释得很到位:“要想不受气,就得做那种打死人,又不吃官司的人”。
2、“我只是前打后商量”。
李逵这句话是紧跟在“‘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之后说的,二者在逻辑上是无比正确的前后因果关系,同样再次补充指明了这个社会是个权力社会,而权力社会就是不认道理只认权力的流氓社会。这里:“权力即暴力”------对于高俅、高廉这样的政府官员,拥有的是国家暴力(军队+警察);对于李逵这样的社会强人,拥有的是个人暴力(拳头+板斧)。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正因为李逵早就看透了这个“人吃人”的专制社会的本相,所以他做事从来都是直接了当先把你打服,然后再向你提要求,从来不会扯什么“先礼后兵”之类没用的玩意,更不可能做只会在权力面前下跪哀告的顺民。
这就是为何世世代代无数中国读者,人人都知道李逵的残暴,但是又几乎人人都喜欢他的社会原因------在一个完全没有法律的食物链丛林社会,李逵再残暴,也没有专制权力可怕。
------孟
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