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晚安,猫头鹰》
适龄: 3-5岁
目标:
1、知识:能听名指认出对应动物;能分辨出不同动物的叫声;能说出猫头鹰与睡眠有关的生活习惯
2、技能:通过环衬猜出故事角色;通过前文预测下文情节
3、情感与态度:感受“猫头鹰”睡不着觉的痛苦,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谜语:黑夜林中小哨兵,眼睛限像两盏灯,瞧瞧西来望望东,抓住盗贼不留情(谜底:猫头鹰)
(领读者指导:这两个暖场内容都涉及到猫头鹰的生活习性,这是理解《晚安,猫头鹰》的前提知识。)
【开场白】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爱读绘本的思远妈妈。今天,我想和你一起读这本书:
【Part1】封面阅读
说来听听:1、仔细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尽可能用长句子描述。
——我看见了一只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看见了一只啄木鸟,在给大树看病。
——我看见了一只松鼠,他在吃松果。
——我看见了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他们都张着嘴巴。
——我看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树干很粗,树叶很多,树枝很结实。
2、是啊,这是一个关于很多动物的故事。再仔细观察画面,你能猜出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吗?说说理由。
——白天,因为背景是白色的。
3、在白天,猫头鹰要做什么呢?
——要睡觉。
4、猫头鹰是怎么睡觉的呢?
——藏在树洞里睡觉
——站着睡觉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
——睡觉时很警醒
5、封面上的猫头鹰就是这样的呢。他要开始睡觉了,他能好好睡一觉吗?
——能,他藏在树洞里,就像呆在自己的家里,很安静
——不能,书上的小动物们太多了,太吵了,睡不好
(领读者指导:这5个问题不是随意提出来的。事实上,这一段文字,我先后写了三个版本,调整了数个问题。要先易后难,要由表及里,要调动兴趣让孩子有话可说,要启发思维让孩子言之有理,要理清思路为下文做铺垫。)
【Part2】环衬阅读
说来听听:1、是真的有很多小动物呢。我们来数一数有几种吧:
——9种
2、仔细看看,猫头鹰之外的8种小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它们在做什么呢?
——是的。它们全都张着嘴巴呢。
——有的在吃东西
——有的在唱歌
——有的在喊小伙伴来玩
——有的在吵架
——它们都在发出声音
3、这就是一个关于很多动物的声音的故事。你听——
(领读者指导:这本绘本的名字“晚安,猫头鹰”到现在其实都没向孩子提及,因而环衬中的英文字母的巧妙设计也没提及。这要放到故事讲完后再回头讲解。环衬讲解的这几个内容都是为正文阅读做铺垫的,知道了动物数量,有助于预测故事发展方式;发现了张口的细节,引出了声音的兴趣点。)
【Part3】正文阅读
朗读文本:“猫头鹰想睡觉了。”
(领读者指导:用轻柔的声音,缓慢地来读这一句,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与下文形成对比,产生阅读趣味。)
朗读文本:“蜜蜂嗡嗡飞,嗡嗡嗡、嗡嗡嗡……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领读者指导:语速比前文稍快,拟声的表现力要明确一些,营造出群蜂飞舞的喧闹感。不必急着翻页,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发现画面的细节:蜜蜂来了,来采花蜜了,猫头鹰被吵醒了,它睁开了右边的眼睛。)
朗读文本:“松鼠啃坚果,
喀哧,喀哧……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领读者指导:语速比前文稍快,拟声的表现力要明确一些,营造出群蜂飞舞的喧闹感。不必急着翻页,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发现画面的细节:蜜蜂来了,来采花蜜了,猫头鹰被吵醒了,它睁开了右边的眼睛。)
朗读文本:“乌鸦哇哇叫,
哇——哇—— 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领读者指导:“哇——哇——”要读得响亮点,也可以让孩子们来拟声。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发现画面的细节:蜜蜂的队形又变了,松鼠的位置姿势也变了,猫头鹰的眼球位置也在变哦。)
朗读文本:“啄木鸟啄树洞,
笃笃笃、笃笃笃...... 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领读者指导:“猫头鹰好想睡觉啊!”这句话在读的时候要慢一点,经过前面的反复朗读,孩子们应该已经能复述这句话啦。齐声共读这句话,会带来一种一起读故事的参与感。依然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发现画面的细节:啄木鸟就在猫头鹰的洞口啄啊啄,猫头鹰的左眼睁右眼闭了,乌鸦、松鼠和小蜜蜂都在低头看。)
朗读文本:“云雀尖声吵,
唧唧啾啾、唧唧啾...... 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领读者指导:“猫头鹰好想睡觉啊!”这句话可以完全留给孩子们读啦
。领读者在这里要结合画面理解“尖声吵”的含义,看云雀的站姿和表情和嘴型,想象它俩争吵的闹腾劲。依然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发现画面的细节:猫头鹰的右眼睁左眼闭了,乌鸦、松鼠和小蜜蜂的头又转向了,它们都爱看热闹。)
朗读文本:“松鸦大声叫,
嘎——嘎—— 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领读者指导:到这时,孩子们已经完全能掌握看图的方法了:看松鸦的嘴型仿佛听到了大声;动物们的头转向又变了;猫头鹰的眼睛和表情又变了;云雀也不争吵了,一起去怼松鸦了。)
朗读文本:“布谷鸟声声唤,
布谷、布谷…… 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领读者指导:现在,领读者只需读完最关键的几个字,剩下的文本朗读啊、图画解说啊、图文关系啊,就全部让孩子们自主表达吧,他们一定已经沉浸到到阅读发现中了。)
朗读文本:“知更鸟高声唱, 哔噗——哔噗——
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朗读文本:“麻雀爱吵闹,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朗读文本:“鸽子总唠叨,
咕咕咕、咕咕咕……
猫头鹰好想睡觉啊!”
