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慧读古典
在《红楼梦》几百个人物之中,贾瑞尽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远不能说是核心人物,他仅仅出场了几回,就在第十二回中死去了。因为他垂涎王熙凤的美色,被王熙凤设下了歹毒的相思局害死了。他的死状可谓是丑态毕露,难以启齿。
按理来说,这样的一个不算十分重要的人物,应该和全书并无多大关联。然而,细究之下,却觉得并非如此,他竟然和“风月宝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红楼梦》有五个书名,除了《红楼梦》之外,还有《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风月宝鉴》四个书名。由此可知,第十二回出现的“风月宝鉴”并非一面普通的镜子,实际上就是《红楼梦》这本书!“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如果只是一面镜子,砸碎了就是,干嘛还要架火来烧呢?在这里,庚辰本给出的双行夹批是: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风月宝鉴”就是一本书,而且还不是野史,而是正史!这也即是说,《红楼梦》是一本正史。可为什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说到,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猜灯谜的游戏开始了,大伙儿出灯谜、猜灯谜、猜错了罚、猜对了赏,沉浸在一片欢乐中。就连严肃的贾政也来承欢取乐。但是,贾政的到来反而让孩子们拘束不乐,贾母便让贾政猜完几则灯谜就回去歇息。
对于元春的灯谜,已经没有争议和秘密了,贾政猜对了,谜底确实是爆竹,也确实猜中了元春“一响而散”的结局。
迎春的灯谜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猜是算盘,许多读者认为贾政猜错了,谜底不是算盘,而是围棋。首先,从谜面上看,算盘和围棋的特点均与谜面相符,更重要的是,作为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迎春应该是没有接触过算盘的,相比之下,书中显示下围棋是她的爱好。从以上两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迎春的灯谜谜底是围棋。
探春的灯谜是:“
《红楼梦》第五回说到,宝钗入了贾府,就把黛玉比下去了,因此黛玉悒郁不忿,宝钗却浑然不觉。
曹雪芹分别用了四个字写黛玉和宝钗的表现,是为了说明黛玉的小气和宝钗的大度吗?
我觉得并非如此,因为黛玉看似小气,其实是比宝钗大度的。
作者:jeenny1109
红楼梦中的葬花场景算起来总共有三次。第一次是二十三回的宝黛共读西厢共同葬花,第二次是第二十七回黛玉独自葬花,第三次是宝玉生日这天宝玉葬花。这三次葬花虽然都有怜花惜人的共同情怀,但是葬花人却不一样,葬的花也非同一类,而且作者给每次葬花都安排了带有象征意义的时间点,这几点加在一起来解读,就可以品味出这三次葬花的不同寓意。
第一次葬花的时间是在三月中浣,正是万物复苏,生命复苏的春天。作者选春天作为宝黛爱情萌芽的时间背景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意让时间点和故事情节的展开遥相呼应,一边是新事物新生命蠢动的季节,一边是宝黛在长期的青梅竹马后由于共读西厢的爱情启发。
这一次的葬花是在漫天飞舞落红成阵的桃花林间,宝黛两人确为知音,不约而同地对散落的桃花产生了怜惜之情。宝玉不忍践踏了落花
作者:猫眼7号
林黛玉——芙蓉糕
芙蓉糕的点睛之笔是表面的一层红色“糖霜”,此物本是大理古国特制的胭脂,可以使用,本为翠色,遇水而化红,在这金黄的芙蓉糕之上,如落花满地、如红泪化玉,不由得让人想起林妹妹的《葬花吟》。
薛宝钗——冷香糕
冷香丸,可以对应冷香糕。
贾元春——宫廷年糕
元春为正
注:转载
林黛玉——洞箫
黛玉,忧郁而高雅,通灵且妙曼,差可比作洞箫。记得《前赤壁赋》中写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段文字,无论是形容黛玉其人还是其诗,都贴切无比。黛玉的悲音,只是发给唯一的知音听的,她和宝玉,正如弄玉萧史。而只有她的悲音,才能引来凤凰。她所住的潇湘馆不是“门外翠竹千竿”,“个个待凤凰”的地方么?黛玉死后,宝玉一定也会感叹:“玉人何处教吹萧?”玉人以缺,只留给他无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