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时读诗:桃花仙人种桃树(四月)

(2024-05-08 16:45:36)
标签:

文化

分类: 绘节气
岁时读诗:桃花仙人种桃树(四月)
  农历四月开头的这天,我正好在一处农家乐里。那里为青少年研学基地,因而种植了各种蔬果。在主人家的允许下,我摘了点樱桃、蒲公英和紫地丁花,又从树下捡到了黄叶和一枝桃子。提着这一篮春光走在田埂上,四月便在记忆里有了具体的颜色和形象。
  这印象里便包含了桃树,长了绿叶的桃树,结了青果的桃树,在绿叶里藏着一粒粒果子,就那么悄无声息地站在田地里,完全没有了桃花盛开时的惊艳。成熟大抵都是这般模样吧,不再渴望获得别人目光的注视,而是暗暗积蓄着更厚重的成果。只是没有那时的花,又何来今日的果呢?这反倒更令我怀念起桃花来,那些开在桃花上的诗句便重新绽放在了枝头,随着我一步一行,而一闪一现,陪着我又过了一回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便是报春的花信,站在枝头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我就是春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你看那山清水秀,鸟飞鱼跃,桃花在其中是点缀,也是最亮眼的一笔;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桃红染淡,明黄闪亮,三月的春天总能在调色盘里挑选出最喜欢的颜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暮春时节的桃花是此谢彼开,如果是站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去看,便像花浪一样的吧,一波连着一波……在花海的尽头,春渐去,夏悄至。
小时候,喜欢和妈妈一起听唱一首老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蒋大为的歌声一响起啊,我们的眼前就好像有桃花林铺开,就好像看到了一团明亮,就会想起“桃花灼灼斗春芳,一见如云满目光”这句诗。桃花就是这般明艳,以至于我最初听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时,总以为是“妖妖”二字。妖艳的,妖媚的,妖娆的,是可人的女子模样呢。所以,在古诗中,常以桃花比作女子。《周南·桃夭》这里便以桃花之红艳明媚来比拟新娘子青春正好、美貌无双。而崔护的《题城南庄》则将这一画面更加具象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想一下就好美啊,还是那种又清纯又健康的美。
大概正因如此,女子们总是想和桃花合个影。那怎么拍出来好看呢?古诗也告诉我们答案了。按照元稹的审美,服饰应该选白衫,他说:“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按照唐寅的审美,姿态可以随性点,他说:“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按照黄静斋的审美,环境最好加点氛围,“雨后桃花作片飞,风前柳絮点人衣。”按照陈月谭的审美,场景适合带点古意,“不妨暂向桥边驻,更为桃花了一诗。”这样一琢磨,拍出来的大概是这样的:
岁时读诗:桃花仙人种桃树(四月)

       果然是好看的。所以说,古人的审美是在线的,既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古人发明的桃花妆,至今仍被女儿家喜欢。 《妆台论》中说:“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这便是讲究一种气色红润的美感了,是自然的少女感裸妆。 
   写到这里,好像桃花就只有女儿气似的。其实,万物皆阴阳,人如此,花亦如此。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句便颇有豪情,读来也需关东大汉手拿铁板伴奏。这是宋代大家黄庭坚写给好友黄几复的诗,我喜欢这里面的画面:白日的桃李春风,如此明媚晴朗;夜晚的江湖雨落,如此清幽静谧;好友对坐,可共酒而喋喋不休,可共灯而默然无语。无论怎样都是好的呢,只要有这样的景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不信,你看,“桃李春风十年灯,江湖夜雨一杯酒”,是不是也很好?时光倏忽,但春光常在,无论多少寒冬,总能再见桃李春风。如此,甚好!当喝一杯桃花酒,来,满上!
   人生常有起落,没关系的,在心中种一片桃花源呗。“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每次念及此句,我的心中都好像有桃花在一朵接着一朵的开放,很快就开出一片灿烂。我的心如果也是一条河,那就在两岸种上桃树吧,在喧腾时开花,在沉浸时结果。有好友来探访我的心田,我们就在岸边踏歌,一起唱出欢喜的期待来。没有朋友来的时候,我就在树下设酒,杀鸡,做食,三餐安然,四季安乐,不念过往,不问尘世。身在江湖,心在桃源,还可以做一把桃木剑随身携带,据说能辟邪。如此,好甚!
   突然觉得花果山上应该种着漫山遍野的桃树,而我应该就做其中的一只泼猴,自在烂漫,无拘无束,吃喝不愁,快意江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