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是科幻小说的基石——谈《海底两万里》的科学性

(2020-04-28 09:19:04)
标签:

阅读

分类: 读书笔记
科学是科幻小说的基石——谈《海底两万里》的科学性
       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以文学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刘慈欣
       当我们阅读一本科幻小说时,我们进入的是一个又虚幻又真实的世界。虚幻的是情节是人物,真实的是科学。离开科学这个点,作品就不再是科幻小说,而是奇幻、玄幻、魔幻小说。相对于这几类幻想小说而言,科幻小说创作的难点和基石就在于科学知识的应用。
      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正是因为他的作品中渗透着无数科学知识,物理、天文、地理、生物……;又传递着深刻的人文思考,折射着社会现实,所以,有人称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
      《海底两万里》是怎样体现“逻辑自洽”和“科学元素”的呢?
         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不复杂:
科学是科幻小说的基石——谈《海底两万里》的科学性      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家乡。
        这个故事一共写了31万字,从头到尾“把话说圆了”并不容易,要前后内容不冲突,人物形象不裂变,挖的坑都能补上,结局完整合理,还要让读者沉入情节中,觉得幻想都是真实的。凡尔纳是怎样做到的呢?
      在小说中,凡尔纳引入了很多真实性内容,比如国家城市名称、建筑街区场景、史实人物事件、可行的航行线路、可以画出具体图形的潜艇说明等。
科学是科幻小说的基石——谈《海底两万里》的科学性
科学是科幻小说的基石——谈《海底两万里》的科学性
       其中,最具黏合度的就是大量的科学知识的融入。我们不妨让学生来完成一张科学知识汇总表:
科学是科幻小说的基石——谈《海底两万里》的科学性科学是科幻小说的基石——谈《海底两万里》的科学性
       刘慈欣说:“我个人认为科幻文学的核心其实是很浅薄的东西,可能就是对科学、对未知、对宇宙的惊奇感。如果失去了这种最基础的灵魂性的东西,不管科幻小说再怎么发展文学技巧,怎么尝试表达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很难再往前走。”在《海底两万里》的阅读过程中,正是对科学的惊奇感牵引着读者不断沉浸,哪怕在时隔一百多年之后,我们已经把潜艇、把海底探险变成现实,依然会感叹:凡尔纳的脑子是什么做的呢?他是怎么想到的呢?
          所以,在早期,科幻小说不仅提供着简单的阅读快感,还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可以说,科幻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有科普读物的属性,尤其是善于普及艰深的科学理论。《三体》这部获得殊荣、有着广大读者群的科幻小说,就涉及到现实中现实中的前沿物理学理论,而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又出版了《三体中的物理学》一书,对这些知识进一步做了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如此,科幻与科普巧妙融合。
       但,科幻不等于科普。即使早期科幻作品中的很多想象在今天都变成了现实,比如登月,比如八十天环游地球,比如机械骨骼,比如移动支付,科幻小说家也不会自吹自擂科学是自己的小说推动发展的,同样的,科学家也不会到科幻小说中去寻找科学发展的未来。科学知识是科幻小说的基石,只是为了增强小说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即使变成了某种现实,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科幻小说的本质依然是小说,是虚构性文学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