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4届高三“名花与塑料花”作文
(2015-01-28 18:14:08)
标签:
2014届厦门 |
分类: 高考作文 |
厦门市2014届高三“名花与塑料花”作文
【题目】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经济、耐久吗?”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或抄袭。
【审题立意】
一、题意分析
本则材料呈现的是名花和塑料花之间的矛盾。名花鲜艳姣美却容易枯萎,塑料花经济耐久却只能在角落做摆设,二者各有优劣。名花处于“醒目处”,瞧不起处于“角落”的塑料花。从二者的言语交往看各自意识里都只感到对方的缺点。从二者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来看都是讽刺嘲笑而非善意的沟通。因此,从探究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矛盾的办法入手都算合理的立意。本则材料是寓言式材料,要注意合理映射社会现实。审题的关键词是“包容、尊重、沟通、和谐、理性、自我认知、价值冲突”等。
二、写作角度
下面这些角度都可以视为切题:
(一)从情节冲突入手(名花、塑料花的相互攻击)
1、要有包容精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摒弃对他人的攻击嘲讽,理性化解矛盾。
3、对话与沟通才能产生和谐。
4、和谐来自于彼此价值的承认与尊重。
5、实用的人生和审美的人生各有各的价值,主流精英和边缘草根各有各的位置。看清自己的价值,认准自己的位置。
(二)从“名花”的角度入手(名花对塑料花的讥讽)
1、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
2、不以一己之见排斥异己,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苛求他人。
3、尊重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三)从“塑料花”的角度(塑料花的反击)
1、被无端攻击不应忍气吞声,但怎么反击则体现智慧,也体现境界。
2、理智地对待批评讽刺,语言暴力只能带来彼此更深的伤害。
3、要学会欣赏自我,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附类型卷】
1、生命平等与生命宽容(66分)
花园中的名花固然娇艳欲滴,但却不能持久;塑料花诚然稍逊姿色,但却经济耐久。两种花代表了两种生命形态,相去各异无法一概而论。
生命皆平等,皆有其价值。每一种邢形态都为造物者所赐,都是上帝的宠儿。文明也是如此。东方文明讲求平和安稳,相安无事,对器物要求经久耐用,对爱情要求天长地久;西方文明是活跃冒险的海洋精神,讲求演变进化与技术革新。双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安能有高低优劣之分?因而对于花园中花朵们的争论,各执一词的双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同日而语”当为“相提并论”)
然而,为什么还会出现双方矛盾相互讥讽呢?我想,这是不平等不宽容导致的恶果。名花摆于醒目处,享受人类的赞美与追捧,而塑料花冷落于花园角落,加之名花“不宽容”的讥讽,这导致塑料花也越来越不宽容了。生命皆平等,但在社会的弱肉强食中,往往会分化为三六九等。西欧卡尔文所提出的“先定论”就赞成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认为一部分人是上帝的“弃儿”,生来就是受压制的。因而由“先定论”为依据的弱肉强食随着地理大发现以殖民掠夺、屠杀的方式袭卷而来。西班牙探险队队员科斯尔克说:“铲除一种文明,就如同随手摘下路边的向日葵。”这是一种文明凌驾于另一种文明之上的罪恶,是文明不宽容而转化的文明暴力,是对生命皆有其独特价值的粗蛮否定。
那么如何避免此类价值冲突的矛盾呢?是塑料花的反击,以恶制恶吗?不,当然不是。不宽容不平等的恶果以不平等不宽容的方式解决容易造成两败俱伤。要倡导双方(或者多方)相互尊重,来寻求达到“共同价值观”。名花与塑料花都是花园中的摆设,都是为了使园子更美好更有生机,这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观”。文明之间倡导尊重、相互借鉴、融洽相处于整个文明多元的环境中,即享有“共同价值观”。这好比中国古代儒、佛、释(应为儒、道、释)三教并流,又好比美国三权制衡原则——相互制约但又共同维护自由民主等等。(类比失当,三权制衡并不意味着价值冲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命形态亦如此。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宽容与平等是每个生命形态所需要和推广的。
