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八月是桂月,又含着一个中秋节,想着古诗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句子,便决定在夜晚做这场岁时文化沙龙。9月7日的晚上,我们继续相聚在湖边茶室,读书,喝茶,赏月,唱歌。 无论老友还是新朋,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


我们做了什么呢?学习册可以做一个基本的概括:
我们这样读书:

人手一本《狐狸家的岁时记
九月》,按照书中的脉络,逐一聊起。从节气物候,到自然现象,到百姓生活,到民俗传统,书中总有那么多点触发了我们经验中的点。孩子们已经从第一场活动的听我说,变成了抢着说,说自己见过的芦苇,说自己知道的土豆美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说自己看过的……他们热烈的说,我就微笑着听,我们的体验广度又在这样的交流中共同延长,我们对生活的感知也一起变得更加生动丰富。这原本就是岁时记这套书编辑的初心:

每个孩子在这个交流过程中都获得了自由表达的乐趣,原来聊天是这样的海阔天空啊,是这样的随心所欲啊,这就是畅所欲言啊。我期待他们在月复一月的沙龙活动中越来越放松,越来越生动。
我们这样赏月:
像这样,藉着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描写月亮的古诗词,搭配上与诗意相称的图,我们一起高声诵读。
我们又来到了庭院里,唱起与月亮有关的歌,唱《十五的月亮》,唱《水调歌头》,唱《月半弯》,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三十、四十,不同年龄段的人唱起歌来都那么开心;

曼雅妈妈特别带来了望远镜,孩子们纷纷尝试通过它去寻找夜幕中可能出现的月影。貌似,那天有点灰,啥也看不到。不过,对孩子们而言,他们用到了望远镜,说看到了一颗星星,已经非常快乐了。
我们这样做手作:
流光溢彩,这个词是极美的。今夜歌声流动,灯光朦胧,人心舒展,夜色温柔,就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生命画卷。那就用漂漆手作来表征吧。准备了手套、口罩、水桶、拎包、漂漆,孩子们自由选择颜色进行组合,再把白色的帆布包浸入积色,便有了一件件艺术品。每个包出水的那一刻,孩子们都会“哇哇”大叫,伴着“好漂亮”的赞叹,给足了情绪价值。他们又把包包挂在院子里的树枝上,这棵树也变成了艺术品呢:
活动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大家都乐而忘返,意犹未尽。便是我,在那骑车回去的路上,也不由得哼着歌曲:“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来相聚……”
那就一起期待岁时九月的相聚啦,国庆假期里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