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气绘玩:又见《雁儿往南飞》,做个大雁表心志(白露)

(2024-09-27 08:44:42)
标签:

亲子共读

悦生活

分类: 绘节气
节气绘玩:又见《雁儿往南飞》,做个大雁表心志(白露)
 我是到了这几年,才因为老家人的朋友圈信息,知道我们阜阳居然有个与大雁有关的习俗。这习俗是在每年正月十六到二月二的时间内,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日子,同时必须带上一对 “老雁馍” 送给父母。
  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众说不一,但都绕不过一个“孝”字,都表达了嫁出去的姑娘心系父母的孺慕之情。而为什么选择“大雁”这个形象呢?那便是一种寄情了。那在婆家生养劳作的女子,能回娘家的时日是不多的,但是无论身在哪里,总有回去的时日呢。媳妇们回娘家就像大雁南来北往一样啊,往返有期,不忘故地。 
 这样的长途跋涉像是一场以天空为舞台的大合演,而我一定是那忠诚的观众。每一次,只要看到大雁凌空飞行的身影,我总是要驻足欣赏它们的表演,就会跟着它们的队形变化,想起小学课文里的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字,一会儿排成个‘’字。"你看,到了这时,我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那些作家们已经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他们说“云随雁字长”,说目断晴空雁字连”,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由晴天景到夜晚景,他们说了好多,他们应该是如我一样忠诚的观众了。
我们看着,也听着,听到不甚清晰的雁叫声,“嘎嘎”的从遥远的空中传来。那声音经过气流的扰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就有一种嘶哑、缥渺的凄凉感。那时,突然就会明白了为什么大雁被善感的诗人们称为“哀鸿”了,继而发出“哀鸿凄远客”这样的共鸣。
但这未尝不是一种过度的移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们感叹时光易逝,便为好花不常在惋惜,为落叶坠枝头忧伤;我们感伤背井离乡,便觉得北雁南飞也有无限惆怅。但,如果像刘禹锡这样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般换种气度去想,那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未尝不是豪迈之情啊。征雁齐飞,雁叫声声,那不断变化队形的雁阵展示出的是团结鼓劲、搏击长空的精神,那鸣叫声里充满的是奔赴温暖之地、追求幸福生活的激情,或整队,或警示,或提醒,或鞭策,大家齐力一心,共赴美好。 
 这种悲喜之间的认知转化也体现在了歌曲《鸿雁》的词意中。“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 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这是词的上半阙,诉说着离家万里的不舍;“鸿雁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情存长,草原上春意暖。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到了下半阙,则是洋溢着疏阔豪迈之气。我非常喜欢听和唱这首歌,尤其是最后一句,总是循环唱,一句一句唱着啊,就像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醇酒,心也轻了,身也轻了,天大地大,我就是那一只大雁。
做大雁好啊。雁被誉为“禽中之冠”,被视为兼具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的灵物。雁阵之中的壮年大雁不会弃老弱病残于不顾,这是有仁心;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这是重情义;雁阵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礼让之举;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这是智慧之行;而南北迁徙,从不爽期,这是诚信之为。
也许,在我们老家的送老雁馍的习俗中,不仅表达着孝心,也表达着对父母牵挂之情的回应:放心啊,老爹老娘,我还是那个牢记家训守着五常之志的孩儿,人生的路一步一步依然走得踏实而美好呢。如此想来,这老雁馍也是一封家书啊,正月送老雁馍也是一种民间意义上的“鸿雁传书”。
“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此刻,又见雁阵,又闻雁声,也就适合再读绘本《雁儿往南飞》:
节气绘玩:又见《雁儿往南飞》,做个大雁表心志(白露)
    “你们要飞到哪里去?”“我们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就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时节从春到了秋,又从冬到了春,一只小雁就这样在迁徙之徒中历练长大了。我喜欢这样温情有故事性的科普绘本,既回答了有关候鸟大雁的科学问题,更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与爱的教育。
生生不息,爱意延绵。在离家二十多年后,在我终于懂得了老雁馍的习俗之时,我们就一起做个老雁馍吧,用面粉,用黏土都好。你看,我老家的老雁馍长这样:
节气绘玩:又见《雁儿往南飞》,做个大雁表心志(白露)
    而超轻黏土做出来的可以是这样的:
节气绘玩:又见《雁儿往南飞》,做个大雁表心志(白露)
 你呢,会做出来怎样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