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禁止脏车入城”是懒政思维作怪(4月4日《河北日报》)

(2023-04-06 16:18:09)

“禁止脏车入城”是懒政思维作怪

 

刘予涵

“未经清洗和车身外表有明显污迹、灰尘或泥土,车顶有积尘的;轮胎、挡板、底盘沾带泥土的,不得在巧家县城区道路上行驶。”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脏车出入城综合治理的通告》,引发热议。(据上观新闻4月1日报道)

巧家县曾因空气质量排名落后而被点名通报,其为了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市容环境而治理“脏车”,用意并不难理解。但把市容市貌和车辆外表干净与否联系在一起,显然是用错了力,是懒政思维在作怪。

禁止“脏车”进城,首先是缺乏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尚无强制的净车规定,处罚“脏车”涉嫌公权力对公众权利的过分干预。其次,车辆脏不脏是相对的,究竟脏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脏车”,恐怕很难界定。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既让政策执行者无所适从,也容易导致自由裁量权滥用。这种缺乏法律依据,主观随意性又很大的政策,明显缺乏合理性,自然会引来诸多质疑和不满。

城市治理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各地出台政策时,要考虑是否合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是简单化地“一刀切”“一禁了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禁止脏车入城”是懒政思维作怪(4月4日《河北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