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模精神根植青少年心中(4月8日《海口日报》)

让劳模精神根植青少年心中
日前,2023年泰州市“劳模工匠进校园”首场示范宣讲会在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拉开序幕。活动现场,泰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中裕科技执行总裁张小红以“奋斗正当时,预见大未来”为题,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指导学生如何提升综合素养、如何进行人生职业规划。
(4月5日《江苏工人报》)
劳模是各行各业的“领头雁”,尽管他们的身份和经历各不相同,但每一位劳模的背后,都有一个光荣的奋斗历程,都蕴藏着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因此,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意义深远。其一,可以让莘莘学子倾听劳模的奋斗史,感受劳模工匠身上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劳动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形象。其二,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崇敬劳模、学习劳模,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激发孩子们坚韧不拔、奋进不止的精神,坚定努力学习和钻研技术的信心和决心。其三,通过劳模的言传身教,让劳动最光荣、创造最伟大的理念在校园生根发芽,从而形成尊重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氛围。
点亮匠心,劳动育人,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希望。期待“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能够常态化开展,使劳模精神得到传承,让劳模精神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力量。
首先,对于劳模来说,劳模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作为劳模,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播劳模力量,讲好劳模故事,积极参与进校园宣讲活动,发挥好劳动育人作用,将劳模精神“种”下去,把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理念根植于青少年心中。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劳模身上所展现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因此,要充分运用广播、校报、校园网络、宣传文化长廊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把劳模精神带入校园,让劳模精神感染校园,使劳模精神深入人心,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成为师德建设新的推动力量。
第三,作为劳模与学校的“中间人”,工会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度融入各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中,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真正从劳模工匠身上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刘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