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教学实录+评价
(2017-05-10 08:14:34)《解比例》教学实录+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概念,会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
教学难点: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媒体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齐读)
学习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培养认真书写和准确计算的习惯。
师:为了达到目标,得靠大家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么?
三、自学指导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35页。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学习第一自然段,读懂并划出什么叫解比例。
2、看例2,分析题意,思考:X与320组成比例时怎样确定位置?解比例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3、看例2、例3,掌握解比例的过程,将例3补充完整。
四、后教
1、生: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
生: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生: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自己来试着写出一个比例。
生写
全班交流
生: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在列比例式的时候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吗?
生:等号前面的比是谁比谁,后边也要是用谁比谁。
师:嗯,你的理解正是老师要说的,列比例式时一定要注意“一致”,即两边的比要前项一致、后项也一致。
师:列好比例式,如何求未知数呢?
生思考一会后,有一个孩子说: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嗯,真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自己在本上试着做做?
生迅速开始探究。
交流:10x=320×1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
生:32。
师: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师: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
生:解方程。
师: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
生:解比例。
师: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
生:可以用比例的意义,就是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师: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怎么解决呢?
生:先设未知数x,再根据题意列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最后就是解方程再检验。
师:嗯,掌声鼓励!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2、巩固例2练习
(1)出示练习题p37第8题
(2)学生独立完成,二名学生板演讲解分析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
生: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3、教学例3
师: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
出示例3: 1.5/2.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
师: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师: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
师:外项是谁?
生:1.5和x
师:内项是谁?
生:2.5和6
(2)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3)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3
集体订正
4、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p35“做一做”。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
生: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解比例
X:320=1:10
X=320÷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教学评价:
一、有效复习,及时预热。
《解比例》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难,实际上就是一节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因此,也可以说解比例实质就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解比例》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因此老师在课一开始就进入性质的复习:运用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通过复习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检索对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又可以搭建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帮助。所以葛老师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知识生长点,进行了有效复习,及时预热。
二、尝试放手,给学生积极动脑探索新知的机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在例题的教学中,老师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并说说自己列比例的根据是什么?最后提问在列比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列出正确的比例?同时还指出写比例时要注意两个比要对应。让学生理清列比例解题时的注意点,在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形下,老师做适当的点拨,引领,适时归纳总结。在比例式列好后,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求出未知数。包括分数形式的比例式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解比例的根据。
三、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效地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练习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并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如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世界著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同学们猜一猜它有多高?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铁塔模型的比例中求实际高度时,教师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解答。学生有的从比例来做,有的从份数角度,有的从分数角度等解决。还有已知3个数,求第4个数组成比例式。
四、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符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建议:在板书时没有写明转化的依据,如果标上转化的依据会更加醒目,给学生的印象会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