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择文道高峰立双至【读好书·树高峰】扎谈01

标签:
杂谈文化喜剧 |
分类: 王三怪客堂 |
【读好书·树高峰】扎谈<01>
好书要三好 高峰须自立
提要|任何产品的好,都是终端检验的结果体现。文学作品若能做到对读者是仙桃,对国家和民族是国宝,对世界和全人类是月亮,就是最好。攀高峰不如立高峰,攀别人的峰再高也是学生,立起自己的高峰来才是宗师领军。
关键词|仙桃;国宝;月亮;立高峰
一个号召读书的社会一定是好社会,好读书是文明人的习惯,也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一个喜欢攀登高峰的民族一定是优秀的民族,攀登才能进步才能升华,攀登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国家号召读书,倡导文学照亮生活,中国作协在制订“攀登”计划,都是好消息,这是一个民族向上的标志,是在向高度文明进发,欣喜之余,不免想说几句。这大约就是“扎谈”的缘起。
读书就要读好书,读好书的关键在一“择”字,书海无边,不知道选择会迷失在书的原始森林里。但择要有尺度,可普通读者,文学研究者,管理者由于出发点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所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这一生,是读者,也是名文学爱好者,后来当过刊物和出版社编辑,与管理者打交道频繁,自己又是位业余小说创作者,这多重身份使我对各类人的心理状态都有所了解,综合大家的想法并结合自己的创作教训谈点意见供文学从业者参考。
我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就以小说为重点,谈点“好小说”和“攀高峰”的想法。好和高没有本质区别,把“好小说”和“攀高峰”联系起来考虑,无非把好字加大些力度而已。当然,对于“攀”者来说,首先要过三关,才有可能向“好”进发。
A、攀登者要过三关
B、真好书须有三好
市场,学术,管理,是图书必须要过的三关。
读者,国家,世界,是好书必须利益的三客。
三关与三客的关联密甚多,所以放一块儿说。
A1、市场关。图书虽然比较特殊,但其基本属性仍然是商品,商品就得考虑市场效益,赚不来钱不行。所以市场是图书第一关。图书市场其实就是读者需求。你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就有市场。那么读者喜欢什么样的图书?许多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多只是跟风,但攀高峰的作品不能考虑时尚,时尚是一阵风,来得猛也去得快,攀高峰的作品要考虑的是长销,只要书一出,它就不会死,几百年以后都有读者要读,那才是真好书。像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有这样的品质。这是好书的市场关。
B1、对读者的好处。读者购书的目的是为获得好处,但读者有两种,一种是理性读者,一种是感性读者。理性读者要的是营养,感性读者要的是趣味。所以好书一定要既有营养又有趣味。这仿佛水果,既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又有非常可口的香甜味,这才受大人和小孩共同喜欢。大人就是理性消费者,考虑多的可能是营养;孩子基本就是感性消费者,可能只图好吃,但水果都能满足。好书就得有这样的品质,能给读者营养和趣味。如果是仙桃就非常好,营养和味道全有了。
A2、学术关。文学研究者与普通读者不同,他们也是读者,却同时还是作品的评判者。由于他们有理论,所以评判不全是凭感觉,会有情绪成分的印象分,但更多的还是理论尺度。所以,同样是“文”,到文学研究家那里与普通读者的要求又不一样了,他们看文的角度不是单纯的“趣”而是综合的“美”。这个后面再谈。
文学研究者不仅看“文美”还看“道尊”,也即许多人常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我不是文学理论家,只是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和小说创作者,所以我的说法很大的可能会与文学专业人士不同,专家是从理论的高度俯视作品,我却是从创作的实践向理论靠拢,不一定接得上理论家的榫,这是需要说明的。但这里的差别不一定是谁高谁低的反应,也可能是理论指南与实践经验的错位。水稻专家袁隆平的理论水平肯定比农民高,但他也要下田亲自实践,若只在大学的高楼里坐着,成就会不会打折扣?文学的情况略有不同,也有理论与实践同时兼备的,但大多数理论家似乎并不亲自下田。所以,在一线工作的“农民小说家”的经验,不仅可供初学写作者借鉴,也可能还有理论家值得参考的地方。
但不论是专家还是农民小说家,对好小说的要求都不会是单纯的“趣味”,而是要“文”“道”兼备。若把好小说比作英雄,“文”便是英雄的宝马,“道”仿佛英雄的快刀,二者缺一不可。而在“文”与“道”二者里,“道”的分量更重,英雄没有马还可以上战场,但要没有刀,上战场就是送死。然而这一点许多专业批评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不信去看评论文章,少部分评论也轻描淡写地提一下“道”,很大一部分评论则几乎只谈作品的艺术性,仿佛作品的思想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儿。这对初学者有一定好处,因为他们还在学手艺阶段,但对提高作品的整体质量而言,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毕竟“文”只是椟、车船、宫殿,“道”才是椟中珠、船中货、宫中王。这是必须说清的。
B2、对国家、民族的好处。好的文学作品是能利益国家和民族的。俄罗斯民族就是靠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等文学大师的作品才摆脱了野蛮种族的鄙称,让世界承认了其也是文明国家的。所以,利益国家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学必须有的营养。中国的熊猫被称为国宝,文学作品的功能应该在熊猫之上,什么时候中国作家的文学作品被当成国宝成为国家领导人与国际社会交往的礼品,才是文学作品应该达到的高度。
A3、管理关。文学是社会产品,免不了会有管理者。文学管理者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文学是有专业性的,但文学管理者不一定具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他们管理的重点不在文学性的高低,而在作品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好坏。文学管理者代表的是国家利益,他们只对国家负责,所以他们的关注重点是作品的社会效益。
这就难免与文学产生错位。有时候一部文学性非常棒的作品,或因为“淫秽”“曝黑”等被管理者指责,严重的可能不能面世。这时候是管理者最容易落抱怨的时刻,但他们往往是无故的,因为这不是个人好恶,而是职责所在。换抱怨者去执行此任,不一定会比原管理者好多少。这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是一道硬关,文学人只能想办法适应或改变自己,与他们闹矛盾是鸡蛋撞岩壁,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国家机器。
B3、对世界、人类的好处。真正的好文学作品不仅会利益国家和民族,也会利益世界和全人类。文学是写人的,人有兽性、人性、灵性,谴责野蛮兽性和称颂人性光辉及道德的作品太多了,这是人类共识,很难再开发出新内容以惊艳世人,但针对灵性的灵魂觉醒作品仍似凤毛麟角,这在世界文学领域也接近处女地,中华民族是追求真理的民族,在这方面有巨大优势,只在作家去发现。中国作家若开发出能照亮全世界利益全人类的文学月亮,那是中国文学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
C、攀高峰不如树高峰
文学得考虑世界影响力。没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只是守家犬,就没出息了。国外读者与国内读者的口味是不同的,所以攀高峰就得3好+1好。这个“+”多时候是与国内管理者有龃龉,便非常考验写作者的智慧。
但真正的世界高峰多时候并不是攀上去的,而是自己立起来的。“攀”别人立的峰再高也在别人的阴影里,是在踩别人的脚印,你永远是学生,永远成不了冠军。只有立起自己的高峰你才是创新者,你才有资格与大师们并肩,甚至成为一个方面的领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自搞一套,学习借鉴前辈的经验是必须的,但重要的是不止步于借鉴,而要站在巨人肩上。这部作品就是我站肩的体验,不一定与别人相同,也不求与理论家契合,一家之言而已。文学是江湖,要的是广大,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就是要各抒己见,若止于一宗一派就太单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