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标签:
杨家慧 |
分类: 教学设计 |
《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天长市城南小学
文本解析: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我爱祖国壮美的山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4篇精读课文,以及《这儿真美》习作训练与“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其中《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了海滨和小城景物的特点,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海滨景象以及美丽整洁的小城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阅读能力为教学基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文字勾勒的画面,了解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以及这些景色的特点,体会总起句的作用,进而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练习表达。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学习字理等多种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总分构段的作用,感受海滨小城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读出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2.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学习任务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解题。说说自己的家乡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林遐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的家乡,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
2.读懂课题。提示“滨”是一个前鼻音。指名读课题。(课件出示字典义项:水边;靠近。)在这里,“滨”应该选择哪个义项呢?
【设计意图:谈话创设情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滨”的意思,使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进一步养成“能借助字典理解生词的意义”的好习惯。】
板块二:读通——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之处标上“?”。
(2)边读边思考:海滨小城到底是什么样的?用“
2.读准字音。
3.梳理文脉。海滨小城到底是什么样的?
(1)读总结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2)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中海上、海滩是写海滨的;庭院、公园、街道是写小城的。
【设计意图:在自由朗读、思考和交流中,关注特色景物,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有重点地进行生字的识字,鼓励学生借助以往的经验主动识字,提高学生识字的自觉性。】
板块三:读透——情境导学,感受景美
1.创设情境。海滨之旅现在启程,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这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2.感受景美。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这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划出来。
(2)作者在描写海上美景时,都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交流分享。
(1)关注色彩。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圈画后分类,体会不同词语表达颜色的效果。
(2)读词解词。根据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浩瀚”等词语的意思。
4.情韵朗读。有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本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积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义。课文语言文质优美,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学习课文的有条理叙述,内化课文语言。】
板块四:内化——发现写法,感悟特点
1.发现写法。
(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2)作者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交流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迁移、运用。】
板块五:书写——书写指导,评价展示
1.整体观察。出示“载”“靠”这两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特点。
2.书写生字。老师范写,提醒学生书写要领,学生描红、仿写。
3.展示评价。出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指导有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关注重点笔画的书写要领,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板块六:作业——结课存疑,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欣赏了海上的美景,那么海滩上、小城中又有哪些迷人的景象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2.布置作业。摘录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与小伙伴交流。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重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分享交流中有效内化。】
板书设计:
19 海滨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