点评:破题简洁、清晰、准确。整体思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结构清晰,以问题为导向,串联行文思路,有相对严密的逻辑链。持论有根,能自然地从材料中导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有据,论据使用显示了开阔的视野,且对论据的分析指向精准,导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虽然在表达上个别词句还有不准确不妥帖的现象,个别例子经不住推敲,但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很讲规矩的议论文。
2、参差多态,良善为核(66分)
名花美丽高贵,因而嘲笑塑料花的平凡普通。塑料花经济耐用,因而反讽名花的脆弱易谢。两者看似各有道理,实则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绑架了他人,于是彼此成为彼此眼中的嘲讽对象。
然而,需知,主人的花园里既有名花也有塑料花,上帝的花园里也该并存不同的价值取向。罗素语:“参差多态方是幸福本态。”允许参差多态的价值观,人世才会更美。
名花与塑料花都未意识到这点,他们正如当下的众人一般,强求一个普世的价值观。
这种单一的价值观是存在的吗?需知世态纷繁多样,不同的评价标准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我们不能说其中之一便一定是错。企图制定一个唯一的价值观便如想缔造一个乌托邦一般狂妄,如希特勒一样独裁,都是试图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考代替所有人的,这种掠夺他人思考权力的行为,无疑是有悖人权的。因此,正如名花与塑料花两者都没有权力对他者进行高低评判一般,没有任何一个人或群体有权制定一个单一的价值观。
甚至,假设这种单一价值观能够存在,其必然导向一个与美好相悖的结局。需知,矛盾才是进步的源头。正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使得世界能在两个极端之间寻得平衡,稳定前进。不同的价值观起的就是互相监督、互相补充的平衡作用。若花园里只有名花,那终将枯萎不能持久,若花园里只有塑料花,那花园便失去生机,缺乏美的价值。人世既需要经济耐用的实干主义者,也需要心存美丽的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缺一不可。而一个单一价值观主导下的整齐划一的世界诞生的单向度的人,无疑将使世界停滞不前甚至堕入深渊。
不过,我们虽然倡导不同价值观的共存,却绝不等同于相对主义的拥护者,正如花园里可以有名花与塑料花,但不能有毒藤与野蔓。良与善的价值观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相对主义者的模糊对错界限是不可取的。(何为相对主义者?作者是否是想说包容并非无底线纵容?表达不清,作者想进一步完善自己思考的目的没有达到)
因而,我认为,只有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参差多态,并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将美与良善作为始终的核心,在此前提下,才能进取,世界这个花园才会更缤纷多彩。
点评:这是一篇扎扎实实说理的文章,没有炫目的文字和技巧,但条分缕析,逐层深入,咬定问题不放松,一探到底,这是议论文中难得的思维品质。作者并不是简单地举例证明自己的看法,而是在不断的辩证分析中加强自己观点表达的严密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体现了难得的思辨意识。虽然论述还不够丰满,显得“骨感”了一些,虽然有些文字还不能十分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考,但你看得到作者怎样一层一层地逼迫思维向深处抵达,你看得到作者的思考是怎样透过材料的现象深入本质。
3、和而不同(56分)
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认为君子之间志同道合,但尊重彼此间的差异,不追求方方面面的一致,小人则反之。我深以为然,世间万物本各异,不必深究他人异处。
名花讥讽塑料花是摆设,塑料花亦反击称名花不经济,不耐久。事实上,无论名花还是塑料花,都是用来为生活增添情趣,只不过名花有芬芳,塑料花更持久罢了。而这些差异不过生来就有,本无嘲笑讥讽之处。
在一次采访节目中,韩寒被问及对上个世纪著名作家冰心、老舍等人的看法,韩寒竟公开表示老一辈作家文笔不够精炼,文采也不及档次,颇有不屑之意。虽说其见解不无道理,但韩寒作为新时代有影响力的作家,应该深明文学作品的差异乃时代差异所致,不能简单以当代眼光论断,而应以开放的胸怀,包容作家风格之间的不同。相反地,音乐人三宝的态度便显得谦逊和包容,理解不同流派的音乐。
宗教信仰上,更应该懂包容差异,追求和平。延续了数十年的巴以冲突,阴霾至今还未完全消散,这种对差异的排斥,造成的只是该地区人民无尽的苦难,以及种族、信徒之间的隔阂。
而闻名于世的圣城耶路撒冷,则堪称践行“和而不同”的典型。耶路撒冷被三大宗教同时奉为圣地,每年来此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信徒带着对信仰的忠诚来到这里,大家只为寻求心灵的净化与灵魂的安宁,彼此尊重不同的信仰,以和我重,共同维护圣地的神圣和高洁。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亦趋于多元化。这是个标榜个性,注重个人,追求自由的时代,但不意味着冷若冰霜。我们要尊重不同个体间的不同思考。鲁迅先生同意卡莱尔所说的,未曾彻夜痛苦的人是不足以语人生的。现在你若彻夜痛哭,要是跟人说是同为失意,也许他立马来安慰你;要是说是因为思考人生,没准他就带你去看医生了。