朗读文本:“蜜蜂嗡嗡嗡飞,嗡嗡嗡,嗡嗡嗡......
松鼠啃坚果,喀哧,喀哧......
啄木鸟啄树洞,笃笃笃,笃笃笃......
云雀尖声吵,唧唧啾啾、唧唧啾......
松鸦大声叫,嘎——嘎——
布谷鸟声声唤,布谷、布谷……
知更鸟高声唱,哔噗——哔噗——
麻雀爱吵闹,叽叽喳喳,叽叽喳......
鸽子总唠叨,咕咕咕——咕咕咕——
猫头鹰被吵得睡不着。”
说来听听:1、孩子们,看到这一页,听完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这棵树真热闹啊。
——好吵,好吵。
——猫头鹰被吵得睡不着了。
2、是啊,猫头鹰睁开了双眼。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猫头鹰睡不着了。
——猫头鹰要工作了。
朗读文本:“天黑了,
月亮升起了, 四周安安静静的,
没有一点儿声音了。”
(领读者指导:翻到这一页时,孩子们自然就会惊异地说道:“天黑了。”请放慢语速,轻声朗读这一行文字:“天黑了,
月亮升起了, 四周安安静静的,
没有一点儿声音了。”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每种动物睡觉的姿态,观察猫头鹰的小表情,猜测故事是否到此结束了。)
朗读文本:“猫头鹰大叫起来,
呜呼——呜呼—— 把所有动物都吵醒了!”
说来听听:1、
猫头鹰这次大叫起来,把所有的动物都吵醒了。它是故意的吗?
——应该是故意的。因为它很生气,被吵得没睡好。它要大叫,让别的动物也睡不好,这样才公平。
——也许不是故意的。猫头鹰原本在夜间觅食时也会大叫,这是它的习性。
2、作为一个故事,你觉得这样的结尾好在哪里?
——爽
——太意外了
(领读者指导:这一段文字,要读得缓慢而高调,让孩子们发出哄堂大笑——哈哈,真是太意外了,太好玩了。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发现细节,感受鸟儿们的兵荒马乱,让他们沉浸在这种阅读的快乐中更持久一点)
【Part 3】主题讨论
说来听听:1、现在我们要回到封面和环衬讨论一个我们最开始漏掉的重要话题: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呢?是“晚安,猫头鹰”。你看,环衬中,动物们站在英文字母上,这些字母组成的就是“晚安,猫头鹰”。我想请大家想一想,谁在说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对猫头鹰说的?猫头鹰喜欢这句话吗?
——是小鸟们、蜜蜂和松鼠对猫头鹰说的
——应该是夜晚的时候它们说的
——猫头鹰肯定不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从不“晚安”,它都是白天睡觉的
2、如果你是猫头鹰,听到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我会像故事中的一样,大叫一声,把大家吵醒:凭什么你们不让我“白安”,却想自己“晚安”?
——它们白天那么吵闹,也不是故意要吵猫头鹰睡觉啊。说“晚安”,可见它们很懂礼貌的。我可以提醒它们下次声音小一点,或者去别的书上吵闹。
(领读者指导:这两个问题对于低龄的孩子而言并不容易回答,领读者可以多讲一点,培养孩子共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 4】
延展阅读
巴喳——巴喳
杰·里弗茨
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
巴喳——巴喳!
“笃笃”听见这声音,
就一下躲到了树枝间。
“吱吱”一下蹿上了松树,
“蹦蹦”一下钻进了密林。
“叽叽”嘟一下飞进绿叶中,
“沙沙”哧一下溜进了黑洞
全部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
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领读者指导:《晚安,猫头鹰》中使用了大量的拟声词,就形成了具有动画效果的故事。这一点写法也在童诗中得以运用,也为下面的延展活动提供了支撑)
【延展活动】
1、播放动物音频,说出是哪一种动物。
2、表演亲子绘本短剧。爸爸妈妈们伸出胳膊当树枝,孩子们扮演小动物一边做出动作模仿声音,一边被家长放到错落的位置上。
【配套阅读】同作者其他作品《母鸡萝丝去散步》和《金老爷去买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