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一次读书会进校园已经相隔十五个月了。这次,依然是应梁老师邀
约,来到镜湖小学为她班的娃做一场活动。
选哪一本书来做读书会呢?基于梁老师对自己所带的这群一年级孩子的阅读习惯的担忧,我最终选择了这本《我讨厌书》。故事的主人公米娜在一番奇妙的经历后爱上了阅读,我希望借着这本书和这场活动也能和孩子们一起推开儿童阅读的大门,走进童书的世界。
梁老师给了我两节课的时间,这七十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最终,我们做了两件事:第一节课,我们观察绘本,展开讨论,阅读故事;第二节课,我们回顾故事,学习阅读技巧。
暖场:预备用央视短视频《阅读是什么》暖场的,结果临时没打开
热身:我看到班级的图书角,借此询问他们三个问题:喜欢来图书角看书的举手?图书角的书看了很多的举手?不喜欢读书的举手?这种简单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调节情绪,让孩子们专注于课堂本身。然后我们就会进入有点难度的问题:你为什么喜欢读书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给了很多理由:读书让我快乐;在书中我能学到很多植物动物的知识;我想成为科学家,读书能知道很多科学知识;读书帮助我认字;我读书就不打扰姐姐写作业,这样她写完就能陪我玩……
入题:那你认识讨厌读书的人吗?孩子们说:爸爸,妈妈,他们就喜欢玩手机。我哑然失笑,又给父母找补:很多年前,他们也曾是爱读书的孩子,只是现在工作生活疲劳,让他们总想借着手机放松一下,却不小心把自己变成了不爱阅读的人了,真可惜啊。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讨厌书的人,她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照例先观察封面,说出看出来什么。记住: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看出了什么。比如:我看到这个小女孩低着头,眼睛往下看,她很不开心。前面就是看到的内容——表象,直观,后面就是看出的内容——隐形,内查。
孩子们渐渐学会了:我看到到处都是书,他们家很喜欢书;我看到这些书都是彩色的,一定很好看;我看到这些书摆的到处都是,很乱,她讨厌书;我看到她踢着脚走路,很想把书都踢开……
她为什么讨厌书呢?她会一直讨厌书吗?让我们进入故事:
这个绘本属于文字比较多的类型,图更类似于插画的作用,帮助孩子理解文意,增加阅读的趣味。所以,基本采用“素读”的方式,只是在一些地方加入了动作、声音的处理。
就这样读完了这本书,下课的铃声也响了。当孩子们得知下一节课还是我来给他们上,欢呼声敲打着楼板。
做完课间操,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我在门口等着他们。有几个孩子走过来,抱住我,并没有说话。但是被抱住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自己被珍爱着。这种师生间特有的情感交流也正是我一直梦回讲台的缘故。
第二节课开始了,孩子们都分到了一张学习单:
梁老师看到这张学习单,有点担心,觉得难度大了。大难度咱们就用巧办法来化解。在这张学习单的过程中,我们重点使用了图像表述法、例举迁移法、实战演练法。孩子们都很认真的在听、在记、在学习:
为什么每次进校园做读书会我都要设计学习单呢?就像我们在公共场合做读书会也不是为了带孩子读一本书这个目标,而是通过我们的活动示范给家长了解亲子共读的方法。我是把课堂读书会当做语文学习的有机部分来看待的,把阅读能力提升和阅读方法运用作为活动目标的,而不只是让孩子们享受一个故事。绘制了“故事山”就理清了情节,可以轻松复述了:
教学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完成学习单的过程是比较费脑子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开展了一个和绘本内容高度相关的小游戏:
让动物们回到课文的家里。选择了部编版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中出现的几种小动物,请孩子们快速找到相对应的课文,然后大声朗读出来。让活动回归语文学习,孩子们可喜欢参与这个环节了:

一节课又很快过去了。在最后,我把自己带来的图书捐赠给了102班,并把课前整理出来的他们班级角图书中优质读本放到了一起,和孩子们约定:当每个人把这五十多本书都读了一遍的时候,我会再来给他们做活动。
下课了,孩子们涌到图书角,带着图书各自阅读去了:
哪有讨厌书的孩子呢?他们都是爱阅之人。帮助孩子走在阅读的快车道上,这正是微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