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2022-11-26 21:39:07)
标签:

杂谈

分类: 绘节气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冬天至,绕着单位旁边的小公园最值得看的便是荷塘。枯荷正盛,别有意蕴: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时的荷枝枯叶干,这时的塘水清风平,倒影和本尊一起写意。如果说夏荷有风韵,冬荷则有禅意。这种美想让孩子们看见,也正是在这个冬日做关于荷文化活动的原因。
   咏荷的诗,在小学语文课本里不少见: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乐府之诗,是诗,也是歌。这首《江南》截取了一个“采莲”场景,表面只见莲,只见鱼,不见采莲人。但这是首歌啊,是此起彼伏唱响的歌啊。少女清脆的声音在荷塘上弥漫,一个唱“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四方和“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读这首诗,便如听一场大合唱,又像在看一场情景剧,听到很多欢声:看,这里有鱼!这里也有!好多鱼!这是采莲,也是戏鱼;这是劳作,也是游戏。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首诗特别白居易,浅显易懂,就像在聊天:“我跟你说哈,今天早上,我家娃去偷着采莲去了。小家伙萌萌的,胆子还不小,自己划着小船就去了。我怎么知道他去采莲了呢?他光顾着闷头划船往前去,哪里知道在船后面划开了一道浮萍。小鬼头,还是道行太浅了啊。”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首诗的影响力有多大,只要看看摄影作品就知道了。不知道怎么拍荷?简单啊,一只蜻蜓,一朵荷苞,然后就等着他俩相遇。他俩常常相遇,看,看,来了,咔嚓,出片!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首诗得配很大气的画面。一支荷是一个小景,雅致;一池荷是一个大景,泼洒。红花绿叶都有精神的很,绿要绿得透,如翡如翠;红要红得靓,如烛如炬。蓝天白云只能做衬,艳阳暖光正好提亮,这天地间我要你只看见我的美丽和魅力。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首诗便是写枯荷的。荷花已落,荷叶已枯,垂头并不丧气,也可以是谦虚。脊梁不弯,便有精气神。花的四季便是人的一生,谁都曾年少轻狂,也终会韬光养晦。不再重视外在的华美,更看重内藏的那点傲气。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首诗极美,花美,人美。绿裙如荷,
芙蓉如面,真是又含蓄,又清透,又明媚,又清丽。 还有那云深不知处一样的歌声,像丝线一样牵着人的目光和心思。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无赖这个词也可以含嗔带喜,就这么奇妙。“溪头卧剥莲蓬”,这种松弛感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多么难得,这种和自然的亲近也多么稀罕。唉,谁说今人就一定比古人幸福呢?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是一个短片,带来丰富的感觉体验。闻到雨后的清新,听见叮叮的流水,还有女子聊天的声响,看见明亮的月光中荡开的荷花莲叶,还有女子娉婷的走来。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很喜欢这句诗“三更画船穿藕花,花为四壁船为家”。芜湖有个赏荷的好去处,叫陶辛水韵。从售楼处入到景区,非得乘船不可。小船拐过河湾,就从古老的小桥下穿过,再前行,就进入荷花池里。人在船中坐,别人要是看船中人,便是诗中这样的场景。船在花中行,只见船,不见人,只听人语响,不见人影密。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莲自《诗经》而起文脉。不过这时所指的美人指一切美好之人,莫论男女。如同《蒹葭》中的“伊人”一样,都是无性别的代指。这首诗中也可见荷的一个别称,为“菡萏”。我很喜欢这两个字的样子,像极了荷花盛开时的花蕊和莲蓬的模样。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到了屈原这里,荷做了衣裳,便就有了附加义。那是屈原的荷啊,便和其他的植物一样,从此成了高洁人格的物化之一。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席慕蓉有一首诗叫《悟》:“那女子涉江采下芙蓉     也不过是昨曰的事     而江上千载的白云     也不过只留下了     几首佚名的诗     那么我今天的经历     又有些什么不同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在回首时也不过     恍如一梦”。确实也没什么不同,千年万年,相思不变。在这一点上,人与人的悲欢是相通的。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谐音的梗,古人也玩得很溜。“莲”便是“怜”,莲子便是怜你,这和“今晚的月色真好”如出一辙。你若听懂,便不枉我一番深情;你若不懂,那就当我在采莲,摘了莲子若干,也不亏付时光。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个比喻的有名自不待说了。莲真的是出淤泥而生,莲藕便藏于深厚的淤泥中。挖莲人的坚信应该带孩子们看一看,也就更懂得盘中餐的“粒粒皆辛苦”。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篇散文也是名篇。美则美矣,我总觉得和他其他的文章一样,过于刻意。小时很喜欢这种风格,反复诵读。果然,长大就会变得平实了。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莲在咱们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里是个好彩头。并蒂莲有“花中君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也是喜庆、美丽的化身,常用来象征夫妻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是个谐音梗。年画娃娃抱着鱼,踩着莲,这就是咱老百姓的朴素期望:多子多福,连年有余。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这个词体现了老百姓的智慧,善用比喻,生动直白。别藕断丝连,利索点,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河灯做成了荷花,不晓得是不是也有谐音。放河灯是一种汉族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流水明灯,
心中有敬畏,这画面是好看的。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焚香为古代文人的“四艺”之一,是极尽风雅的和美仪式。人们于抚琴、品茗、奔棋、读书、作画之际,焚一炷清香,于袅袅轻烟中,获得一种淡泊宁静、闲适自得的心境。香插是用来插香用的,我蛮喜欢这种荷花造型的,大概是因为莲与佛教的关系吧。

莲是雅物,也是俗食。从莲蓬到莲心,从荷叶到荷花,从素食到荤菜,从吃的到喝的,都能做成美食: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一番荷枝生池沼——和孩子们聊荷文化

 找个周末,约一群孩子,赏荷,吃荷,走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