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专题研讨活动

分类: 研讨活动 |
课题组活动记录
时间 |
2022.9.20 |
活动地点 |
大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专题研讨 |
活动承担者 |
吴梦娟、吴婷 |
活动过程记录 |
|||
一、 学习文章《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 各成员认真学习文章,并做好反思。 二、 专题研讨 1.主持人:我们学习了《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我们倡导数学活动的实践策略,要将数学信息迁移到生活环节中,将数学元素渗透到情景教学中,将数学材料变身在生活资源中,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吴:关于数学信息迁移到生活环节中,我们了解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让幼儿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数学又是有用的。例如,每日点人数时,我先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本班总人数,然后再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数,五个、五个数数等。带着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数一数台阶,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掌握数数的技巧,培养他们的数感。玩玩具时,数一数玩具的数量,整理玩具时,按形状、颜色分类, 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并在统计表中填写。和幼儿一起散步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我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体育器械“球体”和“圆形”,“正方体”和“正方形”等,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调动多种感官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 徐: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我们运用谈话、午间、离园时间请孩子们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及相互间的关系称谓,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电器数量和名称功用;吃饭时几个人,几个饭碗、几双筷子、几把椅子理解对应关系,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王:在设计多元化的数学游戏中,激活幼儿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品味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有趣味,更有思辨。教师通过带领幼儿融入到多元化的数学游戏中,能更好润泽幼儿的数学理解能力,积累不同的数学知识。最终体验到数学游戏让自己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踪迹,并从中感悟到了数学带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变化。如在参与《气球排列》的游戏中,需要引导幼儿根据情境,幼儿园中要举行歌舞会,需要一起来布置教室,需要幼儿按照已有的气球排列规律,来对后面的气球进行排列。在教师带领幼儿用语言来描述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是按照“红色、黄色、蓝色”来排列的。通过引导幼儿多次叙述,接下来让幼儿自己来排列。 邹:我们利用游戏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小班孩子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赋予数字实际的意义,比如在娃娃家设计菜谱,放两个番茄、一个鸡蛋做成番茄炒鸡蛋等。 华: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他们还会感到轻松、自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健康活动中,当“小猫”捉到“老鼠”后,我组织幼儿点数小猫捉到了几只“老鼠”,比一比哪只小猫捉到的老鼠多;在晨间区域活动玩飞行棋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读数字,根据颜色和相应点数进行前进和跳跃等。 许:增加数学活动的情境性,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性。比如,设置“数学迷宫墙”,让幼儿跟随指引玩数字游戏。又如,绘制各种形状的果实,每个果实贴上有关数字卡、符号卡,幼儿可以模仿果农,挎着“篮子”积极地采摘果实。在生活化的情境下,大大提高了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主持人总结 吴:各位老师能够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