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绘玩:又见《雁儿往南飞》,做个大雁表心志(白露)

标签:
亲子共读悦生活 |
分类: 绘节气 |
我们看着,也听着,听到不甚清晰的雁叫声,“嘎嘎”的从遥远的空中传来。那声音经过气流的扰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就有一种嘶哑、缥渺的凄凉感。那时,突然就会明白了为什么大雁被善感的诗人们称为“哀鸿”了,继而发出“哀鸿凄远客”这样的共鸣。
但这未尝不是一种过度的移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们感叹时光易逝,便为好花不常在惋惜,为落叶坠枝头忧伤;我们感伤背井离乡,便觉得北雁南飞也有无限惆怅。但,如果像刘禹锡这样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般换种气度去想,那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未尝不是豪迈之情啊。征雁齐飞,雁叫声声,那不断变化队形的雁阵展示出的是团结鼓劲、搏击长空的精神,那鸣叫声里充满的是奔赴温暖之地、追求幸福生活的激情,或整队,或警示,或提醒,或鞭策,大家齐力一心,共赴美好。
做大雁好啊。雁被誉为“禽中之冠”,被视为兼具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的灵物。雁阵之中的壮年大雁不会弃老弱病残于不顾,这是有仁心;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这是重情义;雁阵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礼让之举;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这是智慧之行;而南北迁徙,从不爽期,这是诚信之为。
也许,在我们老家的送老雁馍的习俗中,不仅表达着孝心,也表达着对父母牵挂之情的回应:放心啊,老爹老娘,我还是那个牢记家训守着五常之志的孩儿,人生的路一步一步依然走得踏实而美好呢。如此想来,这老雁馍也是一封家书啊,正月送老雁馍也是一种民间意义上的“鸿雁传书”。
“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此刻,又见雁阵,又闻雁声,也就适合再读绘本《雁儿往南飞》:
生生不息,爱意延绵。在离家二十多年后,在我终于懂得了老雁馍的习俗之时,我们就一起做个老雁馍吧,用面粉,用黏土都好。你看,我老家的老雁馍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