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
本次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已进行到了第三阶段的研究,在这次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前面两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研讨,力求有所改进,有所突破。现将本学期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一、以新课程为依托,围绕主题设计区域。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指导用书》,领会每个主题目标要求、各领域各年龄段的目标等,对原有的区域活动表进行了调整,重点将区域活动的设计安排放在目标内容上,要求每个区域的设计必须紧扣主题进行。我们删除“活动区”这一栏,是因为有好多区域活动的内容不仅限于某个领域,更多的是多个领域的整合,如“温暖的冬天”这个区域活动,要求幼儿能根据标示牌串制各种烧烤和点心,这个活动将数学、美工、角色游戏整合在一起,仅定位于某一活动既然有所偏颇。
我们利用好每月一次的现场观摩,抓住教师的视线,紧密围绕主题活动的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进行现场观摩、交流、反思与调整。在讨论过程中,对于能力强的研究者,他们能大胆地将心中的疑惑提出来,对他人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与建议,一些能力弱的教师也能虚心的倾听与记录,回到班级赶快改正或增添。
二、多通道学习培训,增强教师的自我研究能力。
文献研究是提高教师自我研究能力的一个途径,我们每半个月就进行一次有目的地文献研究学习,要求每位教师都去找一篇值得大家讨论交流的文章,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进行备课、讲课,在自我参与讲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会十分注意收集整理一些有用的理论书籍与论文,会摘抄一些有用的文字,会将自己学到的、感受到的与大家分享。
参观优秀园所的区域创设也是其中的途径之一,在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参观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环境布置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关注教师的有效指导。
从创设活动区到全面开放活动区,从幼儿无目的玩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由交往都离不开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调控。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因此,我们进行检查与指导时,特别关注教师的指导策略,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或者说是课程)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1、观察先行,教师的介入要适时。
适时指何时介入。从实录和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例:动手区中黄澜小朋友的提议被小朋友们否定时;(4)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
2、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如饲养区里,小朋友正围着一条死了的金鱼,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教师立刻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但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金鱼死亡的原因,而上让幼儿去观察鱼缸里的水,比较活金鱼与死金鱼的不同点,让幼儿在讨论中寻找答案,然而大家还是未能最终肯定,这时教师就找来有关图片与录像资料,让孩子们进行学习,这下孩子才知道原来金鱼是因为吃得太多了。这一小小的事件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金鱼的生活习性,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讨论、查找资料与判断。
3、利用同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
在活动中,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团队精神。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先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与此同时,还发展了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相互协调节,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作为教师,若能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甚至向幼儿学习,将自己置于幼儿的伙伴地位,而不是居高临下,那么那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探究、积极表达创造的美好情景将自然呈现。因此,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般都采用平等的讨论方式进行指导。
四、多种形式的记录,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它可以促进孩子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等奠定基础。记录是隐性的教师,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本学期的记录工作中,我们强调记录的及时性、多样性和有效性。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活动记录,如:音像资料:面对二十多个指导对象,教师在深入指导重点区域时,面对一些非重点区域,教师就采用录音的方式,如在语言区放置一个录音机,将孩子的朗读录下来,通过播放录音机中的磁带,就可以了解到某个小朋友的讲述情况。如要连续观察某个孩子,教师就请家长志愿者用录像带将这个孩子的整个活动过程摄录下来,帮助观察与分析。
文字图画:每位孩子提供一本记录本,让孩子在活动后进行记录,要求记录活动日期、活动内容、活动心情等。教师也准备了一个即时记录本,随时记录下各个区域活动的情况,如每个区域活动的人次数,活动的情况,这些记录都是零散的,个性化的。
五、下阶段研究方向:
1.
进一步关注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尤其是怎么平等的与幼儿共同参与讨论、如何激发幼儿进行互相学习。
2.
记录工作要持久地开展下去,关注记录的有效性。
3.
解决区域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使每一个区域里的孩子都能快乐的活动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