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文学顶峰上的两个单足王

(2023-12-31 07:37:45)
标签:

文化

喜剧

杂谈

分类: 王三怪客堂

【读好书·树高峰】扎谈<16>

 

世界文学顶峰上的两个单足王

 

提要|用“文至美,道至尊”来衡量,21世纪前的世界文学史上,只有《好兵帅克》是戏赞性喜剧小说,达到了“文至美”,却没有达到“道至尊”;“道达至尊”的只有一部《西游记》,可惜用的是隐喻,没有研究过佛教经典的看不懂;世界文学顶峰上只有这两个“单足王”,而其余文学大师则因受时代局限而集体沦陷,没有一个双足都登上文学顶峰的。

关键词|文至美;道至尊;单足王;21世纪

 世界文学顶峰上的两个单足王


上文《一尊文学顶峰 两根通天立柱》讲了“文至美,道至尊”的作品是文学艺术的顶峰。“至美之文”“至尊之道”是通往文学艺术顶峰的两根通天柱。此文便依此标准来衡量一下,21世纪前的几千年中,世界文学顶峰上有多少“至尊王”。

一、文抵至美一好兵,道如手电光欠明

我们先用“文抵至美”的标准对21世纪前全世界最有名的文学作品来个检验。“文抵至美”是喜剧的专利,世界文学中“喜剧”作品颇有一些,但喜剧只算“王”级,达不到“至尊王”的地位,要“至尊”得是“王中王”的“戏赞性喜剧”。这一来遗憾了,21世纪前全世界几十个世纪的无量文学作品中,有名而几乎唯一的长篇“戏赞性喜剧小说”只有一部《好兵帅克》。这没办法,标准就是标准,它是硬杠杠,没有情面,没法儿通融。没有标准时可以由评论家凭自己的喜好评说,有了标准就不能乱说,得按标准衡量,即使你不承认这个标准,也得先驳倒了它立出自己更有说服力的标准来说才行,在没有新标准出现之前,只好先依既有标准衡量,虽然有点孤零零,让人觉得好可怜,却也没有救急的法子。

一个就一个吧,起码有一个,说明这个标准是高的也是靠谱的,高才达到者少,靠谱才有能够着的,不是拼了死命也达不到的幻影。“文以载道”,这说明《好兵帅克》的一只脚已经踩到顶峰上了。“文”上去了,“道”有没有上去?我们再以“至尊”来衡量。

道的“尊”是尊在先进文化和高贵文明,“至尊”则是世界最先进文化和人类最高贵文明。这不是各人嘴说,“世界最先进文化”是要用“人类终极三问”的试金石检验的,能回答“三问”才能“世界最先进”,回答不了便不能“最”;“人类最高贵文明”是要用能“为万世开太平”的“宇宙法则”检验的,契合这个标准的“宇宙法则”才能“最”,契合不了便不能“最”。

那么,《好兵帅克》里有“世界最先进文化”和“人类最高贵文明”否?很遗憾,没有。带“最”的先进文化只有在高级的“探索文化”里才有,它连探索文化的影子都没有;带“最”字的高贵文明只有高级的“觉悟文明”里才有,它连“觉悟”的影子都没有。其道至多算一把手电筒,光太弱了,只能照亮自己逃生的小路,照不了更广阔的领域,更别提照亮全世界了。

没办法,《好兵帅克》只有一只脚站上了世界文学顶峰,另一只脚上不去。只好当个“单足王”。

二、道达至尊《西游记》  屯云遮月无人识

21世纪前的世界文学,有没有“道达至尊”的作品?结果惊人,也只有一部《西游记》。这要说明一下,《西游记》是部被许多人误解了的作品。

首先是它的形态被许多人误解。《西游记》是部很有趣很好玩儿的小说,能让人笑,有人根据这一点试图把它分到喜剧阵营中,其实不是。喜剧是有趣好玩儿,但那只是表相,喜剧的本质特征是“撕破伪装”,这是判断喜剧的决定性标准。“撕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撕破主人公的伪装,一种是撕破主体事件的伪装。撕破人物的伪装,比如《儒林外史》里的范进,装得很正人君子,给母亲带孝连象牙筷子都不用,却用竹筷把大虾丸子往嘴里送,这就让人看出其外表和内心的不一致了,这揭露的是人物的荒唐。撕破事件伪装的比如张贤亮先生的中篇小说《黑炮事件》,本来只是丢了一枚象棋子,再平常不过,却演变成了一个侦破特务的严重政治事件,公安机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量经费和精力,最后真相大白,闹了一场乌龙,这揭露的是社会的荒诞。

