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热内冷与外冷内热

(2017-09-19 16:04:05)
标签:

红学

艺术

分类: 品红百味
http://s13/mw690/005Pd7zJzy7emnsCO9S5c&690

《红楼梦》成书以来,钗黛之争有增无减。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思想也变得复杂起来,争议点已不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破解钗黛的对立与合一。
若用冷和热来评价钗黛,一般人都会照本宣科,说宝钗冷而黛玉热,因为宝钗素有“冷美人”之称,而黛玉的爱情是炽热的。但是,且慢下定论,在《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里,主要人物的性质往往是多面的。我们再深入一层去读,就会发现,宝钗虽冷,却也能找到矛盾之处,譬如她爱穿“蜜合色棉袄”一类暖色调的衣服,她为人处世的娴静温婉等;黛玉虽热,却也能找到矛盾之处,譬如她冰清玉洁的气质,她那“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愁怀等。鉴于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宝钗再冷也有其热,黛玉再热也有其冷。
此说法虽能概括,却依然是比较肤浅的。当我用一个红迷的心去品味曹雪芹的笔墨时,终于发现了曹雪芹的巧妙设计:黛玉是外冷内热,宝钗是外热内冷。这样一来,钗黛间为什么看似合一,实则对立,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们先看第七回,宝钗介绍自己的病时,说这是胎里带来的热毒,也就是说,宝钗原本是热的,天生带着一种热,发于中而形于外,天赐奇病,无根可追,所以请医吃药皆不见效。然而,老天关了一扇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奇病就用奇法治,宝钗的病,有且只有一种药可治,那就是冷香丸
冷香丸,听起来就很妥当,中医不是相信“吃啥补啥”嘛,既然病征是“热”,那就用“冷”来镇。但是,注意了,曹雪芹起名都是下了功夫的,为什么起名“冷香”?恐怕暗藏玄机。看似在说此药性冷、含香,其实“冷香”是菊花的美称。例如王建的《野菊》诗:“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还有王十朋的“十八香”系列里,也称菊为“冷香”。
冷香暗指菊花,曹雪芹在这里或许隐藏了什么秘密,万万不可忽视。
菊花社上,黛玉大展奇才,夺魁诗社。曹雪芹如此设计,除了称赞黛玉诗才过人以外,另有暗示。
曹雪芹笔下的女儿,个个是如花美眷。曹雪芹让黛玉写的《咏菊》《问菊》《菊梦》把前三名都占了,这就是在告诉我们:黛玉是菊花的象征。鉴于这句话,我终于明白了“冷香丸”一名的用意:此药是以黛玉的名义、用黛玉的精魂制成的!也就是说,是黛玉的精魂挽救了宝钗
冷香丸是内服药,药效从内发起,所以宝钗的内心逐渐变冷。然而,冷香丸毕竟药效有限,只能斩草,不能根治,所以药力不能由内而外地渗透。药的“冷性”达不到体外,因此宝钗仍然保持“外热”。
而黛玉,原本是冷的,是冷香凝成的仙气。宝钗的奇病是凡俗之药所不能治的,而古代的传说中,仙气可治无根之病。要抑制宝钗的热毒,只有消耗黛玉的冷香。就这样,黛玉体内的精魂渐渐输出,化作了冷香丸的精华,她自己,却失去了许多……在黛玉降入凡尘的那一刻,她落下了“先天不足”的症状。
热为阳,冷为阴。正如湘云说的“阴尽了就是阳,阳尽了就是阴”一样,黛玉为了挽救宝钗,内在的“冷”消耗尽了,也就成了热。然而,菊花之魂尚在,黛玉尚有外在的“冷”支撑着,所以我们看到的黛玉,依旧是冷香的,依旧是恬淡的,依旧是高洁的,本性不改。
下面我们再来看冷香丸的配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大家注意到了吗?冷香丸的配方频频出现“十二”这个数字。古人认为,十二是个全数,象征着完美。果然,宝钗总是给初读红楼时的人留下完美无缺的形象。
但是,不知大家有没有去想过,为什么看似有缺陷的黛玉,反而能得到曹雪芹更多的爱呢?“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的,有谁能想到,在宝钗完美形象的背后,竟隐藏着黛玉的牺牲?黛玉甘愿牺牲自己的精魂,治疗宝钗的热毒,成就宝钗的完美。
原来,在曹雪芹的心里, 真正完美的人,当是黛玉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形的板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