其实这样不太好。人就像个蛋,观念像石头,石头虽然坚硬,但蛋才是生命。你要包容别人的思想比你深遂,允许别人与你不同。
点评:开篇切题简洁准确。主体部分的三个事例典型,能很好地诠释自己的主张,表达也很流畅,可惜这三个事例有同质化之嫌,并没有在思考上进一步拓展。最后部分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呼应自己文章开头的主张,只是,石头鸡蛋的类比并没有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总体来说,文章结构清楚,立论合理,论证详实,体现了一定的分析水平。
4、尊重他人特点 百花齐放(56分)
今天我们走在大街上,会很自然地发现每个人都各具特点、有所不同,或穿着,或爱好,或职业,或理想。没有人会想着选出一个完美的形象让所有人模仿,因为人与人之间本就不同,各司其职、稳中又各展其才,正如花园中名花与塑料花都不可缺少一样。
名花雅致,在醒目处吸引着人们的啧啧称赞;塑料花经济耐久,在花园的角落填充着花语与鲜艳。园主不会只放名花或只放塑料花,正如人们不会只吃肉或只吃米饭一样。我们因而在生活中也应尊重各自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世上没有无刺的玫瑰。”达到极致的美是不存在的,同样,世上也没有哪一种理论、准则、人格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也正因此,我们更偏向追求多样、多元的生活观、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与我们接触的人或事或熟悉或陌生,都是有所差异的。我们不必为了求同从众而戴上一样的面具,使人际交往成为一场可笑的假面舞会。相反,“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更有利于每个人的价值实现,也更进一步反映在文化传承与发扬,国民心理的进步上。
先秦时诸子百家学术交流、文化繁荣的情景至今引人遐想。有的孤傲清高,有的济世爱民,有的专注实用,有的能言善辩。难道我们要因某些学说远离世故就加以嘲笑?因不济政治就置之不理吗?的确,我们并没有,也因此还能感受到千年前文化碰撞的激动与魅力。人也是如此,姚明不会嘲笑史铁生不能行走。博尔特不会嘲笑鲁迅短跑太慢,每个人都各具特点,专注与发扬自身的价值,在各自的行业中发光发热,社会的车轮才能前进不滞。
快节奏的生活已容不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流次序,更多的是“同台竞技”各展才华。多元化的时代也给了我们广阔的舞台与无限种可能。“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本就不是求同的动物,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才是我们完善自我、贡献社会的渠道。
韩愈在《师说》中写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希望我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能量,与他人多样的能量一起,汇聚成多彩的“百花齐放”的景象!
点评:文章开篇两段切材料分析得出自己的主张,立意鲜明准确,只是在表达上有重复之嫌。第三段正面说理充分,思考有质量。第四段使用例证,但不单纯堆砌,而是和分析能有机结合。最后两段联系现实,发出呼吁,回扣篇首主张。从结构上看,层次清楚,从表达上看,流畅生动,从分析来看,详实有力。只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还是只表达了一层意思,议论的纵深感稍逊。
5、别拿豆包不当干粮(56分)
名花比塑料花鲜艳美丽,塑料花却比名花经济、耐久。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那么塑料花只能在暗处当摆设吗?不是。因为在我们看来,不好的事物,也会有它宝贵的价值。
一样都是花,名花的价值在于它娇贵,生机勃勃,具有鲜美的色彩。而塑料花虽没有那么诱人,总归是有一些形状颜色的。况且它们还能长生不老,伫立不倒。这不就是塑料花的价值么?两者相比,那塑料花倒也不输什么。所以请那些“名花”别把“塑料花”当废物看。
王宝强,黄渤应该算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演员了。他们当然不是“塑料花”。但是,你看到他们功成名就时,你可曾知道王宝强当年在北京电影学院门口“蹲点”,就是为了一个龙套戏?黄渤年轻时走遍大江南北卖唱而付出的艰辛汗水?当然,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不知道的人只知道他们是“名花”、“干粮”,而未曾想过他们也是从“塑料花”,“豆包”中蜕变而来的。(此例很有价值,可惜作者的议论分析出偏了。“塑料花”和“名花”是不同类的,各有各的价值而已,无论怎么努力也变不成花园里的名花。不妨拿女神范冰冰和豆包王宝强来比,强调影视花园里各种类型的花的价值)
