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9-05-28 09:55:08)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实践的研究》

结题报告

 

众所周知,幼儿天性好动,而游戏活动又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两年来我们开始进行区域活动的教学尝试,因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游戏时消除了对幼儿园的焦虑,同时孩子们对区域活动也很感兴趣,对各种游戏的材料有欲望进行尝试。但是,每次区域活动时,班级里就象一个热闹的“菜市场”,孩子们各自在喜欢的区域内玩,材料乱放,但是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哭闹争吵的现象,这时候教师的言语只是外部强化,没有任何效果。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区域活动呢?

一、区域的建构

    一般说来,班级设置哪些区域要根据班级的空间大小来决定,一个班最多开设四个区域,各年级开设常规区域有:小班:娃娃家、涂鸦区、玩具区、生活区等;中班:美工区、角色游戏区、建构区、图书角、玩具区等;大班:美工区、益智区、图书角、语言区、数学区、建构区、科学区等。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数学区 :几何形体类、分类、排序类、度量类。

科学区 :实验材料类、观察工具类、交电材料类、五金工具类、容器类、量具类。

美工区 :绘画类、纸工类、泥塑类、玩具制作类、编织类。

音乐区 :乐器类、道具类、声像类、图谱。

益智区 :组合类、棋类、拼图类、迷宫。

角色游戏区: 电器类、服装类、道具类、厨具类、家具类。

建构区: 积木类、积塑类、纸盒类、各种废旧材料。

区域材料不是越丰富越好,而是要有可操作性,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如何辨别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合适、正确:幼儿可以自己任选活动材料进入区域活动幼儿可以马上创意的使用材料幼儿能长久进行一段时间游戏中幼儿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区域材料的摆放

    区域柜里的玩具、学具多种多样,要做到按规律摆放,让孩子自主收拾、整理物品,老师就必需做大量的工作。运用“有效标示法”,让所有的物品都有自己的标签和位置,不但可以减轻老师的压力,还可以帮助孩子明白东西从哪里拿来要放回哪里去,以此提高有序取放物品的能力。首先给每一个物品写上名字或配上标记,并在摆放的位置贴有相应的标记。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可用实物照片或图片、图形、颜色等作为标记;中、大班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强,使用汉字做标示,还可以请孩子自己设计标记图。这样,幼儿每次玩完玩具或操作完学具以后,就能够按玩具上的标志寻找相应的橱子进行摆放。其次,放材料的容器大小、颜色要统一,并且准备的材料最好不要超出容器外。最后,我们为防止幼儿在摆放玩具或学具时会有凌乱现象,我们还在每个橱子上贴了置放线,让孩子沿线摆放,这样,既规范了学具的位置,也便于幼儿收拾和检查,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四、区域活动的规则制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入区前常规的培养是区域活动开展是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活动区,为了避免有的区域里出现拥挤或冷清等现象,老师们就用进区卡来确定本区域孩子的人数。让孩子有序进区活动,培养孩子的有序意识。在制定班级常规的时候,请孩子一起参与,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好奇心极强,喜欢参与探索性的活动,不喜欢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在这个时期,我们老师就成为了一个观察者和协助者,鼓励孩子自己去想,去讨论,去尝试,师幼共同建立班级常规,帮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由于自己参与建立,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和遵守这些规则。如孩子进行区域活动时,声音太大影响了别人、用完的材料没有放回原处等,老师在进行区域活动评价时和孩子展开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最后经过讨论制定出每个区域的活动规则,并邀请幼儿自己用绘画的方式配上图示,展示在各区域的橱子或墙面上,既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又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

    五、区域活动的流程

    首先:逐一开放。区域的开放要逐个开始,起先老师不必着急,帮助幼儿对区域了解,尤其是小班的幼儿独立性、自主性都较差,所以在组织活动时,要带领逐个进入活动区,帮助认识区域的名称、内容、材料,可以进几个人,看什么标示可以帮助理解等,要采用逐步开放的方法进行。教师还要做几个示范,帮助掌握玩法,从而使对区域活动有兴趣,从而愿意去玩;教师还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区域规则来让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更加有序进行,还可将部分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帮助幼儿更好的建立区域秩序感。

其次,做计划。区域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先与幼儿集体讨论今天的活动任务及要完成的目标,自己想进哪个区域,玩什么等等,可提前做好计划。计划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

    再次,幼儿操作。在幼儿操作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对其产生的困惑和难点及时指引,对幼儿能很快达成目标要及时指导提升。

    最后,回忆与整理。随着固定音乐的响起,幼儿自主的收拾整理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成品放在展览架上。然后相互说说自己是否遵守了区域规则,幼儿的区域规则意识不能只凭教师语言、物质奖励等外部手段来强化,更为有效的是通过环境创设,让幼儿在环境中了解、体验和接纳规则,真正将规则转化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没有遵守的小朋友我们怎样一起帮他改正,当然还有说说亮点,比如哪位小朋友作品完成得比较好,和老师的不一样等等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我心目中,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并有其独特的个体发展模式和发展进程,在教学中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地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已成为我的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幼儿教育,愿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2019年5月2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