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谈20:中国文学登顶之路

标签:
文化喜剧小说杂谈 |
分类: 王三怪客堂 |
【读好书·攀高峰】扎谈<20>
核心提要:中国文学要登上世界文学顶峰,不仅“文”要超越前人,“道”也要超越,最根本的还是“本质”超越;只有把圣贤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文学”变为“探索宇宙人生真实之理”的“智慧文学”,才能抵达世界文学顶峰,才配称能照亮全世界、利益全人类的“文学月亮”。
前文《中国文学崛起的巨大优势》说了3点:哀兵必胜,世界唯一的“中国喜剧美学研究会”,世界唯一能回答“人类终极三问”的中华文化。
中国文学的雄起,是攀登世界文学“顶峰”,而不是并列“高峰”;是“独一无二”的顶峰,不是高峰“之一”。
为什么要较这个劲非要登“顶峰”,“高峰”不也挺风光嘛。这是因为2002年挪威诺贝尔学院与挪威读书会搞的那个“文学世奥”上,中国文学受了一次大大的羞辱,不“顶峰”不足以雪耻。这如同一个本来很有实力的拳手,在世界拳王争霸赛上不小心被打下了擂台,摔了个仰巴叉,引起观众哄堂大笑,他要只是爬起来站到台上打趴他的拳手身旁,观众仍会笑他,人们心中,他将是永远的失败者;可他若是爬起来再次挑战拳王,并把老拳王打倒在地成为新一届拳王,他才会赢回荣誉,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这是中国文学必须登上“顶峰”而非攀登“高峰”的原因。
那么,中国文学登上世界文学顶峰的路子该怎么走?天无二日,国无二王,世界文学顶峰只能有一部作品,容不得二人,所以登顶的路子只能是超越全世界所有文学作品,但这没办法进行,所以形式上只须与已经坐在世界文学王座上的那位主儿见个高低既可。但笔战与拳战不同,这个“超越”虽然也会以打擂的形式进行,但不是武术拳手样打倒对方,而是“站在巨人肩上”。这是笔杆子争霸比武战优雅的地方。
1、第一关:“文”超越
“文以载道”,“文美道尊”才是好作品,要登上世界文学顶峰,“文”必须“至美”,所以登顶第一关就是必须超越已经在“世界文坛霸主”宝座上安坐的2002年“文学世奥”会上那位第一名《堂吉诃德》。这是必须的,世界上能咬死兔子的动物多的是,但只有能打败狮王才能成为新狮王。但须注意的是,超越《堂吉诃德》只是堵明墙,还有一条许多人不知道却必须逾越的暗沟更要注意。
《堂吉诃德》的世界第一,是挪威诺贝尔学院2002年搞的那个“文学世奥”给的,很权威,可以说是“册封王”,但学术上正论,《堂吉诃德》只是“幽默性喜剧小说”,是小说中“王”,还不是“王中王”;真正的学术正论的“王中王”应是《好兵帅克》,那是“戏赞性喜剧小说”,那才是黑格尔《美学》上说的“美学终点”形态。只有超越了《堂吉诃德》,还超越了《好兵帅克》,才会让全世界服,想挑刺的人也难找借口了。
2、第二关:“道”超越
文以载道的“道”,是道理、道路;即是讲应该做什么的道理,和指示应该怎么做也即应该走什么道路。
这实际上就是文化,也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具体到文化,就有了层级高下。文化有三个层级:初级生存文化,中级治理文化,高级探索文化。“生存文化”遵循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拳头为王;“治理文化”在西方是“贵族文化”,东方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君子文化”,东西治理文化皆以道德为天花板;“探索文化”包括科学、哲学、宗教,进入智慧层面了,终点是勘透宇宙奥秘。
2002年“文学世奥”前的世界文学之“道”达到什么高度?除《西游记》外,基本都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范围内,无论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塞万提斯、哈谢克还是鲁迅,都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没有突破“道德”的天花板。
“道”的超越就从这里下手。
3、第三关:“本质”超越
21世纪前的世界文学,除掉《西游记》,基本都是“道德之学”,这是其本质。如何超越?只需突破“道德”天花板,进入“智慧”层面即是超越。这是理,从事上讲,就是用“探索文化”和“觉悟文明”超越“莎托巴塞哈鲁”们的“治理文化”和“道德文明”。也即把“莎托巴塞哈鲁”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之学”变为“探索宇宙人生真实之理”的“智慧之学”。
这个超越才是文学的根本变革。道德之学可以提高人的修养,提升社会治理的质量,可以使社会稳定,却不能使社会进步;能使社会进步的是科学、哲学和探索宇宙人生奥秘的正信宗教,也即智慧。文学只有向这个方向发展,才能对人类的进步有真实有力的帮助。
“美文”只是花朵,“真理之文”才是仙果;“道德”安定人心,“智慧”才能使人类前进。“道德文学”只是社会治理的帮手,“智慧文学”才能成人类进步的动力。文学本质的超越才是最根本最重要也最应该努力去做的超越。