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争”与“不争”间显风流
(2019-05-24 19:45:42)
标签:
2019阅读与写作必修四 |
分类: 教材作文 |
阅读与写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争”与“不争”间显风流
【习作一】
“争”与“不争”间显风流
——品评战国人物蔺相如
他是这样一个人,在赵国“无可报秦者”时挺身而出,带着和氏璧踏上西去的路。
明知秦王无心以城换璧,蔺相如站在秦殿上,抱着和氏璧,“倚柱,怒发上冲冠”,誓要与璧玉俱碎于柱。他争,争的是他赵国的利益。他孤身一人,没有武器利刃,唯一性命而已,于是他宁可以头撞柱来争得赵国的尊严。
秦王退让了,等五天后再次在朝堂上见蔺相如时,相如更坦荡了,他不必再担心和氏璧的安危,他请罪用汤镬之刑,是认定了秦国杀了他也不会有任何好处。果然,他平安归赵。
这次蔺相如与秦王的交锋,虽然各自没有损失,却终究是蔺相如更胜一筹。以弱势挑战强权,不费一兵一卒保全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他的才能和胆识都是无双的。
渑池相会,秦王有意折辱赵王,让他奏瑟,赵王畏惧秦王,就鼓瑟。蔺相如又一次站出来,以命相搏,使得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他这一争保全了赵国的国格和尊严,也使他在人格上更加高大起来。秦国畏惧在边境上待命的廉颇,最终不敢与蔺相如相争了,就这样,秦王又一次败于蔺相如的勇气和胆识之下。
史官记录了蔺相如的两次相“争”,写尽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果敢过人的姿态,彰显了他的铮铮傲骨,但这还不是全部的他。
廉颇以战功位列上卿,蔺相如以才智和语言才能拜为上卿,等级还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处处与蔺相如相争。蔺相如却处处避让,不想和廉颇争论,十分退却,以至于门客质问“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连平常人都会感到羞耻,何况相如还是上卿呢。蔺相如不争,并不是害怕廉颇,他连秦王都不怕,何况是一介将军呢?他怕的是与廉颇不合,使赵国处于危机之中。
这是蔺相如的大度,他的人格高度由此再次提升。他不争,却得到廉颇对他的尊重和国家的安全。
他争,争的是国家利益,为的是赵国;他不争,也是为了赵国利益,却可以放弃一时的名誉。在争与不争间,尽显风流。
【习作二】
“争”与“不争”间显风流
——品评战国人物蔺相如
当赵国面临秦国威摄,要交出稀世珍宝和氏壁时,蔺相如则以自己过人的胆识,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争回了和氏壁。
当战功赫赫的武将廉颇,因不服气处处与他作对时,蔺相如却“不争”,于是便有了“将相和”的美谈。
蔺相如是赵国人,并且只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可他却能够在赵国面临强敌秦国,所有人都拿不出主意时挺身而出,为赵王出谋划策,并且前赴咸阳,挫败了秦国骗取国宝“和氏璧”的阴谋,完璧归赵。国难当头,他能够临危不惧,凭自己的机智争回国宝,这不正体现了他“全凭肝胆固金汤,豪气真堪慑虎狼”。他不辱使命,才成为了上大夫。
而后来,秦国攻下赵国石城,杀了两万人,却想同赵王和好。是蔺相如陪同胆怯的赵王赴秦的渑池之会,勇敢地与秦王相抗,争回了国家的尊严,后被赵王拜为上卿。他面临强敌,能够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从容应对,反应敏捷,几次帮助赵王争回了人格、国格和尊严,真不愧是赵国历史上智勇双全的外交能手。
可他,也有“不争”的时候。
蔺相如在两次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之后,被赵王封为上卿,与廉颇同级,位次却在武将廉颇之上。在攻城野伐、战功赫赫的将军眼中,一个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立功的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因心中的不服,他便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听闻,便不与他见面,甚至每逢上朝时,也常托辞生病告假,不与廉颇争论位次的高下。在其他门客规劝他与廉颇竞争时,蔺相如却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他的话使廉颇自叹不如,便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有了“将相和”的美谈。他的“不争”,赢得了赞颂以及文相武将共同辅佐君主的国家繁荣。
千百年来,蔺相如智勇双全,“争”回了国家尊严,而他的坚忍、从容,他的“不争”也让人钦佩。现在的人也应该如此,“争”或“不争”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这不能不说是一和双赢的智慧。
蔺相如,在争与不争间,尽显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