《西游记》里没有这两项特征,人物都是以本面目呈现的,没有哪个人物戴面具内心是圆外表却要装得方,或内方外表却经装得圆,都没有。故事虽然云遮雾障,但只是要“文似看山不喜平”,并非要撕破什么伪装显出社会的荒诞来,所以不能排进喜剧小说中。

其次,《西游记》的“道”也被很多人误解,《西游记》里是有世界最先进文化的,只是用人物形象表现的,很隐蔽,没有钻研过佛学经典也没将佛教文化与哲学难题“人类终极三问”相联系的人看不出来罢了。

它是用孙悟空从出世到成佛表现其“道之尊”的。

首先,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头在世间人眼里是无情物,但在佛眼里却是“无情亦有情”,与人无二无别,不仅有情,还能成佛,这是大乘法。

其次,孙悟空经历出生、学道、闹天宫到压在五行山下的过程,这是在讲“六道众生皆可成佛”,也是大乘法。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无法取得食物,是过的“饿鬼”生活;“渴饮铜汁,饥餐铁丸”,这受的是“地狱”之罪;其形象是猴子,是“畜牲”道;有人形,学道也是在“人道”;大闹天宫是好斗是戾气,是“阿修罗”的特点;封弼马温、齐天大圣是“天道”。这就“六道”全有了,最后却成了佛,这就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六道众生皆可成佛”。

“石头”到“六道”到最终“成佛”,这是在演绎佛讲的“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却因妄想分别执着不能证得”,“大地”是指“器世界”,就是笼统地说世界上;“众生”则是包括所有“无情”和“有情”,无情就是石头泥土、树木花草、风霜雨雪等类在世人眼里的无情无知物也能成佛,有情就是人、天、阿修罗、畜牲、鬼、神等当然更能成佛。而“成佛”的实质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的真实之理,就是回答“人类终极三问”,就是“世界最先进文化”,可惜它全用的隐喻,不懂佛法奥义的人即使读了也不知其义,能看出其义的人不多。这是叹息“道达至尊《西游记》,屯云遮月无人识”的原因。

既然它的“道”达“至尊”了,也就是它有一只脚也踏上世界文学顶峰了,也是个“单足王”爷。

三、世界文学大师为何集体沦陷

现在看,按“文至美,道至尊”的标准,21世纪前的世界文学顶峰上只有两个“单足王”,却没有一个双足全踏上去的完整全身“王”,世界文学大师,即使世界最有名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塞万提斯、哈谢克、果戈理、鲁迅等全数沦陷,没有一个以完整的姿态登上世界文学顶峰,为什么?不为别的,主要原因恐怕是时代是然。

“莎托巴塞哈果鲁”所处的是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是从农业和游牧文明过度而来的,人们习性中还带着许多“生存文化”的残留物,弱肉强食的动物性还未消尽,要建立文明社会,就得建制度的牢房,造纪律和道德的镣铐,给人们戴上各种禁锢的紧箍咒,文学要反映时代,就只能为各种束缚咒语唱赞歌,批评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因而“道德”成了文学的天花板。这是21世纪前的大师们的“文美”高度一般都没有太大问题,但“道尊”却集体沦陷无法突破道德天花板的原因。

文学的“中国标准”之所以尺度比以前高,也是因为时代的发展,高级“探索文化”已成主流,高级的“觉悟文明”也已现曙光,“道尊”便也随之进入更高的新阶段。所以,2002年挪威举办的那场“文学世奥”便成了一个分水岭,之前的大师们只能屈居在中级的“道德文明”时代,而之后的作家,则要在高级的“觉悟文明”时代驰骋了。时代让“莎托巴塞哈果鲁”们成了落伍者,但他们创建的文学苍穹为后来的超越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是后来者永远应该记取和感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