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一件事物或者一个生命体,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潜力与能量。然而人们都不会去在意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必要的东西,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只为惊醒少数人。
人总是这样,看别人像个傻子,就认为别人是傻子。但也不排除他真是傻子的可能,但傻子有时也会一鸣惊人。
“脑残”的周伟登上了《最强大脑》的舞台,俨然从一名傻子变成一位精英,并且代表中国出战西方国家。他很好地证明了自己,诠释了一个卑微的生命绽放的光彩。借此契机,也反映出了人的心理,如果你是在大山里见到他,那么他只是一位无用之人,但你在舞台上看到他神奇的大脑进行运算时,又会觉得他是一位旷世奇才。
所以,我们不能靠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与能力,因为“墙角的花,在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便小了。”我们的世界小了,是因为我们过于片面。以至于不能看清别人真实的内心。
卢梭说过,我不反对你的观点,但不剥夺你说话的权力。(引用有误,是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是的,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这样,“塑料花”也可以美化、装扮环境,豆包也可以填饱肚子,我们多多换位思考,不要盲目听信自己的直觉。因为“塑料花”也可以做出惊世骇俗之事,你否定的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点评:这是一篇看来比较质朴的文章,但看得出来作者是一位生活的有心人。没有高大上的素材,没有“深奥玄虚”的道理,甚至有些地方表达也不够准确,但它依然可算作一篇较好的说理文。作者切题干净利落,立论有根有据。主体论证虽然是常用的例证法,但作者用例说理的意识很强,而且,看来普通的例子因作者的分析意识用活了。结尾部分作者还能对自己的分析进行深化总结。结在“你否定的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巧妙地呼应了开头作者的观点。结构意识有了,分析意识有了,道理说准了,即便显得“朴素”一点,又有何妨?
6、不应在事业有成时讥讽别人(49分)
材料中名花对塑料花的讥讽嘲笑,而塑料花反击道:你们有我们经久耐用吗?名花的骄傲只是一时的。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嘲笑别人。而塑料花虽然普通,但它也有价值。我们不应该在事业有成时讥讽他人。不应该认为自己是名花,身份高就讥讽塑料花。
前一段时间,我刚好看完一部电影。一位美国士兵要派去别的国家打仗。当回来时,因战绩出色被授予奖章。瞬间成了名人,为许多公司代言,上报纸,上电视。有一天他去酒吧喝酒结帐时没带钱,便说这间破酒吧,就这点钱还要付,看不起这酒吧的店主,嘲笑他们一辈子就开酒吧,只会赚些小钱。便砸了这酒吧。士兵第二次打了败仗回来,失去了双腿只能一辈子坐轮椅。他再来到那酒吧喝酒。那店主一眼就认出了,就讥讽他是废物,是报应。不卖酒给他喝。这士兵也像名花一样在自己顶盛(应为“鼎盛”)时期,瞧不起别人。最后这士兵的好日子也不长久,换来别人的讥讽。
还有一家科技公司也经常讥讽比它烂的公司。有一次,有一个不知名的代工公司找这家科技公司的老总,表示想为其公司生产零件,帮他们代工,希望科技公司能给它们订单。这科技公司便讥讽他们是不知名的代工商,还想接我这著名的大公司订单。后来,这知名的公司因找的代工商因代工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而破产了。而起先那家不知名的代工商因产品质量得到许多大公司订单,业绩不断好转,股价也升了不少。当那家科技公司再次找到当时不出名的代工商时,代工商便回击它,让你当时讥讽我,这回我不接你订单。这家科技公司因在事业有成时讥讽他人,最后落得破产的下场,也受到代工商的回击,并不接他们公司的订单。
像名花和塑料花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但这也反映当下的社会风气。也许你正在人生的顶盛(鼎盛)时期,正是事业有成之时,嘲笑那些不如你的人。这种风气是不好的。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好日子过去时,当初被你看不起的人也看讽刺你现在的落破。(落魄)
我们应该要有好的心态,不要丈(仗)着自己事业有成或有优势时嘲讽别人。心态要摆正。只有这样,当你落破时,也会受人尊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当自己在事业有成时应帮助弱者,而不是嘲笑,讽刺弱者。因为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我们应该要有好的心态,不应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在自己强盛时,嘲笑,讽刺弱者。
