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德强悼念巫其祥:《一份没有发出的唁电》

(2023-01-16 18:42:49)
标签:

情感

分类: 文学

一份没有发出的唁电

曾德强


草拟了一份唁电,却没有公开发出。

1月14日晚,我从“汉中市民间文艺家群”得知,著名作家、民间文艺家巫其祥先生“今日去世”,便立即询问这位并不认识的微友有没有巫老师后人的联系方式。一会儿收到回复,得知一个手机号码。可是多次打去电话,得到的是“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想核实消息未果。于是立即电询安康市民协副主席、汉阴县文联副主席、汉阴县民协主席孙远秀,她表示尚不知情,马上询问巫老师后人电话,并表示以安康市民协、汉阴县文联、汉阴县民协三家名义发唁电,届时她代表这三家前去吊唁,把唁电张贴在适当地方。我一面等待消息,一面从百度上搜索巫其祥资料,草拟唁电。所幸网上有巫其祥的360百科词条,也能搜索到他近些年出版的图书信息,加之我对他比较熟悉,没费多大功夫就拟出初稿:“惊悉汉阴籍著名作家、民间文艺家巫其祥先生不幸去世,享年86岁……

翌日早上,继续拨打那个手机号码,对方终于开机,我与之通上了电话。刚放下手机,就接到孙远秀的电话:与巫老师的在县教体局工作的儿子已经联系上,核实的情况是:巫老师已于1月12日10时43分因病去世,14日已经安葬。由于处在疫情肆虐期间,逝者家人没有惊动外界,丧事从简。

唉,消息知道得太晚,“前功尽弃”,痛惜复加遗憾!

我和汉阴县有关方面之所以有此“响动”,是因为巫其祥是一位年长、资深、贡献很大的民间文艺家。

巫其祥曾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大量散文、杂文、科普文章、学术论文、民俗研究等作品。出版有《农谚选释》《节气与农事》《秦巴山区土特名产》《陕西名优土特产》《秦巴夜话》《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陕南红色歌谣》《陕南美食》《陕南民俗文化研究》《秦巴发展论》等著作十多部,而且多是大部头。其中部分著作还荣获大奖,《节气与农事》获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飞鼠与金钗》获河南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秦巴山区土特名产》获西南西北九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陕西名优土特产》获第四届中国杨陵农科博览会“后稷金像奖”。由于成就和影响巨大,他被吸收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协(学)会会员。其传略载入《中国科普作家传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典·华人卷》《中华优秀人物大典》《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辞书。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同年获陕西省自学成才二等奖,1998 年被授予陕西省“德艺双馨”优秀作家荣誉称号。巫其祥品性高洁,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实干笃行,退休后仍然情系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心无旁骛,笔耕不辍,在民俗文化、地方美食等方面的挖掘、整理与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著作等身,受到民间文艺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尊敬和爱戴。他的逝世是汉阴县、安康市民间文艺事业的一大损失。

站在“公职”和社会的角度上考虑,应该以适当的形式对巫其祥表示悼念和缅怀。即使从个人交往和感情上考虑,对这位文艺前辈也不应该无动于衷。

我和巫老相识已近二十年,由于志趣相投,虽然不常见面,心灵却息息相通。认识之后,他来我家吃过便饭,我去他家喝过香茶。他每有著作问世,就要送我一部请予“批评”。而实际上,我是“口头表扬”的多,“书面批评”的少。见诸报端的“批评”,如发表在2008年8月29日《各界导报》上评他搜集整理的《陕南红色歌谣》的小文——《遥远而动人的旋律》。这本书分26辑约54万字,载有1230首陕南红军时期民间流传的红色歌谣、40余幅珍贵革命历史文物照片。它熔铸着渐行渐远的那段历史的烽火硝烟,既厚重宏阔,又绮丽壮美。我读后觉得,这是一部别具韵味的“史诗”,也是一本集陕南红色歌谣之大成的“正气歌”,此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有感而发,就写了书评,后来收录在我的《阅读的风景》散文集中。

2014年6月出版的《陕南民俗文化研究》,全书共76万余字,300多幅珍贵民俗照片,分为移民与陕南民俗文化、陕南生产民俗文化、陕南商贸与手工业民俗、陕南民居民俗文化、陕南婚嫁生育民俗文化、陕南民间丧葬民俗文化、陕南民间岁时传统节日民俗、陕南民间节气民俗文化、陕南民间生肖民俗文化、陕南民间信仰民俗文化、陕南饮食民俗文化、陕南民间艺术及其民俗、其他共13编。对某些重要民俗事象个案,运用大量历史资料,从不同角度,系统地对其渊源、演变和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和历史的剖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引证充分。著作立足陕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全书文体自由,或夹叙夹议,或情景并述,或掺传说典故,或引诗词谚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我非常欣赏这部著作,本想撰写一篇评论,由于一时缺乏读到见解,没有选择到合适的角度而“胎死腹中”,一拖拉就被后续事务挤出了写作日程。迄今想来实为憾事。

由于巫老师听力下降,视力模糊,近几年与他电话和短信联系困难日增,最近一年已没有联系,只听说他健康状况不太好。我知道,他的脑瓜里还储存着很多东西想倒出来,需要行诸文字,但我除了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和祝福之外,别无他法。

唁电虽未公开发出,却在草拟和征求修改意见的过程中回顾总结了巫其祥的笔耕成就。老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为社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想必能够含笑九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