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扎谈31:百花园变蟠桃园——“创新”是好文学的登天梯

(2023-04-29 10:17:41)
标签:

文化

喜剧小说

杂谈

分类: 王三怪客堂

 

【读好书·攀高峰】扎谈<31>

 

百花园变蟠桃园

——“创新”是好文学的登天梯

 

核心提要:没有创新,文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七步一笑》用“两如具足”的“成熟喜剧”和“三文齐备”的“完备文学”等创新成功超越了“莎托巴塞哈鲁”等文坛泰斗们创建的文学苍穹,提升了文学品质,结束了世界文学400多年的原地踏步,成了21世纪最创新的文学作品。

 

前文《率先抵达人类文明终点》,说《七步一笑》是“全世界最先锋的小说”,也即“八王”的第四王,它实际是以文学预告未来,并指出促使“文化文明时代”早日到来的办法。此文谈《七步一笑》是“全世界最创新的小说”,也即“八王”之第五王。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创新,人类可能还在吃生肉、穿兽皮;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文字,人类可能不得不结绳记事,何来文学;创新可以说是文学的生长点和延寿参,没有创新,文学就是磨道里的驴蹄印,永远在蹄印上踩蹄印,文学的寿命就停止了。有创新人类才得飞天,创新是好文学的登天梯

然而,创新不是容易事,2002年挪威诺贝尔学院请世界54个文化发达国家的百位名作家、学者评选人类有史以来最佳文学作品,结果400多年前出版的《堂吉诃德》拔得头筹,除了说明喜剧小说的魅力在一切文学形态之上外,还说明世界文坛400多年没有大的创新,基本在原地踏步,可见创新之不易。

这却正好说明了《七步一笑》创新的价值。也从另一面道出了检验创新的标准——如果没有超越《堂吉诃德》,没有从《堂吉诃德》的立足处前进或登高,就不应该称为创新。

社会上流传的“《七步一笑》的创新超过《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总和,足够中国文坛研究200年”的话是朋友的溢美之词,不可当真,但创新较多却非虚言,新名词要解释,不解释人不明白什么意思,但因数量较多,所以文尾收集创新条目的“创新族族徽”被分散在四个分册中。全讲概括都不可能,这里只讲三点。

一、提升文学高度的创新

提升文学高度的创新,如改变数千年一贯制的叙事文体基因,将其由无价值的框架变成了有价值的“段子”;将喜剧不成熟的形态变成了“成熟喜剧”;将天花板止于道德的意蕴变成了“觉悟”的智慧等,对文学整体高度都有提升,无法多讲,这里只讲一个人物创新。

一般的文学人物只有四个层级:“真,活,情,趣”。“真为庶民活为将,情为宰相趣为王”,人物形象以“趣人”为最高级,这是喜剧小说高于其他小说的原因。但《七步一笑》主人公王三丰超越了“趣”级,达到世界文学人物画廊里前无古人的“妙”级。怎么个“妙”法?

讲文学,王三丰超越了一般悲剧人物有情却少趣的“情种”形象,也超越了一般喜剧人物有趣却少情的“趣人”形象,而是有“情”又有“趣”还有“情趣交融”的“喜剧英雄”;讲文化,王三丰超越了西方的“贵族文化”和东方的“君子文化”,是追求宇宙人生真理能回答科学和哲学都回答不了的世界第一难题“人类终极三问”的“文化英雄”;讲文明,王三丰超越了美式“民主自由”的“人设文明”,是追求“天赋文明”“依宇宙法则行事”的“文明英雄”;这样的“三冠英雄”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里前无古人的形象。即使在“莎托巴塞鲁”等文坛泰斗们的作品中也绝找不到,是对整个世界文学人物层级的超越和提升。

二、扩大文学疆域的创新

文学是虚构,“莎托巴塞鲁”等文坛泰斗们创建的文学疆域究竟有多大很难说清,但无论怎么模糊朦胧,其疆域都不会超过“文学”二字。

扎谈31:百花园变蟠桃园——“创新”是好文学的登天梯

然而,《七步一笑》却超越了“文学”,将其疆域扩大到了“文学、文化、文明”的“三文”。但这个“扩”是给截取最有价值的一段生活的“文学折花”接上“文化之根”并育成“文明之果”,不仅是完整一个有机的生命文体,还是文化之根的“深掘”和文明之果的“开发”,是明暸过去,开拓未来,让玫瑰花结出蟠桃,文学有了“营养”,成了“有益”于人类的果实;而非简单地在土豆旁摆放萝卜白菜。

三、创新升华文学品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把“一文”(文学)扩展为“三文”(文学,文化,文明)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扩,目的是升华文学品质。

一般的文学作品,仿佛把来插在花瓶里的折花,是撷取生活最美丽的一段加以呈现,其好处是可以使作品最美丽,但不利的一面是丢掉了“根”和“果”。

人类如果只是“折花种”,那和只知道寻找好草树叶咬嚼的牛羊昆虫有什么区别。“万物之灵”就“灵”在发现美花后,会刨根问底,寻找它美丽的原因;再进一步培育成果,以供给人所需要的营养。这是“万物之灵”区别于牛羊昆虫的地方,也是“文学之花”应寻找“文化之根”并将其培育成“文明之果”的原因。

文学需要的不只是“美丽”,植物都知道花的美丽只是手段,吸引蜜蜂蝴蝶传播花粉以结果才是目的,“文以载道”,“文”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没有根的花结不了果,没有果的花仿佛没有营养的味精水,再美丽也无实际价值,只能成为有钱有闲之人的雅玩,不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文学是文化的结晶,文化是文学的底蕴;文学是文明的光华,文明是文学的内丹。文学、文化、文明三者本就是一棵“根花果”具全的完整株植,“文化”是文学和文明之“根”,“文学”是文化和文明之“花”,“文明”是文化和文学之“果”。寻不到文化之根的文学是无根的折花,可以欣赏但难启人思考;没有文明之果不参与人类文明建设的文学没有价值,只是朵好看而无用的谎花,虽也会有人欣赏其美丽,但终究不及有营养的果子更受人欢迎。

再看《七步一笑》的“三文”:“文学”是黑格尔美学要求的“成熟喜剧”,“成熟”的标志是有完美追求的“两如具足”——既有“不应如此”,还有“应该如何”的至美之文;“文化”是能回答有寻根追问的“人类终极三问”(这“三问”本身就极有启迪意义:“我是谁”——是玫瑰还是荆棘的“文学”考查,“从哪儿来”——是“文化”的寻根之问,“到哪儿去”——是进一步拓展出“文明”之果)的世界最先进文化;“文明”是有智慧之果“依宇宙法则行事”的人类最高贵文明。

能回答“人类终极三问”就是“世界最先进文化”,“依宇宙法则行事”就是“人类最高贵文明”,这都是有能照亮全世界的光芒的,它能利益全人类照亮人类通向终极文明的道路,这是《七步一笑》有资格称为“文学月亮”,而“莎托巴塞哈鲁”们的作品无资格的原因。

这是《七步一笑》将“一文”拓展为“三文”的意义:形式上是拓展了文学的疆域,本质上却是升华文学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