点评:能引述材料,准确地审题立意,开门见山是此文能评上三等上的关键,尤其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该考生还能适当地进行分析——为什么事业有成时不能讥讽他人以及应该有怎样的心态。本文的结尾虽然没有深化自己的观点,但至少能呼应文题,首尾圆合。当然,此文的不足之处亦很明显,例子不典型,两个例子都有编造凑数之嫌,叙多议少,语言不简练,缺少文采,没有论证的力度。还有一些常用字的书写错误,也给阅卷老师留下语文基本素养不高的第一印象。
7、美 丽(42分)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素
真花美,美在于鲜艳,而假花美,美于争艳不在一时,却又有那不谢之蕾,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当真花在嘲笑假花时,高傲之心蒙蔽了她的双眼,却没有发现假花虽不及她的美。但却可以有不谢的生命,而假花在反击真花时,愤怒充斥了其内心,而她却了忽略了花儿本身就是供人欣赏,不艳丽何来赏识。不言自明,缺少发现就缺少美。
伯牙与子期,一位善琴,一位明理,伯牙之琴音高莫如深,也惟有子期善于发现,并通其真理,伯牙也同样发现了世间知己独此一人。当子期死后,伯牙甘愿拆琴不再续弦,发现令其二人成为了知己,也发现其各自的美丽,也成就了这一段令人传诵的佳话。善于发现就是选择了与美同行。
善于发现,善于与美丽同行。在浩浩历史长河之中,善于发现者才会发现美丽。
当三闾大夫抱石与江水相拥,当荆轲面对夕阳高吟着:“风萧萧兮……”当屈原为真理纵身一跃,我不禁感慨, 当人们都畏惧死亡之时而他们却为心中的理想,发现了死亡的美丽与生命只有坚守方可不朽。他们发现的不仅仅是那人类对于理想的坚守的珍贵,更发现了自己的美丽,为理想而献身的美丽。
在我们生活之中缺少发现,只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加的狭窄,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地微小,让我们不再被美丽所环绕。
当我们与同学相争,却忘记发现自己的脸不再和善;当我们与老师相争,却忘记了发现我们自己的看法的不足;当我们与父母相争,却忘记发现父母的头发为我苍白而我们却不明白礼与孝。是否要等到我们发现,才会明白悔之晚矣。善于发现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让生活中充满和谐的美丽。
善于发现,善于与美丽同行,发现世间的美好,发现世间的和谐,发现这世间美丽的一切。
我愿意发现,因为我热爱美丽。
点评:该考生从“善于发现”入手,基本贴近题意,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能紧扣材料,抓住矛盾,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概括;第五自然段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能从反面切入,第六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但如果该考生能更明确地指出摒弃对他人的嘲讽,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自己的不足,与材料主旨会更加契合,挖掘也会更深刻。
此文的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吻合度不高,容易造成误判;第一自然段提出观点,但表达不够准确到位;第四自然段引用名人的例子不恰当,有贴标签之嫌;结尾也很仓促无力。此文大多在一个平面上滑动,试图以举例来说服读者(可惜例子也不太准确),缺少层层深入地思辨,缺少以理服人的写作意识。
“当我们与同学相争,却忘记发现自己的脸不再和善……”精心组织的排比句可惜是病句,缺主语。
四、作文硬伤
1.观点不明或骑墙,没有自己基本的立场。2.以叙代议,罗列材料,缺乏分析。3.堆砌名人名事,提不出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没有现实感。4.不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甚至展开人物对话。5.语言散文化倾向。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分析:
1.
2.
3.
4.
5.
6.套题,把曾经见到过的优秀作文简单套用过来,比如诚信、信仰、坚守等。任何一道作文题都有其个性,考场上千万不要被“似曾相识”的感觉蒙蔽,主观以为“就是一样的作文题”。当然,写作的构思允许触类旁通,某些平时写过的内容可以借鉴使用,前提是你要看清作文试题的个性所在,才能做出合理的变通。
7.书写,标点等规范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文体不清的问题较上次统考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不完篇的人数还较多。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刚刚800字,可能存在作文时间偏紧,构思不充分的问题。
选择记叙文的同学不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