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谈28:结出蟠桃的玫瑰——“利益众生”是好文学的决定因素

标签:
文化喜剧小说杂谈 |
分类: 王三怪客堂 |
【读好书·攀高峰】扎谈<28>
结出蟠桃的玫瑰
——“利益众生”是好文学的决定因素
核心提要:好文学应该给人光明,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方向,给人信心,要利益大众才可称精神食粮!《七步一笑》以世界最先进文化和人类最高贵文明打造了一轮能照亮全世界、利益全人类的“文学月亮”,是全世界最利益众生的文学作品。
前文《建在地上的天国》,谈《七步一笑》“八王”第一王——全世界最独特的小说,这是“好文学”的首要条件。此文谈“八王”第二王,“好文学”的决定因素——利益众生。
没有人规定文学作品一定要利益众生,玫瑰花本身就很漂亮,很受人喜爱,如同美女,只要长得美,就会成为抢手货。但如果不仅是美女,还是博士,还是道德模范,岂不更受欢迎。倘美丽的玫瑰花还能结出又甜又香营养丰富的蟠桃,岂不比花谢了只看到枯萎的花瓣花萼好上千百倍。
“文以载道”,文学的“文”仿佛水果的“味”,当然要香要甜,但人们青睐水果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得到香甜味之外的“营养”,世界上傻到抢着喝没有营养价值的味精水的人毕竟不多。所以,“文之美”重要,“道之尊”才是根本,文学若无营养人精神的“道”,势必变成小圈子里相互炫技和互赞的玩意儿,顶多也只是有钱又有闲的无聊人消磨时光的雅玩,与大众没有必然的联系,文学虽不至于马上死,但也会只悠一小口气苟延残喘,想繁荣大约只能在梦中。
话说到这儿,我们不得不对21世纪前由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塞万提斯、鲁迅等文坛泰斗们创造的文学苍穹检验一番,看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贝。
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哈姆雷特》留给人们的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母之罪比天还大,你叫我怎么办?”——一个无解的问号。托尔斯泰最著名的《安娜卡列尼娜》留给人们的是“没有爱情的生活不道德,不道德的爱情比没有爱情的生活更不道德,你叫我怎么办?”——一个无解的问号。巴尔扎克最著名的《高老头》留给人们的是“不道德的父爱是一种罪孽,无道德的儿女本身就是罪孽,你叫我怎么办?”——一个无解的问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留给人们的是“想当英雄的傻瓜是可笑的傻瓜,傻瓜要不要当英雄?”——一个无解的问号。鲁迅最著名的《阿Q正传》留给人们的是“中国人你咋这么没出息?”如何才有出息却没说,仍然是个无解的问号。泰斗们似乎商量好了,变了无数花样却将文学青年带进了一个无解的死胡同。说他们有意坑人似乎有失公允,极大的可能是他们自己也糊涂,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的文学能算好文学吗?文坛说好是谁在说?是文人在欣赏其技艺,不是老百姓赞叹其营养!好文学至少应该给人光明,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方向,给人信心,要利益大众才可称精神食粮!
文学不是小圈子里炫技互赞的雅玩,必须利益众生才能让大众关注。萝卜白菜再普通不过,但菜市场上从未断过。你种一地玫瑰,虽然漂亮,但想进所有家庭主妇的菜篮子怕也难。
这是《七步一笑》要为文学制订新标准的原因。
《七步一笑》与泰斗们的作品不同在是菩萨文学。“菩萨文学”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必须以终极真理利益众生,二是必须利益一切众生。
“终极真理”是指“宇宙真相与宇宙规律”。《七步一笑》的意蕴是“活明白”,其初级的活明白是活出自我,活出人的尊严,仿佛手电之光,能照亮各人前进的道路;中级的活明白是活出高度,活出人的价值,仿佛火炬,能照亮一大片;高级的活明白是“觉悟的人生最美丽,勘透宇宙人生真相、宇宙规律,才不枉此生”,活出智慧,活出人生的终极意义,仿佛月亮,能照亮全世界、利益全人类。
古人讲“文以载道”,今人说“文学照亮生活”,无论“载道”还是“照亮生活”,你总得有光才行。读《七步一笑》能让人看到宇宙人生真实之理、宇宙规律,依宇宙法则行事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达到我的命运我做主的目的,这关系到每一个人,能利益任何一个,你花萝卜白菜的价格得到仙桃,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利益大众。这是“莎托巴塞哈鲁”等大师们的作品所没有的。
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文学是一场修行,文学的最高使命,是用世界最先进文化的光芒照亮人类通往终极文明的道路。这个世界上只有勘透宇宙人生真相、宇宙规律的文化最先进,这一点,回答不了“人类终极三问”的“莎托巴塞哈鲁”等大师们不知道,所以他们的作品有“文之美”,却难有“道之尊”,他们的文学,无论怎么吹捧,也只是地上的灯塔、火炬,永远不可能成为能照亮全世界、利益全人类的月亮,只有“菩萨文学”才最利益大众,才有资格称为“文学月亮”。
这样说话似乎简单粗疏了一点,对“莎托巴塞哈鲁”似有不公,想挑错的人可以找到无数漏洞,专家们一定能说出许多常人意想不到的意义,以证明“莎托巴塞哈鲁”们的作品很值得品读,并且价值还远在《七步一笑》之上。这是不用怀疑的,但有一点也不用怀疑,就是无论怎么说,“莎托巴塞哈鲁”回答不了“人类终极三问”的事实谁也否定不了,他们的作品中找不到任何能回答“三问”的蛛丝马迹,这就说明他们都是梦中人,无论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到多少好,都不过只是梦话,梦话有什么价值?这就是人说“读了楞严法华章,天下图书尽糟糠”的原因;之所以“尽糟糠”就是因为只有读懂“楞严、法华”,才能回答“人类终极三问”,才是醒人;没读过或没读懂“楞严、法华”的,都是梦中人,说的都是梦话,当然就无价值,是糟糠。而《七步一笑》却是回答了“人类终极三问”的,是梦醒之人的明白话,无论你找出多少不如意它的价值也在梦话之上,何况它的形态美还是超越了“莎托巴塞哈鲁”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