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品格》读书分享会
(2022-05-13 11:54:37)
标签:
育儿 |
分类: 生活随笔 |
为人父母,要陪伴孩子的成长,为人师者也需要陪伴孩子的成长。惭愧的是,这么多年以来,似乎还没有用心地学过类似的相关理论,直到学校赠送的一书《孩子的品格》,才真实地印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古语。
记得一天晚上,我拿出这本书,女儿看到书名后,就给弟弟说“妈妈看这种书,又不知道想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们了”,当场笑晕。书中内容,让我知道了不只是有心理问题才需要学习心理学,更让我知道了积极心理学的含义。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积极的生命要素来揭示人类积极向上的本质、规律与意义。还知道了合理化又叫掩饰作用,其两种常见表现为“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这两种心理各有各的特色,否定自己得不到的、肯定自己所拥有的。书中的大量案例与我的亲身经历诸多相似,与我的观点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我时常想:如何让孩子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如何让孩子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书中给出了答案,也解答了我许久不解的谜团。
1、“吼叫式教育”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我个人性格比较暴躁,稍不注意就会吼起来,但吼过之后似乎并没有效果,反而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时间一长,孩子的这种心理还会强化,产生免疫。我深深反思自己教育子女的行为,深感愧疚,孩子的表现与我心中所想相去甚远。只有认真分析、冷静对待,寻找积极的行动来解决,才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2、参与式体验很重要
孩子在家表现得很活泼,但一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很拘束,不敢说话,有时还躲在我身后,让他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他也不敢。这些现象表明孩子的参与式体验太少了,有些怯场、胆小,让孩子多参与互动式体验,多与其他孩子交流,加强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关系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孩子的胆量,展示孩子阳光的一面。
3、管理手机策略
当今社会,人人都离不开手机,孩子也受到了同化,抱着手机就放不下。我曾经用过一个方法,周末就让孩子自己玩,看她能够玩到几点。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那晚她玩到了凌晨,不是她爸回来,都还不会放下手机,结果放下手机就秒入睡。第二天我就反思,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否则就会让孩子越陷越深。首先让孩子知道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的危害,其次让她告诉我她玩手机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第三严格控制玩的时间,周一到周五不能接触手机。这样一来,情况就好了许多,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激发孩子的内生动力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之处,每一个孩子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关键要看如何在其成长的路上如何正面引导。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产生自我效能感,促进孩子自信力的生成,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不论是挫折、体验、还是荣誉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发展中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
5、家庭关系的和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元素
家是孩子有力的精神支撑,不管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家都应该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这样成长起来才有爱心和善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很多方面孩子都会潜移默化地效仿,所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争做合格的父母,才能完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很欣赏书中的一句话“善良远比聪明更重要”,也很欣赏任正非的一句话“一辈子假积极,就是真积极”,那就让我认真地“假积极”去做好父母,陪伴好自己的孩子;认真地“假积极”去搞好教学,陪伴一届又一届孩子的成长。用善良去感化心灵,用聪明去引领人生,积极地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