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国家宪法日余热犹在,应沿河路幼儿园之邀,我来给大班的孩子们上一场“书+法”课
第一次给幼儿园的娃上课,完全是一个新尝试。讲什么呢?最终选择了豆博士创作的法治教育绘本之《卷毛的马特人》,讲宪法精神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绘本讲述了“正义岛”上发生的故事。正义岛上的马特人认为卷毛的马特人能更好的感受到宇宙能量的指引,卷毛人更聪明、更强,一年一度的最强马特人大赛,也只有卷毛的马特人才能参加。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位隐藏的高手——爆米花,他是突然杀入决赛的黑马,最终爆米花也赢得了比赛。而爆米花马特竟然是没有头发的,他说:“希望所有的马特人,不管有毛的、没毛的、直毛的、卷毛的,都能有机会参加比赛,像我今天一样证明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但是内涵不简单。如何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讲好绘本和法律呢?现场做了三件事:
1、慢开头
从阅读封面开始,围绕“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展开观察、表达、讨论,引导孩子们注重对外貌、神态的精细化感知。尤其是关于头发的内容:发色、发量、发型等。这不是一个游离于主题的部分,恰恰是为了后面做铺垫,为此,我把孩子们的老师和我自己用作了“道具”:卷发的老师、长发的老师、短发的我;高高的老师、矮矮的我;瘦瘦的老师,胖胖的我。现在,核心问题来了:卷发的老师比长发的老师聪明,高老师比矮矮的我勇敢,可以凭这个外表判断内在特点吗?孩子们大声说:“不行!”
这个环节我们进行了十几分钟,虽然慢,却养成了很好的观察、思考、讨论的习惯,也是他们了解我的风格,我了解他们特点的过程:这个老师有点意思;这帮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强。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进啦。
2、好读书
这个“好”字读第三声,好好读书的意思。一本绘本可以有无数读法,实际上,这本《卷毛的马特人》同辑中的《被挤烂的丸子店》就被我讲给一个乡村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听。每一次做活动,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就会不同,要根据孩子们的眼神变化判断他们的知识盲点在哪。
好好读书的第二个点是节奏感的把握,简单的地方快进,难的地方慢推;听了一段时间后代入法启发思考:假想一下你会怎么做;有点疲劳时带着孩子们动一动……
3、多迁移
知识能运用才是活的。在绘本阅读的最后,我把结尾一页读了两遍:
通过前面的故事,孩子们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平等。那么,怎样做到平等呢?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迁移理解:
那么真正的“平等”怎么做到的呢?当然是靠《宪法》来守护呀:
在我们的宪法中有非常明确的一点,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不论你是强大或弱小的,无论你是健康或残疾的,无论你是大人或孩子,我们都享有人格平等、机会平等、权利平等,我们都是平等的个人。
而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已经在幼儿园享受和见证了很多平等待遇呢:

讲一件让我感慨的事。在备课时,我找了一段男幼师带孩子们跳舞的视频,以此来深化“机会平等”的观念。我原定的假设是沿河路幼儿园没有男幼师,但我被打脸了——我一进园门,就看到一个男老师在带着娃们跳舞,孩子们很享受很喜欢,舞蹈结束后,孩子们说:再来一个!

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无形的教育,传递的都是某种观念。为沿河幼儿园点赞!
这次活动让我对“书+法”课有了更大的信心。小绘本,大作为,这颗法律的小豆子咱们就此种下,期待心绿蔚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